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运河畔的“大思政课”》第二季┃红领巾心向党,红色故事我来讲(第八期)

2024-11-15 17:31   天津  





诵读珍档故事,感悟信仰力量。日前,区教育局、团区委、区档案馆、区融媒体中心联合组织开展“诵读红色珍档,传承红色基因”红领巾主题诵读活动,协同育人,综合发力,持续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活动依托区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精选30篇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宁河红色档案故事,通过“红领巾领读人”的声音让更多未成年人走近红色珍档,见证家乡发展,切实将红色档案资源转化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一条蓟运河,半部宁河史。这一次,宁河学子将由《蓟运河畔的“大思政课”》中的聆听者,转变为宁河红色档案故事的讲述者,从“我来听”逐步走向“我来讲”!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红领巾领读人了解更多的宁河红色故事吧!

《七千民工参加修建密云水库》

01

领读人

杨芯伊

宁河区芦台第一小学


七千民工参加修建密云水库 


1958年9月,宁河县派出七千民工,开赴北京密云县,参加修建密云水库。

北京密云县是多山地区,每到夏季,天降雨水,山洪暴发,不仅本地的庄稼、房屋被毁,周边地区郊县也深受其害。1958年,党中央成立以周总理、万里、王宽为首的三人领导小组,指挥修建密云水库。

此工程是在密云县境内的二座大山之间修建一座拦水大坝,挡住雨季骤发山洪,同时又可蓄水浇灌农田。水库建成后,三河、香河、宝坻、宁河、蓟县等均可受益。

宁河七千民工组成了一个民兵师,师长于福泉,政委肖义,副政委牛换新,师以下设团、营、连、排、班。

初始从各村抽调基干民兵,后扩大到普通民兵,年龄在45岁以内 。起床、吃饭、睡觉、干活等都军事化。民工们住席棚、吃窝头但干劲十足。现场白天红旗招展,夜晚灯火通明,民工作业是歇人不歇马,24小时倒一个大班。

拦洪大坝长约40-50里,宽5里,高160米。运送沙石的火车直接开到坝前,民工们开始用抬筐将火车上的沙石卸下运上作业面,后来就用小推车和传送带运,一层石头一层沙,沙层约40公分厚,铺平后,再用狼牙碾轧。当时没有先进的施工设备,只靠人力和最原始的搬运工具,创造了人间奇迹。

带队的干部也都非常关心民工,每天都要查铺,看看有没有病号,甚至把饭菜送到民工的手上。党员干部处处起带头,累活、难活、险活都是冲锋在前。宁河县还成立了“五四青年突击队”,于福泉亲自点名让东棘坨村24岁的团支书胡克长当突击队队长。寒冬腊月,民工们穿着背心,汗流浃背,场面非常激动人心。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水库建设,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刘仁、习仲勋等中央领导,都曾多次视察。有一次,毛主席视察大坝,沿着大坝从东往西走,正碰上指挥施工的副政委牛焕新,毛主席温暖的大手握着牛焕新,问他是哪个支队的,当牛焕新告诉主席是宁河县来的时候,主席沉思了一下说,宁河县能受益啊!周恩来总理每月都到工地视察,召开座谈会了解工程进展和存在问题,当了解到民工伙食不好,吃的全是粗粮时,周总理眉头皱成疙瘩,立即责成有关部门为民工调剂细粮。从此,参加施工的民工吃上了大米、白面。

工地上有许多由妇女自发组织起来的缝纫社,为民工义务缝补衣服。国家级的文艺团体,也经常去工地慰问演出,中国评剧院著名演员新凤霞就曾多次到工地慰问演出,她和民工一样住窝棚,吃大锅饭,民工们倍受感动。

拦洪大坝原计划三年完成,结果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当时在中国援建的苏联专家一再夸赞中国人的这种精神,竖起拇指说:“中国人英雄啊!”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水库建设的青年小伙子们,如今也都白发苍苍,甚至辞世,但宏伟壮观的密云水库,仍在造福着子孙后代。她象一座永恒的纪念碑,记载着那一段红红火火的历史,记载着新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移山填海的勇气和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



《空中的生死较量》

02

领读人

张家萱

宁河区芦台第一小学


空中的生死较量 


1950李旭东所在团部机关被改编成空410团空军基地场站,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朝鲜战场,开始志愿军没有制空权,敌机一来,在志愿军头上狂轰滥炸,连续不断,十分嚣张。敌机可以贴着山腰或顺着公路低飞,搜索追踪目标,见人就扫射,见车就轰炸,即使地面上的一头牲口、一缕炊烟,一个亮点蠕动,都会招来敌机机关炮的疯狂扫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志愿军指挥部决定在距平壤40余里的大山中设一个空军指挥站,建立雷达站和通讯系统,给空军基地领导提供美空军活动情报,有针对性地打击敌人。

李旭东和指挥站的20多人,用12辆汽车满载着各种设备和物资渡江入朝。为了不暴露目标和减少敌机的空袭,昼伏夜行。本来半天的路程,他们5个昼夜才到达目的地。

由于指挥站给前线提供了许多情报,使敌机肆无忌惮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后来,指挥站被美军发现,他们派轰炸机地毯式轮番轰炸,数以万吨计的炸弹倾泻到指挥站驻地的山头,把山体表面炸成1米深由于人员都进了坚固山洞,损失不大。

在一个深秋的拂晓,站上雷达扫描到几十架美F15”战机越过“三八线”奔平壤而来。指挥站迅速将这一情报通过电波发送到前线。前线指挥部接到情报立即命令两个团的“米格15”歼击机迎战。敌人战机摆成上中下3层,每层10多架的阵形,有恃无恐,洋洋得意地扑来。志愿军则以1个团的30多架战机占领制高点,另一个团左右两翼夹击。

我军团第3大队大队长张积慧,发现敌指挥机,立即命令全队配合行动。他带领僚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敌人指挥官战机,顿时敌机群阵形大乱。张积慧瞄准1架敌机狠按电钮,数10枚炮弹喷出,刹时敌机起火爆炸,拉着浓烟坠入山谷,机毁人亡。

于追杀敌机时速过快,与僚机失去了联系,3架敌机趁机包围了张积慧他沉着冷静应对,想到了“螺旋式”飞行把发动机关闭,让飞机像一块巨石从空中垂直下降成功脱离危险后,打开发动机调整了飞速和高度。

在寻找战友会合时,张积慧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黑点,他加大油门追了上去。靠近时仔细一瞧,原来是一架敌机,再一看,真是冤家路窄,原来就是那架敌指挥机。就在张积慧就要开炮时,狡猾的敌人突然从机尾冒出烟雾弹,并打开加速器企图越过“三八线”逃跑。张积慧这时只有一个念头,追上去打掉它。敌连续使了3个加速器,也没有摆脱追击有些手忙脚乱,这时张积慧瞄准敌机机身一阵猛打,敌机中弹起火,迅速向海上坠去。

这次空战共击落敌机6架,击伤8架,特别令人振奋的是被张积慧打下并摔死海边的敌飞行员,原来是美军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的王牌联队中校联队长。这个空战一时震动美朝野,再也不敢小觑我年轻的空军。空军领导和部队领导机关为空4师召开了隆重的庆功大会,张积慧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指挥站的全体同志立了集体三等功。



《孟庄村头伏击战》

03

领读人

李  念

宁河区芦台第一小学


孟庄村头伏击战 

1945年7月,武宝宁联合县支队正活动在宁河北部地区。一天夜里,支队长王全荣组织了30多名精干战士,悄悄摸到“高丽圈”农场日军据点,两个日军士兵被打死,两个被打伤,没有恋战,王全荣率领战士们迅速撤出战斗,和县支队连夜向附近的孟庄村转移。

时值盛夏,高粱抽穗,河水暴涨,孟庄村周围悄然无声。先遣人员进庄后设置岗哨封锁了街口,之后,县支队两个连100余人跟进,分散在各处休息。天亮后,战士们正在吃早饭,流动哨兵急忙赶来报告说,村北3公里开外有一支约200人的伪军队伍正向孟庄走来。王全荣当机立断,命令部队不许出声,立刻做好战斗准备。战士们迅速隐蔽起来,同时加强了街口的打击力量。

原来,这股伪治安军是芦台据点到乡下抢粮的,孟庄村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上午10时许,敌人进到孟庄村头,前面是12人的特务队,后面100多米处是30人的便衣队,再后1公里外是大部队。敌人走走停停,行进速度很慢。特务队毫无戒备,走到村口大树下歇凉,哼哼哈哈,若无其事。接着,敌便衣队也到了跟前,突然,一个特务似乎发现了秘密。惊叫一声“有埋伏!”拔腿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在其他特务还没反应过来时,县支队的枪声已响,几个特务当场被打倒,企图逃跑和躲藏的几个特务也被击毙,仅几秒钟,12名特务全被打死。后面的便衣队被这攻势吓懵了,30多人一枪未发,全部跪地缴械投降。敌主力部队听到枪响,加快了脚步赶来支援,发现特务队和便衣队均已被歼灭,觉得不是一般的区小队就马上折身回返,不顾一切地奔逃。县支队边追边射击,一伪中队长被击毙,几个伪军被打伤。见伪军逃远,县支队便立即返回孟庄村头打扫战场,准备撤离,以防敌人报复。

这次战斗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50多名,缴长短枪53支、子弹数百发、手榴弹50多颗,县支队无一伤亡。打扫完战场,押着俘虏,以青纱帐作隐蔽向西转移,连夜行军40多公里,第二天清晨到达七里海根据地。




诵读红色珍档,传承红色基因。希望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能让我们的孩子们知道他们脚下这片活生生的土地过去是什么样子,曾发生过多少刻骨铭心的往事、站立着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而现在又经历着怎样的发展和变化。这是思政教育与现实生活无缝对接的一次有益尝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END


供稿:德体科

初审:魏凤明

复审:高  原

终审:廉成林


宁河区教育局
学习 · 服务 · 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