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太多所谓的意义 | 读书边角料

文摘   社会   2024-11-02 10:30   安徽  

古典小说跟现代小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偏向于纪实类的叙事表达,不向人传递价值观。

比如我们看《红楼梦》,会有大段的风景描写、人物对白,探春怎么样,黛玉怎么样,穿了什么衣服,说了什么话,然后怎么一笑,就这样就结束了。

读起来就像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看人物。很少有一些笔墨会说谁谁谁暗忖道,或者是他心里想到他怎么怎么样,这类的描写,有,但是会非常非常少。

为什么这样写?

一来是让行文更精简,读起来顺畅;二是如果很多地方都写白了,这个小说就不好看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增强读者的参与感,让读者自己去看、去总结,而不是像上课看课件。

比如儒林外史第一回里讲到一个叫王冕的人,就是我们小学课文里“王冕学画”的主人公,那个给地主家放牛的小朋友。

王冕七岁父亲去世,寡母供养他读书三年后,生活难以为继,只好让他去给人家放牛。书里写去放牛的第一天,王冕的母亲一大早带他过去,那个地主留他们两个吃了早饭,然后教他怎么放牛、在哪里放。

工作交待完,他母亲就谢了扰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门来。书里写“母亲替他理理衣服,口里说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说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王冕应诺,母亲含着两眼眼泪去了。”

在这一段,没有写两人心里怎么想,如何百般不舍,就是通过几个动作,你一下就能全读出来,心里全有了,甚至还会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虽然是200多年前的小说,但读起来没有丝毫阻塞感。

另外,王冕的母亲一大早带他过去,那个地主留他们两个吃了早饭,然后教他怎么放牛、在哪里放。书里写:

秦老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来交与王冕,指着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少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

这跟我们书本上学的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小时候念书,学到什么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那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有学古代史的时候,什么封建阶级跟佃户、跟普通农民之间,封建士大夫跟其他人之间,这样那样的矛盾有多深,可能是不够准确的。

根本矛盾自然是存在的。但这样的矛盾在社会没有大变动的情况下,是长期共存的。

普通的老百姓跟所谓的中产阶级,再跟上面的有产阶级,永远是有巨大差异的。从古至今,各个时代都一样。然后你通过自己的能力,在当前所处的社会规则下去做一些改变,让自己生活过得好一点。

比如吃穿不济的王冕要去给人放牛,读书人范进要通过科举去做官,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

上学的时候,我们嘲笑范进迂腐,中举后的表现多么荒诞,但事实上,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不合理,但是对于范进这一类人来说,他们只有这一条路。

这么一想生活中的很多事,突然就开阔了。

就像被社会驯化这么多年,很多人爱去问所谓的“意义”。不管工作还是生活,总觉得需要点原因,得有个什么样的结果。但有时候,让自己舒服了、看到日子在变好,就是意义本身,不需要再管什么他妈的意义。


干脆读书
每次取一瓢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