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伯克利知识产权学者国际论坛”在清华法学院举行

文摘   教育   2023-05-26 15:45   北京  

2023年5月20日和21日的下午,由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律与科技中心联合组织的“清华-伯克利知识产权学者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廖凯原楼成功举办。


论坛采用了论文初稿线下研讨的形式,评议人不仅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管理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知名学者,而且还有中美两国知名公司的法务专家。大家围绕八位学者的论文初稿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图为 | 论坛评议嘉宾


以下为八位学者的报告内容和评委的点评意见:


重庆大学法学院弘深青年教师陈龙的论文题目是《Why Does a Work Embody Personality》。文章审视了著作权法上人格理论的正当性基础,深入分析了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对中国法上著作人格权的影响。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国斌点评道,著作人格权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包括政策目标和利益平衡在内的多种考量因素。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刘孔中教授建议,论文可以进一步从比较国内外著作权法的差异入手,深入挖掘人格理论的成因与存在的问题。


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陈扬的论文题目是《Navigating the Identity Thicket in China》。文章以网络环境下对于姓名的商品化利用作为切入点,从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角度考察并分析了个人姓名的权益架构与冲突协调。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明点评道,网络短视频的出现为知识产权法的现有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技术背景下的姓名商标化问题值得讨论。微软公司对外法律事务部法律顾问丁倩建议,可以进一步思考不同权益之间的法律协调,通过对比较法的考察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思路。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助理教授刘迪的论文题目是《The SEP Implementer’s Willingness and Justiciability of Patent Hold-Out in China》。文章重点关注了标准必要专利司法实践中的善意谈判义务问题,提出在当前标准必要专利(尤其是专利池)的生态系统中,利用反垄断诉讼来应对实施者的反劫持或许是一条出路,但仍然存在讨论空间。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边仁君指出,与标准必要专利相关的司法问题已成为当前的国际热点,论文对此提供了建设性意见。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建议,论文可以进一步研究专利反挟持的司法规制问题。


山东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刘建臣的论文题目是《China's Approach to Protecting Business Data:An Empirical Study》。文章聚焦大数据保护的中国实践,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应当重视次级市场规则的建构和对于利益平衡分析的应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教授Robert Merges指出,大数据保护的中国视角具有启发意义,而且对数据的研究应当更多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清华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前任首席法官Randall R. Rader认为,论文可以借鉴比较法上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其整体架构。

▲图为 | 论坛八位学者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张钧凯的论文题目是《Judgment of New Property Relations in the Digital Economy》。文章以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新型财产关系为中心,重点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的用户期待与版权措施之间的张力关系。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何天翔指出,数字经济给版权法理论带来了挑战,论文对此提供了启发性意见。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建议,论文可以从法经济学视角进一步研究网络版权法的相关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殷倩的论文题目是《Regulating Outbound Health Data Flow in China: Restriction or Facilitation?》。文章关注了中国健康数据出境的政策,认为在数据保护的背景下,政府在推进健康数据共享时,应当提供关于数据主体的同意、健康数据与关键数据的界限、健康数据出境程序要求等方面的指引。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国斌指出,健康数据问题是大数据研究的关键一环,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高级研究员郝元从比较法的角度,为论文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建议。


德国马普创新与竞争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冯楚奇的论文题目是《Epistemological Reflection on Chinese Guiding Cases regarding IP》。文章关注了最高法院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指导性案例,并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问题给出了批判性的分析。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指出,最高法院指导案例制度体现了中国司法的动向,论文对此给出的批判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教授Robert Merges认为,论文以认识论这一独特视角来审视中国的指导性案例,具有新颖性。


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铸成律师事务所顾问律师许亮的论文题目是《Registration Boundary of Offensive Trademarks - A Perspective from Redskins Trademark Dispute》。文章以冒犯性商标的注册条件作为研究对象,建议在商标注册层面重新考虑言论自由原则的本土化策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教授Robert Merges点评道,以中国本土化的视角考察商标权保护与言论自由原则的冲突是论文的一大亮点。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及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何天翔建议,增加对本土司法实践的论述和考虑本土策略的具体制定,以使得论文更为完善。


在研讨过程中,对论文初稿进行报告的学者们纷纷表示,各位评议老师指出了他们研究中存在的盲区,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接下来会继续完善研究内容。最后,在参会各方的热烈讨论与互动中,本届“清华-伯克利知识产权学者国际论坛”圆满结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 清华知识产权

清华知识产权
清华知识产权依托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知识产权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快捷平台,实时提供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的最新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