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发现7岁女孩遍体鳞伤,旧伤未愈再添新伤,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被公安局刑事拘留

文摘   2024-07-25 07:25   广西  

我叫小芮,从记事起,我的世界就充满了动荡和不安。

在我三岁那年,爸爸妈妈离婚了,从此我的生活里很少有妈妈的身影。六岁以前,我一直跟着爷爷生活,爷爷是我最亲的人,他给了我所有的爱和温暖。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我,爷爷的离世让我再次失去了依靠。爸爸安排我跟他的女朋友蒲某一起生活,并让我叫她妈妈。爸爸为了挣钱,一直在外地打工,很少能回来看看我。

刚开始,在爸爸和邻居们看来,蒲某对我还算不错。她会接送我上下学,给我准备一日三餐,还会辅导我的家庭作业。我也曾试着去接受她,渴望在她那里得到一些妈妈的温暖。

可是,一切在我七岁那年发生了改变。

那是在二年级的一天,班主任发现了我脸上布满的泪痕和明显的淤青。我哭着告诉老师,这是蒲某抓着我的头发甩,我的脸不小心撞到箱子上造成的。

其实,这只是众多伤痛中的一次。长久以来,我腿上的伤是被她用热水烫的,一个星期我会挨好几次打。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当学校报了警,我向民警和老师讲述自己的遭遇时,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委屈。

蒲某被传唤到派出所接受调查,她承认我的伤是她造成的,却还狡辩说这只是为了管教我,不是故意虐待。经过伤情鉴定,我全身上下有十多处轻微伤,有擦伤、挫伤、烧烫伤、摁压伤……每一处伤,都是她暴行的见证。

检察院介入了调查,联系上了爸爸。爸爸常年在外务工,他居然对我的遭遇表示怀疑,还说他毫不知情。在他的印象里,蒲某对我的照顾还算尽心。

蒲某因为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被公安局刑事拘留。可爸爸工作繁忙,没办法照顾我,妈妈也多年没有联系。爸爸认为蒲某会改过自新,签署了刑事谅解书,蒲某被取保候审,我又回到了她的身边。

然而,噩梦并没有结束。一个月后,检察官回访时,发现我身上又有了新的伤口。我对检察官说:“妈妈打我打得已经不那么严重了。”听到这话,检察官再次核查,确认蒲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仍多次殴打我。

蒲某被逮捕了,可谁来照顾我又成了难题。检察官联系上了妈妈,妈妈经济困难,在外务工,让外公外婆来抚养我。

就这样,在检察官的协调下,我的监护权变更到了妈妈名下,我来到了外婆家生活。在新的学校,我渐渐开朗起来。

2023 年 6 月,法院判决蒲某有期徒刑八个月。2024 年 1 月,蒲某刑满释放。她表示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希望我能回到她身边,可我还没有决定。

现在的我,只想好好地和外婆在一起,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平静和温暖。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但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被爱包围,不再受到伤害。

这就是我的故事,充满了痛苦和波折。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迎来真正属于我的幸福。

蒲某的行为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在小芮案中,蒲某的行为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

虐待被看护人罪是指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行为。

蒲某长期且多次用衣架打、热水烫、推撞等方式虐待小芮,导致小芮全身上下有十多处轻微伤,其行为情节恶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虐待被看护人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院最终判处蒲某有期徒刑八个月。

虐待儿童的行为有哪些常见表现形式?

虐待儿童的行为常见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身体虐待:

殴打、踢踹、掌掴、抽打儿童,导致身体受伤,如淤青、擦伤、骨折、烧伤、烫伤等。

用力摇晃儿童,可能造成脑部损伤。

长时间强迫儿童处于不舒适的姿势,如罚站、跪等。

过度体罚,如长时间跑步、不让吃饭、不让睡觉等。

精神虐待:

经常辱骂、贬低、恐吓、威胁儿童,损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儿童进行冷暴力,如长期忽视、不理睬、孤立。

限制儿童的社交活动,不让其与同龄人交往。

性虐待:

对儿童进行性侵犯,包括触摸儿童的隐私部位、强迫儿童进行性活动、拍摄儿童的性相关照片或视频等。

忽视:

长期不满足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如饮食、衣物、住所、医疗等。

不关心儿童的学业,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

对儿童的情感需求不闻不问,使其感到孤独和无助。

经济剥削:

强迫儿童劳动,获取经济利益,而剥夺其受教育和娱乐的权利。

非法占用儿童的财产或福利。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行为都可能构成虐待,我们应当关注儿童的权益,及时发现并制止这类行为。

孩子遭受虐待会对其心理产生哪些影响?

孩子遭受虐待会对其心理产生多方面的严重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自卑与自我否定:长期的虐待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被尊重,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无能的,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例如,在学校里不敢主动参与活动,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好。

2. 焦虑与恐惧:虐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暴力威胁会使孩子时刻处于高度的紧张和恐惧之中,导致焦虑症状的出现,如难以入睡、容易受惊、过度担忧等。比如,听到大声的声响就会颤抖、害怕。

3. 抑郁情绪:持续的痛苦经历可能引发孩子的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对未来感到绝望等。他们可能经常哭泣,对原本喜欢的游戏、玩具都不再感兴趣。

4. 信任缺失:对虐待他们的人失去信任,甚至对周围的世界和其他人也产生不信任感,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比如,在与小伙伴交往时,总是怀疑别人的动机。

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可能会反复回忆起被虐待的痛苦场景,出现闪回、噩梦等症状,对类似的场景或刺激产生过度的反应。像看到与虐待场景相似的环境,就会极度恐慌。

6. 情绪调节困难:难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情绪爆发、冲动行为或情绪压抑等问题。例如,会突然发脾气或者长时间沉默不语。

7. 社交障碍:害怕与人交往,在社交场合中表现退缩、孤僻,难以融入集体。比如,在班级里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8. 学习障碍:由于心理上的困扰,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总之,孩子遭受虐待对其心理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需要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来帮助他们恢复和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

孩子在遭遇虐待时,应该如何寻求帮助?

当孩子遭遇虐待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寻求帮助:

1. 向学校老师或辅导员报告:学校是孩子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老师和辅导员通常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孩子可以向他们倾诉自己所遭受的虐待情况,老师有责任采取行动,如联系家长、向学校管理层报告,甚至向相关部门报警。

2. 拨打报警电话:直接拨打 110 向警方求助。警察有权力介入调查虐待案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孩子的安全。

3. 联系当地的儿童保护机构:各地通常都设有专门的儿童保护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孩子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

4. 向亲戚、邻居求助:特别是那些值得信任、关心孩子的亲戚或友好的邻居。他们可能能够提供暂时的庇护,或者帮助联系相关的救援渠道。

5. 寻求医疗机构的帮助:如果身体受到伤害,去医院治疗时,可以向医生说明实情,医生可能会帮助联系相关部门或提供指导。

6. 利用网络平台:有些专门为受虐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的网络平台,孩子可以在上面留言或咨询。

例如,有个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身上有多处伤痕。他在学校向老师哭诉,老师立即联系了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并同时向当地的儿童保护机构报告。儿童保护机构迅速介入,与警方合作,将孩子暂时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并对其父母进行调查和教育。


璟云探炉
品人间故事,知人生冷暖。学法知法懂法,保障好人生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