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华北会议,北京军区司令员、政委被处理,两位后起之秀获重用

情感   2024-12-28 22:17   湖南  

1970年12月22日,由周总理负责主持的华北会议在北京召开,华北地区的党、政、军相关领导人都奉命参会,一直开到了1971年1月下旬。

这场时间不算很长的会议,却发生了一件影响巨大的事——北京军区领导班子进行重组,司令员郑维山、政委李雪峰双双被撤职。

华北会议其实算是九届二中全会的延伸,主要议题还是批评陈夫子。郑、李跟陈夫子乃至背后的四野首长关系都不算密切,为何还会被影响呢?

而郑维山、李雪峰离开岗位后,取而代之的是两颗政治新星,结合来看,组织已经在防患于未然。

郑维山土地革命在红四方面军、抗日战争在晋察冀,解放战争在华北,历史上跟陈夫子及四野首长接触都不多。

李雪峰就更是如此,长期在地方工作的他,和陈夫子、四野首长都不是一条线上的,很难有什么过密的交往。两人当初也是迫于形势啊。

1970年8月23日,九届二中全会召开,四野首长在第一天就不点名批评了南京军区张政委。因为有这个“表率”,大会很快就改变了原定的议程,转而开始集中批评。

当时参会人员较多,分成了东北组、华北组、华东组、中南组、西南组、西北组这六个大组。郑维山、李雪峰跟陈夫子都分在华北组。

陈夫子作为林集团的笔杆子,自然要积极跟随做宣传,因此在华北组的会议上,对张政委的批评特别猛、特别久。

华北组其他人当时见到的情况是什么?如日中天的副统帅带头批评,该集团的核心人物陈夫子也异常激烈,其他地区的领导人、重要干部要么沉默要么附和,完全是一面倒的情况。

在这样的局势下,任谁都会认为张政委等人要失势了,应赶紧表个态免得被牵连。

而且郑维山和李雪峰作为军队系统的干部,本身也不太看得上火箭升官的张政委、王、姚等人,顺着局面批几句,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这也怪不得郑、李,大部分人放在如此背景,都会做类似的选择。

别说他俩,许世友、杨得志、韩先楚在张政委被批后,都写了信请求撤掉张政委(信在九一三后从四野首长家翻了出来)。

这三位上将是出了名的会做人,连他们都做出如此举动,足见当时“倒张”的气势有多凶。

很多人其实也不是真心就紧靠四野首长,但在接班人都已经写进党章的情况下,毛主席没出面说话,谁都以为副统帅代表着主席的意思。而且很多人不满“火箭干部”,干脆就随大流了。

只不过,毛主席对此事的看法跟副统帅是相反的,而这么多人态度出奇一致,让中央极为警惕。原本看似不搭边的力量,竟凝聚在陈夫子以及背后人的周围,是想干什么?

随后陈夫子的“天才论”,更是引起纷争。主席便决定出手敲打,会议结束陈夫子就开始接受审查。

局势的瞬间翻转,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华北组当初跟随陈夫子批得最猛,反弹就来得最快。1970年12月,九届二中全会结束不久,中央又召开华北会议,主题就是批陈夫子。

而首都附近的武装力量都听从北京军区的指挥,司令员和政委都特别重要,郑维山和李雪峰在九届二中全会上的表态,或多或少让中央感到不放心,因此在1971年初两人都被免职。

郑维山被下放到安徽的一处农场劳动,党籍还保留着。李雪峰情况更糟,被开除了党籍、送到安徽关押。

因为两人涉及的事确实太过敏感,即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都迟迟没有解决名誉和待遇问题。

老首长徐向前、聂荣臻多次帮郑维山说话,推动都非常缓慢,直到1982年才为其平反,可见当初的事不简单啊。

而在华北组会议后,继任北京军区军政首长职务的两人都属于后起之秀。

新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是李德生,他在1968年10月八届二中全会前都还只是军长,但通过这次会议,他被毛主席注意到,1970年升任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971年1月初,主席又挑中李德生出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将安全问题都交由他负责,极大地信任。

同年九月那架飞机失事后,李德生处理相关事件非常有魄力,因而更得中央领导赏识,在“十大”上就当选为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成了正国级领导人。

开国将帅里只有六人出任过正国级职务,分别是朱、林、叶三位元帅以及李德生、汪东兴、刘华清三位少将,李德生是少将里第一位,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接替李雪峰成为北京军区政委的则是纪登奎,他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得重用的地方干部,主席对他的欣赏远超旁人。

当时器重到了什么程度呢?主席南巡只要经过纪登奎的辖区,必然会点名召见,据纪登奎自己回忆,主席在专列上召见他的次数有13次之多,绝无仅有。

另外,主席还有两次当众称呼他为“老朋友”,一次是1967年南巡返回北京时,河南党政军领导人上专列汇报工作,主席当着大家的面握住纪登奎的手说:老朋友你来啦。

还有一次是九大上,纪登奎被安排在第九个发言,在他做报告前,主席向会场众人介绍:他叫纪登奎,长期在河南工作,是我的老朋友。

政治人物,在这样的公开场合说这种话,背后是有很深寓意的,很多人都猜测主席是把纪登奎当成“接班人”在培养。

本来在1971年这么关键的节点,让纪登奎接任北京军区政委,也是一个重要信号,但同年8月主席南巡对他的印象有了一定的改变。

那时主席询问河南地区的领导人,纪登奎在河南工作时表现如何。被问者如实回答:纪登奎同志大部分事情都做得很好,但在“反复旧”一事上处理得不够坚决,有“反复旧”思想倾向。

主席听后沉思半晌,最终说了一句“纪登奎这个人,看来今后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主席考察一个人,非常关注革命意志是否坚定,给出这番评语,显然就是对纪登奎的做法有些不满意。

因此,主席之后就更青睐华同志。

总的来说,1971年那场风波影响深远,许多人的命运就此改变,一声叹息啊。

PS :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

故里梦长安
睡前读读历史,梦中自到长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