高彩虹(医师)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脑卒中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1242万,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我国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
尽管如此,脑卒中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需要做到多方面,加强对脑卒中风险因素的控制,防患于未然,科学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及复发。
如何科学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病人。通过寻找病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减轻残疾程度的目的;三级预防,是指对脑卒中患者积极开展临床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预防器官或系统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功能康复,恢复或改善器官或系统功能。具体内容如下:
(一)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膳食种类多样化、低盐低脂肪饮食、增加含蛋白质、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和蔬菜、水果摄入);积极体育锻炼;戒烟(包括被动吸烟);限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超过半两);减肥及控制体重;作息规律等。
(二)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建议≥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2~3个月测量1次);对于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治疗;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伴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65~79岁的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还应进一步降低至<140/90 mmHg;80岁及以上的老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 mmHg为宜。
糖尿病: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推荐一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为糖化血红蛋白<7.0%为宜。
血脂异常:首先应积极改进生活方式,低脂饮食,加强身体活动,无效者则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至1.8mmol/L以下为宜,对于不能耐受他汀治疗或他汀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纤维酸衍生物、烟酸、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心脏病:≥40岁者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如心房颤动、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等);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颈动脉狭窄: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首选服用他汀类药物和(或)阿司匹林,并筛查其他可治疗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的治疗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可在有条件的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并在术后维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明确的危险因素,建议普通人群平时加强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等的摄入;对高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联合应用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予以治疗。
脑卒中预防的几大误区
01
定期输液可以预防脑卒中
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的指南还是临床实践过程中,都没有提到输液预防脑梗的证据。“输液通血管治疗”主要针对有些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将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但治疗的药物只会给符合条件的患者使用。国内目前输液药物通常是中成药提取剂,如血栓通、血塞通、银杏叶制剂等,主要在于改善血液流变学,以活血化瘀、减轻血液黏稠度为主,个别药物有轻微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作用非常有限。从医学角度分析,这类中成药对改善脑供血有一定作用,如果患者有头晕、偏身麻木等症状,输液后症状可能随之减轻,但这对预防脑卒中起不到有效作用,反而可以增加感染和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加重心脏负担。因此,无症状人群不建议把春秋季的输液作为常规预防手段。
02
脑梗治疗好出院就不用吃药了
很多脑卒中患者,尤其是症状比较轻的患者急性期出院后不再口服脑血管病预防药物,觉得“我已经好了,还需要再长期吃药么?是药三分毒,长期吃药会不会对我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科学地讲,脑梗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等)、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他钙片、瑞舒服伐他汀钙片等)预防脑梗死再次发生。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确实存在一些弊端,如潜在的出血风险,但任何治疗均是在权衡利弊后的综合考量。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和医师沟通,万万不可私自停药,也不可出现不良反应后坚持服药,与医生的及时沟通可根据情况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
03
他汀类药物在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
他汀类药不仅仅是降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药才能见效,若中途停药会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长、斑块脱落或不稳定的斑块发生破裂,上述情况都会再次引发脑卒中。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禁忌证,一般他汀类药物应该长期坚持服用。
04
有症状时才需服用降压药,平时不用吃
间断和无规律地服用降压药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并损伤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最终导致血管出现不可逆的伤害,更容易诱发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并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减少血压大幅度波动。
05
中青年人不必担心发生脑卒中
据临床资料,绝大部分中风病人是在60岁以前发病。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中老年人发病因素有所差异,外伤或粗暴的颈部按摩所导致的颈动脉夹层、心脏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增加年轻人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长期吃外卖、不运动、压力大、大量饮酒吸烟等,可大幅度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而这些疾病都是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脑卒中筛查与干预项目
由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已承担该项目7年,每年要完成两个项目点(安宁社区中心医院、长宁卫生院)流调、面对面筛查、干预,持续6、12月随访,对高危人群进行科学指导、治疗。
核心内容:针对高发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和风险评估,对筛选出的低危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和定期体检,对中危人群根据个体特点进行干预指导,对高危人群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开展综合干预。定期对中危、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如发现颈部血管病变患者或疑似脑卒中病人,则转诊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与治疗。通过有组织的开展脑卒中人群筛查及综合干预工作,提高脑卒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逐步降低发病率增长速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并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转变。
END
编辑:韩晓飞/责编:杨国华
监制:王岳鋆/总监制:李勇铁
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