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实验 传染病预防小贴士】科学预防,健康同行——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文摘   2024-10-16 20:04   重庆  


科学预防

健康同行

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前言

     秋冬季气温变化无常,天气干燥,细菌病毒活跃,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趋势,青少年抵抗力弱,适应能力较差,免疫力低,在集体生活中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保健知识吧!

一、呼吸道传染病

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感染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随着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2.

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冠病毒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是精神差、呼吸急促

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用具间接传播。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丘疹、水疱及结痂等症状。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4.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5.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脏污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不随地吐痰。


二、注意咳嗽礼仪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三、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穿脱衣服,避免感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提高抵抗力。


四、传染病流行期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五、及时报告

       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六、注意修养

       生病后要积极居家或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学校应该做什么?

       一、“检”:开展晨检,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二、“追”:追查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

       三、“报”: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四、“拒”:患病学生在传染期不得带病上课;

       五、“查”:入学接种证查验;

       六、“洁”:日常清洁和消毒;

       七、“宣”: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家长应该做什么?


       一、“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二、“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查明原因排除传染病;

       三、“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四、“养”:做好患儿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END




 往期 · 推荐 


总编:牟军

策划:肖  洵  责编:吴婷婷

供稿:德育处

终审:人和实验学校办公室



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
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