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很多食材同时也是药材,可以起到很好的调养作用;而将这些食材泡制成茶饮,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轻松达到养生的效果。降脂、补血、降胃火……总有一款适合你!
调降血脂——喝绞股蓝茶
材料:决明子3克,绞股蓝3克。
做法:先将决明子用小火炒香,候凉,与绞股蓝一起置于壶中,冲入开水,加盖闷5分钟,即可品饮。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脂减肥,适合视物模糊、眼睛干涩、大便干结、高脂血症、身体肥胖的人群饮用。
补血益气——喝五红汤
材料:红枣5颗,红糖10克,红小豆20颗,红皮花生20颗,枸杞子20颗。
做法:将洗净的花生、枸杞子、红小豆放入砂锅,一同浸泡半小时。然后开火,大火烧开后,改为小火,煮1小时,最后加入红枣及适量红糖再炖煮半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补血,补肺健脾,还可清肝、平胃、催乳。
促进睡眠——喝柏子仁水
做法:临睡前一小时,取3克柏子仁,大概一碗水煮开饮用即可。如果想更好地吸收里面的松果体素,可以把柏子仁用榨汁机打碎再煮水,效果更好。
在临床上,采用柏子仁进行失眠治疗,对于轻度或是重度失眠均取得较为显著理想的疗效。
如果你一段时间经常失眠,不由自主地心烦、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健忘,就可以用柏子仁煮水,也可以煮粥。
消导胃热降胃火——喝黄连泡水
做法:取一克黄连泡水喝即可。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于因胃火而引起的目赤、牙痛、口疮等症,效果很不错。
需注意:
黄连是大苦大寒之物,过量服用或过久服用都易伤脾胃,所以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也需慎用。
如果怕苦,可选用下面这副方子:黄连2克、石膏10克、知母10克熬水服用。或将上述药物熬水后,滤去药渣,用药水煮大米粥来吃。
如果情况严重,胃热夹了阴虚,舌上无苔或舌苔薄、黄、少,则可在上述方子上加入麦冬15克或玉竹5克。如果是胃肠湿热且湿偏重,舌苔厚、黄,则可在原方上加入荷叶15克或玫瑰花10克,入药熬粥,就可以在清胃热的同时除湿了。
生津止渴——喝乌梅甘茶
做法:乌梅10克,生山楂15克,陈皮10克,甘草5克,冰糖适量(糖尿病患者不用),煮水代茶饮。口味酸酸甜甜,还能生津止渴、解暑。
护脾胃——脾胃保健茶
材料:松子2颗,花生5颗,核桃3个,乌龙茶2克,热开水250ml。
做法:松子、花生、核桃洗净,沥干备用;花生炒熟后去皮;壶中放入乌龙茶,以热水略洗,去杂质后,沥干备用。研钵中放入炒熟花生、核桃、松子,将之研磨成细末。将研磨好的细末加入装有乌龙茶的壶中,注入热开水,静置2分钟后即可饮用。
国医大师徐景藩自创的脾胃保健茶让不少人受益。脾胃不好的人不妨一试。
防妇科病——喝蒲公英水
做法:取一茶匙干蒲公英叶放入茶杯中,倒入适量的开水盖上杯盖焖泡几分钟就可以了。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需注意:
一是脾胃虚寒者慎用,特别是勿单独喝。若需服用可添加玫瑰花、红枣、姜片等温和之物;二是不过量喝(一般每天用量3~5克为宜),也不宜长期喝;三是不宜放凉喝;四是体虚、久病、年老、产妇、婴幼儿群体不宜用。有过敏体质者忌用。用之不当,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瘙痒等不良反应。
本文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时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