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遗书:翩然飞翔,可缺乏对死亡、人生、爱与灵魂的深刻认知

百科   2024-12-05 12:08   北京  

直至生命的尽头,仍然不知死亡的含义,仍然不解人生的意义,仍然未明生命的目的,仍然不知灵魂的有无。而且,她一生“活”在“爱”中,临终却依然不明白何为真正的爱。有人说,琼瑶的遗书“很琼瑶”,但我从中所读到的,就是上面这些所见。我无意冒犯琼瑶老师,但我必须坦诚地说出我的感受。

一、仍然不知道死亡的含义

琼瑶在遗书中说:

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


"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


这是我的愿望,"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如果不认识死亡,那就先不要美化

琼瑶这段话,试图用文学的抒情美化死亡,赋予它“轻盈”和“优雅”的想象。然而,死亡是一种无法被浪漫化的深刻现实。自杀的选择绝非轻松, 走向死亡更是沉重。当死亡真正临近,人所面对的不是翩然飞翔的自由,而是深刻的不可逃避的绝望。

人们由于排斥死亡或者不明白死亡,导致生命一直被死亡隔离——死亡像是闸板,把人们圈在世俗世界里。但是,不穿过死亡,就无法理解生命的真谛‘;不胜过死亡,一切意义都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从来不会有美好的死亡,不会有轻盈地离开和翩然地归去。

琼瑶反复强调她对死亡的“自主权”,她说:“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但事实上,人无法真正掌控死亡,即便选择自杀,也依然被迫面对死亡的未知深渊。无论听不听天命,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还是归向了“天命”。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死亡是人类存在的本质特性,只有正视死亡,人才能获得对生命的深刻认知。

死亡并非生命的失败,而是进入永恒生命的通道;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完成。从人文主义出发,将死亡视为一种美学和自由的表达,是无法认识死亡的。不认识死亡,死亡就绝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就无法逃避死亡的痛苦。

二、仍然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琼瑶说:

我是"火花",我已尽力燃烧过。如今,当火焰将熄之前,我选择这种方式,翩然归去……


朋友们,不要为我的"死亡"悲哀,为我笑吧!生命的美好,就在于"能爱,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说、能跑、能动、能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能嫉恶如仇,活得轰轰烈烈……"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拥有过了!我"活过"了,不曾辜负此生!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是“能爱、能恨,能哭、能笑”——这是人生的盲目;“红尘作伴”——那是人生皆苦;“嫉恶如仇”——那是人生肤浅;而“潇潇洒洒,轰轰烈烈”——实际上毫无意义,因为死亡让一切的意义变得虚无,让一切的人生变成悲剧。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若人生没有超越的意义,便只能是无意义的轮回。”

琼瑶这段话,充满了文学式的抒情,似乎很“动人”。然而,这种对人生意义的定义实际上是狭隘的,它止步于表层的认知,无法触及人生更高的目的。但这可能是世俗人类理解人生意义的最高方式,在这种世界观中,生命乃是一场情感的盛宴,花花绿绿,热热闹闹,既能迷惑别人,也能迷惑自己。

不过,从文学的角度看,泰戈尔可能说得更为简洁和富有哲理一些,他说:“我曾经受苦过,曾经失望过,曾经体会过“死亡”,于是我以我在这伟大的世界里为乐。”泰戈尔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从痛苦和死亡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度,但不足之处在于,这“伟大的世界里”的乐事不过是人生幻影,转眼成空。实际上,文学家存在共同的局限,即往往只能从感性和肤浅的角度理解人生。不过,这也许是世人所能给予自己的最好的安慰。

只是,这种安慰同样苍白无力。因为,你拥有的越多,越难以舍弃。你活得越成功,就越难以告别。你的人生越丰富,就越能感受到死亡的悲哀和痛苦,越难以接受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现实。琼瑶将人生意义归结于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情感波动:“我‘活过’了,不曾辜负此生!”琼瑶所理解的“美好生命”注重情感的自我满足,更多停留在对个体体验的歌颂上,但其局限性在于,无法触及生命的终极意义,忽视对永恒生命的追求,因此无法为生命提供真正的归属感和方向感。

三、仍然不知道什么是爱

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和你们。"爱"紧紧的系着我心,你们都是我最最不舍的。

琼瑶遗书中动人的一部分,是她对亲人和朋友们(读者)的告别,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眷恋。她说:“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和你们。‘爱’紧紧的系着我心,你们都是我最最不舍的。”

实际上,读者(朋友)算什么呢,此时此刻又何足挂齿?一个人不是为他人而活的。过分在意他人,恕我直言,不过是深陷世俗虚荣的泥淖罢了。

眷恋亲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更高角度而言,家人亲人也不过是“身外之物”。执着于这种人人之爱,实质是不了解真正的爱是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爱,包括爱情、亲情和友情,既是美酒也是毒药,既是空气也是雾霾。

若不了解最高的爱是什么,只能在世俗中寻找和体验,在充满瑕疵的情感中寻找满足感。其实,这种满足感仅仅是一种假象。这种个人化的爱虽然温情脉脉,却缺乏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和生命目的。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却不知真爱在何方。

四、仍然不知道有没有灵魂

为了让我的灵魂(不知道人类有没有灵魂),也能"翩然",大家为我笑、为我高歌、为我飞舞吧!我在天之灵,会与你们"共舞"的!

在琼瑶的这篇遗书中,灵魂话题贯彻始终,她有意无意中不断地谈论灵魂,也不断地假设灵魂的存在,但是,当真正谈到灵魂的时候,她又说:“不知道人类有没灵魂”。灵魂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寻。而对灵魂存在的矛盾和疑问,既是琼瑶她一生缺乏信仰支撑的体现,也是中国社会普遍现象的缩影。她活了一生,却对灵魂问题如此陌生,这表明她在死亡和人生的意义问题上,既缺乏深刻的探索,也缺乏深刻的理解。

我觉得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到死也没有搞清楚有没有灵魂。实际上,很多人的一生就活在这种麻木里和盲目里,上面琼瑶的这句话,就做了最生动的体现。不相信灵魂,但是又不甘心没有灵魂;不知道有没有灵魂,但是还想追求灵魂的所在,追求在天之灵的共舞。对灵魂问题的回避或困惑,让人们不能从超越的层面思考和理解人类的永恒命运。

从抒情到思考的距离:琼瑶的遗书,充满了文学的抒情和个人的感性表达,但也显露了其对生命、死亡和爱等终极问题的浅浅认识。她渴望自主,渴望摆脱生命中的痛苦与无奈,但她对生命的理解却未能触及人生、死亡和爱的更高层面。她追求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短暂的生命自由,而忽视了生命背后更深层次的信仰意义和哲学深度。她沉溺于感性体验和文学思维,却忽视了人类存在的超越性维度,忽视了对永恒意义的认知和思考。

至死不知道死亡的含义,至死不知道人生的目的,至死不知道有没有灵魂,在缺乏信仰传统的社会,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处境。


中外概览
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世界、人生和社会,以独特的思考解释科学、哲学和文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