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4年12月18日下午,历史学系(珠海)在海琴六号A326举行了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答辩会。会议由李大海副教授主持,万忠娟书记、于薇副主任、胡文涛副书记、李晓龙副教授、王玖玖副教授、吉辰副教授、李彦楠助理教授出席并担任答辩评委。2024年度,我系共有18个大创项目获得立项,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1项、校级16项,各组依次进行汇报。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非洲族裔研究
——以剧本杀与RPG游戏研发为中心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马喜桐同学展示了一款以文艺复兴时期非洲族裔历史为背景的RPG互动游戏,结合精心设计的情节与角色,带领玩家沉浸体验15至16世纪欧洲社会中非洲族裔的身份认同与生活处境。游戏包括两条世界线,时长约30-40分钟。该团队通过多轮测试和校内推广活动,优化内容和功能,并借助社交媒体扩大影响力。报告中提到,未来计划扩展游戏规模,构建更宏大的非洲族裔群像叙事。该团队还总结了项目中获得的跨学科知识与协作能力,并反思了教育性与娱乐性平衡的挑战。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登科与舆图:
清朝广西进士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与格局变迁分析
小组成员介绍计量分析方式
该项目基于ArcGIS集成收集到的清代广西进士数据,生成进士分布点位图、桑基图、河流图等多种可视化图表,进而分析广西各个府级政区的进士数量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情况,他们还选取Gibbs-Martin多样化指数、Simpson指数、莫兰指数等分析工具进行计量分析,并完成广西568位进士的履历档案资料收集。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历史事件的戏剧化呈现
——以《魏书·刑法志》中兰陵公主之死为例
小组成员展示项目思路
在结题汇报中,本组展示了一年以来的成果。在2023年中西古典文明节话剧表演中,受限于经费和时间因素,存在许多不足,例如观众对背景不够了解,以及服装、室内陈设比较粗糙等。在今年我们设计出面向观众的话剧小册,并且将涉及到的冠服形制和室内陈设素材做了整理,对剧本台词也进行了仔细打磨。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制造”端砚
——广东肇庆端砚的历史演变溯源
小组成员回顾端砚研究
项目小组以古端州(今广东肇庆)端溪一带所产端砚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原始材料和现有研究进行史料长编,梳理端砚的产地沿革、历史脉络、产坑情况、石品分类、价值价格,明确端砚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贡砚和端砚的身份以及实用性向观赏性的转变,并对所谓“四大名砚”之说进行批驳。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再造传统:
明清以来珠海唐家湾金花信仰演变与金花诞仪式
小组成员展开汇报
本项目通过文献分析、口述访谈和田野考察探究唐家湾金花诞的历史背景、仪式流程、参与人群及其信仰心态。唐家村金花诞出现时间不晚于清代乾隆年间,而21世纪重建后的金花诞已不再作为唐家村民共识中的传统祭祀仪式存在,而更偏向于现代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的产物,需要更丰富的史料支撑和与其他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其与传统联系更加紧密。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走出过去的世界:
滇西北木氏土司与盐并卫的互动
小组成员展开汇报
丽江的木氏土司雄踞川滇藏交角区域长达数百年,是明代西南边疆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本项目以深度形式,以木氏土司的历史为主题,行程安排围绕丽江的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石鼓镇展开。将历史田野考察融入到深度游活动设计中,期望向游客传达在生活中发现历史的观念以及批判质疑的史学思维。旅游以轻量化、知识型和强社交为特色,项目成果包括路旅游安排、旅游手册、史料集、集章随思本、手提袋等。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16世纪欧洲的地理、国家与军事
——以制作策略类桌游为中心
刘竞择同学展示16世纪欧洲地图
刘竞择同学主持的本项目以16世纪欧洲的自然地理、政权国家与军事格局等为背景,开发制作了一款卡牌兵棋策略类桌游。桌游的运行逻辑为,在以16世纪欧洲政治地理情况为参考绘制的地图上,玩家以卡牌为基础资源,通过卡牌实现桌面效果,进行兵棋对战。在兵棋对战中,玩家能了解到16世纪的地理和重要历史现象。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墨脱县格当乡的现代化
——以本地藏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
小组同学汇报成果
本小组主要以当地具有不同身份侧重居民的口述访谈为基础,去探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在党政工作、乡村振兴、交通发展、返乡经商、林地牧业、教育事业、妇女地位等七个方面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努力。以受访者的视角展示本地人的生活经历及当地独有发展模式,记录他们为大时代裹挟下的个人命运,以及他们几十年来与内地发展相连的命运变迁,留存珍贵的生命史料。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运河上的进击:
以游戏形式呈现明万历年间漕运流程
小组成员介绍漕运流程
该小组成员基于明中后期改行长运法之后的漕运流程,设计了一款集角色扮演、模拟经营于一体的电子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扬州卫的一名小旗,指挥漕船从扬州北上。途中可能会遭遇盗贼抢劫,面临道德抉择,对抗自然灾害,这需要玩家充分运用策略,努力将足量漕粮运至京城,并在河道封冻前及时返回。在这一过程中,玩家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其他分支,触发倒卖土宜、上岸游玩等剧情,走出不一般的结局。
岭南地区与北宋全国商贸系统的关系研究
——以电子游戏产品设计为展现形式
小组成员展开汇报
“再临天水”项目以宋代商业为立足点,结合考古证据与历史地理变迁,探究宋代经贸活动的时空特征。制作以专业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正面导向的系列电子桌游文创产品,运用平面艺术设计知识和游戏编程技术,创作一款集知识拓展、竞争对抗、剧情体验于一体的游戏。游戏具体将以2d平面回合制桌游的形式,将宋代经贸的图景呈现给大众,以趣味通俗的方式使非历史学者亲身体验宋代商人的经营生活。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数字化的中国移民故事
小组成员汇报成果
本项目收集了全国各地的移民传说,比如“苏州阊门”传说、“瓦屑坝”传说、珠玑巷传说、“洪武赶散”等。然后根据其形成机制对这些传说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分别为由“附会”建构而成的移民传说、由被迫迁离产生愤懑情绪而形成的移民故事和带有感恩和自豪感的英雄叙事传说。项目还探讨了移民传说在构建身份认同、地域认同上的作用。移民传说是移民者共同记忆的集合体,这些传说不仅为移民提供了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起源故事,还强化了他们的族群认同和归属感,构建了身份认同的符号,并且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历史语义学视域下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媗变
——以“国家”一词的语义演变为例
本项目拟以历史语义学的研究范式,对“国家”这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关键词”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语义演变进行考证,同时探究语义演变背后的机制性原因,以此透视“国家”一词语义演变背后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嬗变。希望通过深入探究“国家”一词语义演变背后的机制性原因,考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的历史演进,力求理清“国家”这个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关键词”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对当时政治与文化的认知。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20世纪初广州沙面租界的体制结构与社会生活
——以剧本杀为展现形式
小组成员展开汇报
本组成员立足探索历史学科普方式的创新,选取“沙面爆炸案”这一因果清晰、具有戏剧冲突的历史事件,在历史学知识基础上创作剧本杀。1924年的“沙面爆炸案”作为一次突发性的外交事件,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了一场风暴。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孙中山所领导的广州政府与西方在华势力间的紧张关系;也折射出辛亥革命后,亚洲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潮流。本项目通过游戏的方式,在不违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将“沙面爆炸案”予以生动有趣的呈现。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1950年代以来西藏“魔女”传说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以热瓦乡为例
小组成员展示研究目的
本文以热瓦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热瓦乡魔女传说与当地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探讨了该传说的社会意义。本研究表明,当地人通过对魔女传说的传述和诠释,一方面可以将危及男性权威的部分女性妖魔化,由此完成社会对女性的规训,以维持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把魔女作为化解社会问题的替罪者,由此避免集体间的冲突和暴力,实现了整体社会秩序的稳定。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长江中游地区乡镇文化遗址发展与乡村振兴
——以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为例
小组成员总结
本项目以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为案例研究,探讨了文化遗址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项目组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并深入当地民众进行了广泛的访谈与调研,试图从民众视角出发关注乡镇文化遗址与乡村振兴间的内在联系。本项目研究表明,乡镇文化遗址可以与乡村振兴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同时,项目组也发现,对待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其与乡村振兴之关系,政府与民众的观点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在民众中,也因不同身份和利益考量,存在较大差异。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广西贵港市覃氏宗族与族谱研究
——以思怀乡覃姓家族为例
小组成员展开汇报
为深入了解广西宗族的研究,该大创小组选择了广西覃氏宗族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广西贵港田野调查所得到的覃氏族谱入手,围绕不同版本的覃氏族谱以及编撰者的口述史料,从族谱的编撰过程,各版本族谱差异等角度,论述广西覃氏宗族的世系发展以及族谱编纂的原则与方法。
马喜桐同学展示成果
晚清夔州府奉节县商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小组成员展开汇报
本课题基于奉节县所存留的珍稀史料,以剧本杀《瞿塘疑云》的形式呈现晚清夔州府奉节县商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郭业群同学首先介绍了他的选题缘由与剧本杀的创作过程,随后展示了剧本杀中各个人物的形象设计、背景和故事情节。在梳理完剧本杀主要内容后,继续对人物原型所依据的碑刻、档案、地方志等基本史料进行了介绍。最后,他希望通过剧本杀展现在行帮、商会的影响下晚清川东地区商业秩序的具体运作过程。
马展示成果
每组同学汇报后,各位评委老师分别予以点评,并给出中肯的完善建议。最后,于薇副主任和万忠娟书记先后做总结发言。历史学系(珠海)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广阔国际视野的专业史学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努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024年大创项目成果案例
✦
•
✦
摄影:田亿
排版:杨安琪
初审:黄海,王玖玖
复审:于薇
终审:万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