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4.12.2
诗人吟咏的桃花源
作者简介
许伟平,男,网名吴山一峰,1956年5月生于杭州,1986年毕业于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下过乡,当过兵,1988年转业至省级机关,长期从事人事人才工作。近年来致力于陶渊明研究,其研究成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著有《再寻桃花源》专著,现为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鼻祖”。他的田园隐逸诗和散文辞赋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他的《桃花源记》,不仅为世人所传唱,而且其中描写的桃花源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据有关专家考证,大约在陶渊明去世二三十年后,在全国各地掀起过一场寻找桃花源的热潮,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桃花源,所以,许多诗人在陶诗中找灵感,创作了大量吟咏桃花源的诗文。这里我们选取一些比较著名的诗作,加以欣赏。
逍遥游桂苑,寂绝到桃源。
狭石分花径,长桥映水门。
管声惊百鸟,人衣香一园。
定知欢未足,横琴坐石根。
——梁·庾信《咏画屏风》
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
复有风云处,萧条无俗人。
山寒微有雪,石路本无尘。
竹经蒙笼巧,茅斋结构新。
烧香披道记,悬镜厌山神。
砌水何年溜,檐桐几度春。
云霞一已绝,宁辨汉将秦。
——陈·徐陵《山斋》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唐·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其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竟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闻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上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清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王维《桃源行》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
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轻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茫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唐·韩愈《桃源图》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朗州(今常德)司马,在朗州谪居10年。在这期间,他游遍了当地的奇山异水,寻访名人古迹,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写桃花源的诗篇就有《游桃花源一百韵》、《桃源行》和《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等。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口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燃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光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迷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源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水流山重重。
——唐·刘禹锡《桃源行》
宋以后,随着陶渊明地位的提高,学拟、效仿、和唱陶诗的人越来越多,写“桃花源”的诗文也越来越多。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宋·王安石《桃源行》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花,水甘而芳,民居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亦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尝意天壤之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余在颖州,梦至一官府,人物与俗间无异,而山川清远,有足乐者。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觉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杨难当所保,余何为居之?明日以问客,客有赵令畤德麟者,曰:“公何为问此,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杜子美盖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他日工部侍郎王钦臣仲至谓余曰:“吾尝奉使过仇池,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啮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宋·苏轼《和桃花源诗并引》
祖龙门外神传璧,方士犹言仙可得。
东行欲与羨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
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
关中日月空万古,花下山川长一身。
中原别后无消息,闻说胡尘因感昔。
谁教晋鼎判东西,却愧秦城限南北。
人间万事愈堪怜,此地当时亦偶然。
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望长年。
——宋·汪藻《桃源行》
武陵樵客出桃源,自许重游不作难。
却觅洞门烟锁断,归舟风月夜深寒。
——宋·黄庭坚《武陵》
木缺桥横一径微,断烟残霭晚霏霏。
十年倦客明双眼,五月游人换夹衣。
翠峡束成寒练静,苍崖溅落素鲛飞。
尔来自笑痴顽甚,著处吟哦不记归。
——宋·陆游《桃源》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宋·秦观《点绛唇·桃源》
物外烟霞卜四邻,武陵不是避秦人。
软红香土君休羡,千树桃花满意春。
金罽毵毵六月寒,桃花春梦隔征鞍。
青山归计何时办,画卷空留马上看。
——元·元好问《武善夫桃溪图二章》
桃园一去绝埃尘,无复渔郎再问津。
想得耕田并凿井,依然淳朴太平民。
——元·赵孟頫《题四画· 桃源》
长城远筑阿房起,黔首驱除若蝼蚁。
谁知别有小乾坤,藏在桃花白云里。
桃花重重开白云,洞门锁住千年春。
男耕女织作生业,版籍不是秦家民。
桑麻鸡犬村村屋,流水门墙映花竹。
无端渔父绿蓑衣,带得黄尘入幽谷。
主人迎客坐茅堂,共话山中日月长。
但见花开又花落,岂知世上谁兴亡。
明朝渔父归城市,回首云山若千里。
再来何处觅仙踪,恨满桃花一溪水。
——元·萨都剌《桃源行题赵仲穆画》
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
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明·王守仁《山中示诸生五首·其三》
桑麻鸡犬自成村,天遣渔郎得问津。
世上神仙知不远,桃花只待有缘人。
——明·文征明《桃源图》
溪雨濯云根,花林水气温。
睡鸾常守月,仙犬欲遮门。
绿壁红霞宅,丹砂石髓村。
人中几甲子,洞里一黄昏。
——明·袁宏道《入桃花源四首·其一》
日长山静春归早,千树霞绡缬林表。
无赖东风吹落英,沿溪为引渔郎道。
晋代铜驼荊棘中,秦家宫阙埋烟草。
何缘几日共盘桓,翻知多少纷争扰。
君有家乡君自归,来路去路两杳渺。
送君还复闭洞天,洞里花香春浩浩。
——清·爱新觉罗·弘历
《拟桃花源中人送渔郎出源》
忆昔入桃源,万古仙家趣。
桑麻满平畴,緋英缬千树。
惜我羁世网,未能骖云雾。
洞口执手别,殷勤频属付。
重来问仙源,历历想前度。
云水两渺茫,欲涉迷故路。
归来日已西,租吏守门户。
烹鸡送租吏,自愧初心误。
——清·爱新觉罗·弘历
《拟渔人复至桃花源不复得路》
山路雨后深,云树蒙朝絮。
一鸟忽发声,冲破烟痕去。
涧曲小桥横,屋角云中现。
不见武陵人,但见桃花片。
——清·陶澍《过桃花溪二首》
隋末唐初,人们发现萧山南部山泉许一带颇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于是官府专门在此设置桃源乡。随着名声鹊起,许多文人墨客也慕名而来,他们陶醉在秀水灵山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比较知名的有唐代张旭的《桃花溪》和元代铁闾的《寒草岩》二首。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相传,有一年春天张旭赴会稽路经浦阳江畔的尖山镇时,有感于当年孟嘉和许询在此相遇,并成为知己的故事,登上附近的蓬山,向西瞭望许询的客居地。只见远处高洪尖山下云雾缭绕,一座溪桥时隐时现,眼前的桃花随着流水恣意徜徉。于是,他按捺不住问石矶旁的渔翁,桃源洞在溪的哪边?并写下了《桃花溪》这首诗。张旭的这首《桃花溪》,具有很强的方位和距离感。石矶、渔翁、清溪、桃花、溪桥、云烟,由近而远很好地勾勒出桃源洞的外景,使人读后感觉桃源洞就在眼前,但云雾飘缈中,又不知洞口在哪里。如今桃源的湖泊基本都已改造成良田,清溪也已改道,但石矶仍在。
如果说张旭的《桃花溪》是寻找桃花源的话,那么,铁闾的《寒草岩》,表达了诗人找到桃花源的无比喜悦。
寒草岩前春色稀,桃花无数映清溪。
吾行已到仙家窟,不比渔人此路迷。
——铁闾《寒草岩》
铁闾(?-?)字充子,鄞县人。至治元年进士,官至杭州同知(知府副职)。因铁闾是本地人,又在本地做官,所以,他寻找“桃花源”,自然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优势。
明末清初文学大家毛奇龄是萧山人,他对“桃花源”情有独钟,几番游览后,也写下了许多诗作,我们选取其中几首来欣赏下:
桃花津前津路回,角巾布襡林扉开。
客知古事倘能说,我亦野情当再来。
斜日白桐寒隔坞,迎风红蔓嬝当杯。
山村处处春桑发,那见弹筝秦氏台。
——毛奇龄《七律·桃花津前》
桃花灼灼开千树,不记当时问津处。
明霞一片连白云,中有渔人舍舟去。
舍舟欲入志未违,桑麻千顷迎朝晖。
武陵溪上东流水,时见桃花片片飞。
——毛奇龄《七律·桃源图》
溪口桃花红欲暮,浅水泛胡麻。行尽空林散紫霞。来到上清家。
缥缈香坛松饭熟,石鼎醉丹砂。归路残阳噪晚鸦。回首乱云遮。
——毛奇龄《武陵春·登仙桃山》
仙桃山通关王岭,关王岭在今浦阳镇灵山村。
桃花源有桃源、桃源山、桃源洞、桃花山、武陵源、武陵山等别称,故写桃花源的诗词不记其数,无法统汁。
在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桃花源的诗作中,唐代王维的《桃源行》、韩愈的《桃源图》、北宋王安石的《桃源行》被人们公认为名作。王维的《桃源行》用语自然流畅,纯粹是叙事之作。他从“渔舟逐水爱山春”写渔人进入桃源,到回家后“不辨仙源何处寻”,按《桃花源记》的场景,一一叙来,使人感到十分亲切清新。韩愈的《桃源图》虽然也是按照《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层层推进,但音调高昂,气势雄壮,画面绚丽,充分展示了他笔力雄健和才情横溢的特点。王安石的《桃源行》则力去陈言,自创新路。他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基础上,凭着丰富的想象力,进行了再创作,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桃花源。
据说,李白在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后写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自叹不如,搁笔而去。然后人认为李白大可不必如此,诗题虽同,诗意无限。天地之宽,任尔驰骋。写桃花源的诗也是如此,尽管已有帝王重臣、名人大家之作,但是历朝历代歌咏桃花源的诗文仍穷出不尽。
往期回顾:
浙里诗讯 ▎诗联奏风雅 锦绣遍桐乡——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理事会八届三次会议在桐乡河山镇举行
编委会
主 编:徐吉鸿
副主编:徐燕萍
编 辑:潘龙文 姚立 程瑞文
技术支持:邵高锋
本期责编:程瑞文
审 核:黄浴宇
终 审:郭星明
推广顾问:章雪芳
本栏目投稿邮箱9113921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