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老王今年75岁,平时经常感觉膝关节疼痛,有人说这是“老寒腿”,还有人说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有一次痛得受不了,儿子带他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是膝关节里长了“骨刺”。但医生说不建议手术,因为老王的年龄太大了。
“骨刺”是什么病?到底有没有必要做手术?今天,健康榨知机将带大家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
“骨刺”是怎么回事?
“骨刺”是骨赘的俗称,主要表现为在关节边缘像“嘴唇”一样向外突出的骨质增生。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继而引发退行性关节病变。骨赘是骨关节炎(尤其晚期骨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表现,其影像学特征可作为骨关节炎诊断的标准之一。
骨赘主要由骨组织、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随着骨赘形成阶段的不同,其组织成分也在发生变化。刚开始时骨赘里只有软骨和结缔组织,不含骨组织(比较软),但随着骨赘的成熟,骨组织比例增加,最终的骨性骨赘表面会形成一层成纤维样组织。也就是说,骨赘越到后面会变得越来越硬,就像是关节里多长了一小块突出的“骨头”。
骨赘形成的促进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生物力学因素、关节内生化因素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同时有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参与调控骨赘形成。
其中,力学因素是指骨关节炎病理变化中软骨的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力学失衡,这将促进骨赘的形成。软骨的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度下降、软骨厚度变薄,关节软骨失去原有生物力学特性、关节失衡,关节边缘非承重区受力不断增加,反复刺激关节边缘骨膜,最终导致关节边缘骨赘形成。
此外,韧带损伤作为骨关节炎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引起的关节力学失衡也将促进骨赘的形成。
除了力学因素之外,生化因素(细胞代谢在过度的力学刺激下改变、导致蛋白聚糖等合成增加)也能引起关节微环境的变化,从而促进骨赘形成。而在关节退变过程中,力学因素和生化因素常同时存在,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可促进骨赘形成。
骨赘的出现,其实是“好心办坏事”
其实骨赘形成的初衷是好的。随着骨关节炎的发展,关节软骨被逐渐降解,其在关节间所起到的缓冲压力的特性被削弱,使得节间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加,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关节边缘才会长出骨赘,用于增加关节间的接触面积,分散关节间的压力,进而缓解软骨降解的问题。
图片来源:123RF
但骨赘也会压迫肱骨头大结节、肱骨内侧踝部和腰椎,从而引起冈上肌肌腱损伤、膝关节疼痛、腰痛和腹痛,腰椎骨赘甚至会压迫食管和气管引起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等。
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而言,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整,患者活动时还可能感觉膝关节有骨摩擦感(甚至听见摩擦的声音),以及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到了疾病中期,可出现关节绞锁,晚期关节活动受限加重的话,最终可能会导致残疾。
《老年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社区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指出,在中国,膝骨关节炎(KOA)的患病率为8.1%,膝骨关节炎导致的全因死亡率增加近1倍。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患了膝骨关节炎呢?诊断标准是什么?
近1个月内患者反复出现膝关节疼痛且合并下述任意2项,即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年龄≥50岁;
晨僵时间≤30分钟;
活动时有骨摩擦感;
X线(站立或负重位)可以看到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
按照膝骨关节炎X线改变的K-L(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从0级(正常的膝关节)到IV级(程度“最”严重的膝骨关节炎),不同程度的膝骨关节炎中,形成骨赘的大小程度也不同。
▲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图片来源:参考资料[4])
膝关节里长了骨赘怎么治疗,有必要做手术吗?
骨赘的治疗是跟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同步进行的,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变部位及程度等采用阶梯化与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减轻疼痛、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和矫正畸形等目的。
1. 基础治疗
推荐膝骨关节炎患者首选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和行动辅助支持。
进行基础治疗时,应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同时减少或避免爬楼梯、爬山等会对膝盖造成伤害的动作。
图片来源:123RF
(1) 运动治疗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治疗方案,推荐以有氧运动、肌肉力量锻炼和水上运动为主的运动锻炼,每周定期锻炼2~3次,逐渐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这可以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功能。
(2) 物理治疗
可考虑采用干扰电流刺激疗法、脉冲超声疗法来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3) 行动辅助治疗
患者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辅助器械,如手杖、拐杖、助行器、关节支具等;也可以选择平底、厚实、柔软、宽松的鞋具来辅助行走,但谨慎选用外侧楔形鞋垫等改变受力方向的辅助工具。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膝骨关节炎疼痛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医生会把局部外用非甾体抗炎药(也就是止痛贴剂、气雾剂等)作为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一线治疗药物,尤其适用于合并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身体虚弱的患者;如果疼痛持续存在,或者达到了中重度疼痛,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此外,对于有长期、慢性、广泛性疼痛和(或)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医生还可能会使用抗焦虑药物。
3. 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
关节镜既有检查诊断的作用,又有治疗作用,是一类微创手术。对于伴有绞锁症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如果存在游离体、半月板撕裂的情况,通过关节镜下清除游离体、清理半月板碎片,效果较好。
但对于合并半月板退变相关症状,或仅有膝关节炎疼痛的患者,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仅在短期有效,而中长期效果与运动治疗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具体需要和医生沟通、权衡手术潜在的不良影响,也要充分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如膝关节软骨损伤、深静脉血栓、关节积液和滑膜炎、肺栓塞以及血栓形成等。
(2)截骨术
对于膝关节力线不佳(也就是轴线偏移,比如存在膝外翻或内翻等问题)的胫股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尤其是青中年且活动量较大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建议患者考虑胫骨高位截骨术、股骨踝上截骨术或腓骨近端截骨术。
(3)人工关节置换术
图片来源:123RF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于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对于重度膝关节多间室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确切,尤其在缓解疼痛以及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10年生存率为96.1%,20年生存率为89.7%。
尽管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确切且技术成熟的治疗方案,但仍要注意深静脉血栓及肺血栓栓塞、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假体松动、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为解决这些问题,医生会考虑不断优化植入物的设计,同时也会更加谨慎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优化围手术期管理。
走路时,膝盖突然“软”一下,是怎么回事?
骨质疏松了,该怎样运动康复?
得了骨关节炎,该不该运动?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健康榨知机】
在消息对话框回复: 骨健康
获取更多相关健康知识
参考资料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健康榨知机」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点赞、在看,传播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