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朋友们,可能常看到这样的说法:
吃鸡肉会动肝风,羊肉吃多了容易上火,相比之下,猪肉大多数人吃了都没问题。
但这说法真的靠谱吗?
还有三天就过年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猪肉吧。
猪肉
猪,代表着家,代表着人丁兴旺。
中医认为猪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
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效,适合绝大多数体质的人吃。
猪的生活环境阴湿,习性慵懒,这样的特点使得猪肉带有一定的寒气,主要滋养肾阴。
除此之外,猪身上不同部位的食用价值也很高。
猪油
从古至今都是大家常吃的油脂。
它是李时珍眼里解毒的宝贝,孙思邈用它来煎煮膏药,王孟英也说它是润肺生津、滋阴补肾的食疗佳品。
猪油有利三焦、排废水的功效,还能补五脏的虚,尤其是肺和脾的。
最近要是觉得皮肤干燥或者心里有点燥热,不妨试试吃点猪油,它滋阴润燥的效果可不错哦。
在古医书《伤寒论》里,还有个叫做猪肤汤的方子。
用带着脂肪的猪皮慢慢熬煮,再加入甜甜的蜂蜜,这汤喝下去,大补阴液,特别适合阴虚津亏的朋友。
要想炼出好猪油,记得用猪板油哦。
猪肝
不少人常觉得眼睛干涩、容易累,看东西也变得模模糊糊。
现代医学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维生素A没吃够。
维生素A对眼睛特别重要,少了它,眼睛就会干涩,晚上看不清东西,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花目眼”。
古时候叫“雀目”,现在医学上管它叫“夜盲症”。
中医认为眼睛与我们肝胆关系最密切。
肝受血而能视。——《素问·五脏生成篇》
东方青色,人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素问·金匮真言论》
猪肝里面维生素A多,还有铁、锌、铜这些微量元素,吃了能养血,对眼睛好。
像血虚萎黄、夜盲、眼睛红肿、浮肿、脚气这些问题,它都能帮上忙。
猪肝味道有点甘又带点苦,性温,吃了对肝好。
不过要注意,猪肝胆固醇有点高,所以每次吃别太多,大约25克左右就好,成人也别超过50克哦。
猪蹄
猪蹄:性平,味甘咸,归胃经。
有补虚填精,强筋骨,益气血,润肌肤之功。
填肾精而健腰脚,滋胃液以滑皮肤,长肌肉可愈漏疡,助血脉能充乳汁,较肉尤补。——《随息居饮食谱》
有些成年人老是呼吸道有问题,反复发作,这可能和肾虚有关。
这时候,来碗猪蹄汤,填填肾精,补补身子,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猪蹄里的胆固醇有点高,所以高血脂、动脉硬化这些病的朋友,还是尽量少吃或者不吃为好。
说了这么多,猪真的是个宝贝,浑身都是宝。但这是不是意味着猪身上的所有肉都能吃呢?
嘿,那可不一定哦。
淋巴组织、猪脑、猪肺这三个部位,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都非常高,而且含有细菌和寄生虫,不适合食用。
如何吃猪肉
猪肉吃多了容易生痰,还容易长胖。
所以,湿热、痰湿体质的朋友;
或者脾胃虚寒、肚子胀、拉肚子、舌苔厚腻、身体胖乎乎的;
还有感冒刚好的朋友,最好还是悠着点儿,少吃点猪肉。
另外,猪头肉是“发物”。身上长肿块、皮肤有问题的话,最好还是别吃了。
最重要的是,烹饪猪肉时加点热性调料很关键。
特别是吃猪下水、骨髓这些,除了葱姜蒜,还得加点味更重的热性调料,如桂皮、八角、豆蔻、砂仁等。
若你阴虚火旺,想滋阴,炖猪肉汤时可加点石斛、山药,既滋阴又减轻脾胃负担。
但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或减肥人士,建议少吃或不吃猪肉。
有人说中医不让吃肉,其实中医是建议别多吃。
中医讲究“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谷是基础,肉食只是补充,别本末倒置。
记住,生活再富裕,也别忘了水和谷物才是最重要的,接着是蔬菜、水果,肉类只是点缀。
重要的是:适量最好,过犹不及。
许二平大夫
专病门诊:肝胆脾胃病、慢性胃炎、抑郁症
坐诊时间:每周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