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急救与预防措施全攻略

教育   2024-11-13 12:03   北京  


甲氧氯普胺,作为一种高效的止吐药物,它通过促进胃内容物的迅速排空,为因消化道疾病或肿瘤放化疗等原因而备受呕吐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缓解。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其潜在的风险,过量使用甲氧氯普胺可能会触发一种名为锥体外系反应的不良现象。这种反应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肌肉紧绷、无法静坐、类似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额外挑战。


探究甲氧氯普胺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关注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活动机制。甲氧氯普胺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实现其止吐效果,但这一作用同时也可能干扰到其他多巴胺受体,特别是位于锥体外系中的D1受体。这种干扰导致神经递质多巴胺在体内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引发了上述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甲氧氯普胺进行治疗时,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而引发不良反应。同时,一旦患者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为什么甲氧氯普胺会引发锥体外系反应呢?


锥体外系是调节肌张力、肌肉协调运动和平衡的重要神经系统部分。当多巴胺水平降低或乙酰胆碱水平相对升高时,胆碱能神经可能过度兴奋,进而引发锥体外系反应的症状。


甲氧氯普胺作为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来减少多巴胺的分泌。然而,当甲氧氯普胺被过量使用时,多巴胺水平会显著下降,而乙酰胆碱水平则相对升高。这种多巴胺与乙酰胆碱之间的失衡可能导致锥体外系神经过度兴奋,表现为肌肉紧张、运动不协调等症状。因此,在使用甲氧氯普胺时,我们必须格外小心,避免过量使用,以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风险。


表1 甲氧氯普胺的正确用法用量


锥体外系反应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预防:

避免药物合用:使用甲氧氯普胺时应尽量避免与酚噻嗪类药物(如氯丙嗪等)合用,以防止产生协同作用而加剧病情。


控制剂量:每天甲氧氯普胺的使用剂量应严格控制在0.5毫克/千克体重以内,因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


特殊人群调整剂量:少儿和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为特殊,更容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因此在使用甲氧氯普胺时应适当减少剂量。


监测肝肾功能:对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甲氧氯普胺的代谢时间可能延长,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其肝肾功能。


联合用药:对于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甲氧氯普胺的患者,必要时可考虑联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以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风险。


治疗:

一旦确定患者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甲氧氯普胺的使用,并密切观察检测下肢震颤情况。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停药后症状会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但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使用相应药物进行对抗治疗。


表2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治疗措施和使用药物


来源:急诊时间


【版权说明】综合整理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END

👇点击查看护士提升相关信息👇



护士热门学习课程推荐
护理管理师国际重症护理专业技术与管理高级研修班
医养结合管理师口腔护士月子护士
小儿推拿保健师产后康复师METS
临床护理科研护理考研中医预防保健调理


↓↓↓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护士网总部
中国护士网,国内知名护理行业门户网站,隶属北京爱护教育集团。为护士提供护士出国、护理英语培训、护士招聘、护资及护士职称考前培训、护理论文发表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