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世界中,唐僧有太多广为人知的毛病,唠叨、爱哭、懦叽叽,尤其在神通广大的几位徒弟面前,映衬得他愈发像个窝囊废。
但如果我们从普通人的视角去看他,会发现这人除了有大家都会有的小毛病外,其实更符合世俗意义上的精英形象。不然无法理解南赡部洲那么多人,李世民为啥非选他当御弟呢?
01
如果大家看书仔细的话,还会发现其实在西天取经之前,唐僧就已经是个世俗意义上的高僧了。
原著在第十一回有过交代,西天取经的直接原因,是李世民在地府绕了一圈还阳后,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要超度冥府孤魂。
榜行天下后,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接着,又安排魏征与宰相萧瑀、太仆卿张道源,从众多僧人中逐一从头查选,选举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坛主,设建道场。
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国家先从各省市海选人才到京城,接着派宰相、中央办公厅高级顾问、中央寺庙管理人去公开选拔面试,最后选出来业务能力强,又根正苗红的高僧陈玄奘。
能在官方的重重选拔中胜出,又要公开做水陆大会,这人的政审自然是过关的,容貌周正、器宇轩昂也是基本气质要求,毕竟出去后,这人就代表着身后的大唐气象。
这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大国佛教代言人,专业能力强、人品气质出众,是个非常体面的国家高级佛务员形象。
02
此外,唐僧有很好的办事能力,不管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在私下的待人接物上,他做事都是很靠谱的。
比如在朱紫国,热心市民孙悟空毛遂自荐要给国王看病,因为涉嫌无证行医,还有导致外交事故的风险,唐僧赶忙劝阻,“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更无一个能知药性者。”
比如在比丘国,昏聩的国王要拿1111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国家风气极不正常。唐僧去倒换官文的时候,悟空不放心,“师父,你自家去,恐不济事;待老孙和你同去,看那国丈邪正如何。”
唐僧虽然高兴,但随即想到悟空的脾气,怕失了国体,“你去却不肯行礼,恐国王见怪。”悟空解释说自己不现身,暗中保护师父,唐僧才放心出门。
再比如在狮驼岭,老远看到有老头儿提醒取经团队前路有妖不可前进,悟空就说去问问情况,唐僧赶忙提醒,“你的相貌丑陋,言语粗俗,怕冲撞了他,问不出个实信。”
悟空说我变化了再去,唐僧说你先变了我看看。悟空果然变了个俊俏斯文的小和尚,唐僧见了特高兴,好好好,你去。
03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唐僧的信念感。
虽然一路上唐僧看着特别胆小,比如看见马被吃了,他哭得肝肠寸断;听说狮驼岭的妖魔吃尽阎浮世上人,他吓得滚下马来;听说小儿城的御林军把馆驿都围住了,唐僧更是被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浑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
但就是这样一个凡人,在十四年如一日的枯燥旅途上,在那些想吃他、想睡他的妖精面前,都守住了做和尚的底线。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唐僧不取经就没法回去跟唐王交代,自己多年的佛学信仰就会崩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自己的禅心,他非常认可自己在做的事情,所以矢志不渝地要往西天拜佛求经。
所以我们看到,这一路遇到诱惑,唐僧不接受,觐见外邦国王,唐僧不怯场,面对他国高僧,唐僧能对答如流。而在八戒动不动要散伙、悟空受了委屈要回花果山,以及沿途各色人等留请他的时候,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西去取经。
这是怎样的信念感和意志力。
04
而说到性格,他也不是完全的脓包形象,只是因为性格和慈悲心,又受限于看妖识妖的能力,他总是踩坑。
但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上级领导特意挖好的坑你能不跳么,慢说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能说破,这是咱猴哥这样的毛躁猴儿都懂的处事之道。唐僧一个凡人,怎会不知?
唐僧的好在于知错就认,虽然下次还犯,但作为领导,他的认错态度实在太好了。
比如黄袍怪一战后,面对不计前嫌来搭救自己的悟空,唐僧的态度也有了明显变化,“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
比如被小雷音寺的黄眉老怪抓起来后,悟空去救他,唐僧甚喜道:“徒弟,快救我一救!向后事,但凭你处,再不强了!”
所以,虽然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悟空后来也看淡了,不是因为他是师父、不是因为他会念紧箍咒,而是因为唐僧就是这样的人。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道要修,你不能强行要求人家改变,只能去适应。
而当他们都学会这一点时,就到灵山了。
通过凌云渡后,唐僧正式脱得肉身,急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行者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
人修的始终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