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兴平】打玉米

美体   2025-01-05 21:09   陕西  


最近这几年,每当冬至一过,在兴平北塬乡间的道路上,时常会听到那种小型玉米脱粒机“卡啦卡啦”的响声。当这种声音此起彼伏的时候,我就知道村民们开始了一年一度打玉米的活动。玉米收割一般在10月份进行,经过几个月的自然风干,那些装在包装袋内,摆放在房前屋后的玉米也就完全干透,此时它们会经过农业生产的最后一道程序,打玉米。


早些年间,打玉米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农事活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也没有打玉米一说,把玉米颗粒从玉米芯上剥离几乎完全依靠手工。没有任何脱粒工具的,就在担笼放上一些玉米,用手从玉米的任何部位先找到一点缺口,从缺口依次向四周扩散。剥玉米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或门前,或院里,或房间昏暗的灯光下。那些年也有一些简单的工具,有一种叫戳戳,是铁匠打制的,带个木把。使用的时候,用戳戳的尖部从玉米棒棒的中间戳上几行,接下来再进行手工剥离,这样就比较省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那时候还有一种工具,叫玉米插子,玉米插子一般长约30多公分,用枣木、榆木、洋槐等硬杂木制成,顶端有一个向下的小木棒,会勾住大蒲篮或木瀚的边沿,玉米插子中间有一个铁的带尖的装置,剥玉米的人把玉米沿插子去推,玉米就会部分脱落。这个原理和戳戳基本相同,不过比戳戳的工作效率能稍微高一点。到了90年代,随着机械加工能力的提高,市场上又出现了手摇玉米脱粒机。

早些年间剥玉米,一般也不集中进行。从玉米收割下来开始,直到玉米最后用完。那时的玉米不是纯粹的商品,好多时候还是乡民们重要的口粮。拉糁子、磨玉面,是村民们时常进行的活动。玉米糁子,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兴平农村早餐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吃的馍,有完全用玉米面做的玉面发发、狗舌头。中午吃的面条,有时也会掺合一点。至于玉面搅团,隔三差五就是中午的主食。玉面搅团不耐饥,每当人干活干到一半左右的时候,肚子就会咕咕乱叫。

1986年,我开始在兴平南郊高级中学就读,校中的学生灶,早晚烧的玉米糁子,几乎雷打不动。兴平西南乡那时候因为土地比较少,好多同学从家里带的馍多多少少都掺有玉米面。

这几年随着小型脱粒机的流行,打玉米的活动就变得非常简单,一般农户出产的玉米基本在一天左右就可以宣告结束。

现在好多人玉米一打,很少有存放的,一般很快就会出售。卖出的钱,除过还掉一些紧要的帐目,剩余的,就开始安排过年的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时间的匆忙。现在老是感觉正月三十燎花花结束没有几天,就又开始准备过新的一年了。到了2025年,我就整整55岁,再过五六年,就基本可以加入老年人的行列了……





风尚兴平V
本地视角、清新风格。从2014年9月创立至今,风尚兴平以传递实用时尚资讯、贴心生活讯息为己任,立志做最懂兴平的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