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糖尿病和肥胖是两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尽管已有多款有效的治疗药物,但以饮食为主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是不可或缺的辅助策略。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干预,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益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并最终改善整体身体状况。
截图来源: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不同饮食模式的降糖效果如何?
限时进食(TRE)
一项纳入108例基线HbA1C为5.87%(美国糖尿病协会将HbA1C在5.7%~6.4%作为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的代谢综合征成人的研究,探索了采用标准护理营养咨询,以及3个月营养咨询结合个体化8~10小时限时进食(每天有8-10小时不吃任何食物,比如每天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不吃东西)的不同效果。
该限时进食方案意味着每日摄入窗口时间减少至少4小时,而研究前参与者平均进食窗口时间为14.9个小时。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标准护理营养咨询,8~10小时限时进食方案可降低0.10%的HbA1C。因此,作者认为,8~10小时限时进食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实用生活方式干预,在与标准药物治疗和营养咨询相结合时,可能对代谢综合征成人的心脏代谢健康产生广泛的益处。
此前还有一项对基线HbA1C水平较高(8.68%)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的研究发现,在采取12周、每天10小时限时进食的方案后,HbA1C水平可降低1.54%。这项研究的作者提出,限时进食可造成200~500 kcal的热量缺口,并在2~12个月减重3%~5%。限时进食方案可能有助于控制血糖,同时也可能改善血压,而要达到这些效果取决于通过改变饮食减重的效果。
5:2间歇性禁食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405例新诊断为超重/肥胖且HbA1C水平在7%~9%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二甲双胍、恩格列净或5:2间歇性禁食。
其中5:2间歇性禁食组患者每日热量摄入控制在500 kal(女性)或600 kcal(男性),每周非连续的2天食用1份代餐,热量仅为95 kcal,剩下的5天里,参与者可自行决定自己的早餐和午餐,但晚餐需服用一份热量为88 kcal的代餐。
干预16周,5:2间歇性禁食组HbA1C降幅最大,其中二甲双胍组、恩格列净组或5:2间歇性禁食组的HbA1C降幅分别为1.6%、1.5%和1.9%。
减重效果方面,5:2间歇性禁食组同样表现不俗,二甲双胍组、恩格列净组或5:2间歇性禁食组体重分别降低5.5 kg、5.8 kg和9.7 kg。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5:2间歇性禁食组每月制造的热量缺口也是三组中最大的。
模拟禁食饮食(FMD)
此外,还有一项研究测试了定期禁食的效果,该研究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每个月5天以植物为基础、每天750~1100 kcal的饮食,这种饮食方式允许患者有更为灵活的饮食时间表,可更好地达到禁食预期的效果,称为模拟禁食饮食。
这项随机试验纳入了100例体重指数(BMI)≥27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重点评估12个月周期的模拟禁食饮食作为二甲双胍的辅助治疗策略对代谢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模拟禁食饮食+二甲双胍和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分别有53%和8%的患者血糖得到控制(定义为减少使用药物数量和/或剂量,或HbA1C水平降低)。事后分析结果显示,模拟禁食饮食周期对血糖的影响与体重降低无关,作者认为,对于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每月一次的模拟禁食饮食纳入初级常规保健中,可降低患者对于降糖药的需求,不仅如此,还仍能改善HbA1C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既往的一项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对于已使用相关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先治疗基础上增加为期6个月周期的模拟禁食饮食治疗后,患者HbA1C水平降低1.4%,不仅有70%的患者减少了降糖药数量或剂量,而且有部分患者停用了降压药。
饮食模式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局限于降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小结
10~11小时的限时进食或具有良好的降糖和减重效果,但需要患者每天坚持,几个月后可观察到HbA1C水平改善、体重降低和其他心脏代谢风险降低; 5:2间歇性禁食的基础上增加其他额外每日限制,或可有效降低HbA1C水平和体重,但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较难以维持; 模拟禁食饮食持续5天,频率通常为每月一次或频率更低,在6个周期后即可观察到肥胖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体重、药物使用和其他疾病风险均有所降低,但部分患者可能无法长期遵循该饮食方案。
得了糖尿病,有哪些新药可选择?
……
▼
参考资料
[1]Longo, V.D. Intermittent and periodic fas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at Rev Endocrinol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74-024-01078-5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点赞,在看,传递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