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乡新农人丨《保才专访》对话“茶痴”胡善树

2024-12-18 20:00   浙江  

他与茶相伴50余载

从手工炒茶到智能化流水线

他以匠心诚意敲开茶叶市场大门

红、绿、黑、白、青、黄

六大茶叶品类

他延续传统 科技为引 创新不止

一生情怀倾于茶 茶树到老更弥香

他是茶叶界的“风清扬”


近日,《保才专访》

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总编辑、高级记者黄保才

对话

国茶人物·制茶大师胡善树


人物名片

胡善树,三门人,1956年出生,三门县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台州制茶大师。他制定国内首个《天然花香绿茶企业标准》,成功研制天然花香“太师峰”红茶、善树白茶等极具当地特色的茶类产品。其中“太师峰”红茶获“浙茶杯”金奖5次和浙江名红茶称号;善树白茶获中国茶叶学会五星等级,曾在全国茶叶质量评价中获白茶类产品第一名,被推选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茶样。2024年11月2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第九批“国茶人物·制茶大师”,胡善树入选,成为台州首位国茶人物。







50年茶业生涯,我知道市场是认品质的

大龙岭海拔580米,上山的路蜿蜒曲折,到了深处,手机上的信号图标只剩下一格。一年里,长达4个月以上的时间,老胡都窝在这里。

他住在一座上个世纪60年代搭建的石头屋内,出了门,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的茶园,其中不少茶树都是他亲手种上。老胡亲自打理,每日穿梭于山野,乐此不疲。

小时候,他的父亲在生产队搞山林经济,做的就是茶叶。16岁开始,他也加入了生产队,做的同样是茶叶。80年代末,大众化茶向名优茶市场化转折的节点上,他看到满地的茶田荒在那里,只觉心疼,拉了几个同乡承包了茶田,从此踏上了种茶、制茶、卖茶、开发新茶的道路。

在茶叶市场浮沉多年,老胡早已是三门有名的“茶叶大王”,但他总是能回到那片远离人烟的茶田,耐住性子,躬下身子,一遍一遍照料那些茶树。出产的茶叶,他要从源头抓起,从来不敢松懈。

“这些年的经历告诉我,市场还是认品质的。”老胡说,“喝茶人识得好茶的香。”







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茶业才有出路

光从外形看,老胡面庞黝黑,穿着朴素,如果知道他是做茶叶的,人们多半会将他和纯手工的传统制茶工艺联系起来。而实际上,早在二十多年前,老胡就“一意孤行”,花上16000元,购买了三门最早的两台炒茶机器。而如今,他的车间每年都会更新换代制茶设备,逐步搭建起了成熟的自动化流水线。

老胡尊重技术,依赖技术,因为技术带来品质。刚刚开始承包茶田时,他就自费前往杭州学习炒茶技术,回来无偿教授给周边的乡亲和同行。后来,眼看大城市的茶叶附加值越来越高,他又多次长途跋涉寻找高人指点。最后,他得出结论,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省人工,提产量,保质量,唯有如此,才能顺应市场规律,让更多人喝到好茶”。







制茶之道,没有止境

老胡的厂区里有一块自留地,这是他的品种试验田。有什么新品种,他就会在这里先种上,等到摸准了种植细节和茶种特点,他才会开始大面积种植。

近期他的新宠是中黄二号,据说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味独特,他就手痒种下瞧瞧。在他看来,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脾性,种茶制茶,是跟茶叶交朋友,“每一片茶叶,我都很珍惜。”

这些年,老胡始终在研制新茶,太师牌天然花香绿茶、仙子红茶……如今,他开发的新茶涉及红、绿、黑、白、青等五大茶叶品类,而黄茶也已研发三年,即将推出上市。

年近古稀,他对茶叶的热情却从未消减,反而愈发雄心万丈,对台州茶业的未来充满期盼。

“我们台州的茶叶在全省也很有竞争力,我们应该把‘江南茶祖’公共品牌打响,再上层楼。”老胡激动地说。



采访手记 | 人在草木间


冬日萧瑟,大龙岭1200亩善树茶园,像梯田一样平坦整饬,仍然郁郁葱葱,二三棵杨梅树迎风傲立,象征着主人胡善树倾情呵护茶园的倔强。

一排低矮的石头屋,静静趴在山路边,山路宽可通车,屋前即是终点。下了车,瞥见露天摆放的方桌上,已沏好茶,小小玻璃杯热气升腾,茶香满溢,碧绿的叶片在水中舒张开来,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这石头屋是当年知青的宿舍,我一直驻守这里,就为打理这片茶园。”主人胡善树68岁,头发稀疏,一脸沧桑,初见时伸出双手相握,弄得记者不好意思,赶紧将左手搭上。

一棵棵茶树是胡善树亲手种下,潜心伺弄,终将荒园变“宝盆”。这里土质好、生态佳,栽培的茶叶品质高,有茶园边上竖立的牌子为证:氨基酸多少,茶多酚几何……数字不说谎,一清二楚。老胡介绍时不忘补上一句:这些指标由上级科研机构测定。言下之意,权威性不容置疑。

这背后是老胡带领茶农经年累月,含辛茹苦的付出,付出汗水、心血和智慧。他对依靠科技力量振兴茶业的重视,可见一斑。

从16岁跟着父辈上山劳作,52年如一日,胡善树对种茶的热爱与专注,已浸透到血液、骨髓,不是一般农事能够涵盖。仿佛冥冥之中的使命召唤,他用自己的坚守,让废弃的土地变成“希望的田野”,为三门茶叶产业发展辟出新路,也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胡善树欣然接受别人称他为“茶痴”,对冠以“茶王”却不以为然。

他以茶为梦,将伺候茶事当作终生之业,风雨无阻,不易其志,深悟“茶叶是有灵性的”。这种灵性,蕴天地之精华,自然之灵气,但只有善树以生命“善茶”之辈才能感悟得到。

他苦学勤研,克服学历低微“短板”,实践出真知,更向书本学,乐于拜师,于茶知识、茶技艺兼收并蓄,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终成一代茶叶“土专家”。

他守正创新,以追求极致为能事。种茶、制茶、售茶、品茶一根链条,博大精深,艺无止境。种茶之余,他更在制茶环节展露无限痴情。这种独有之“痴”,体现在对传统制茶技艺的敬畏、传承与创新,更凝练出体大思精、博专兼具的茶叶专业知识体系。

他眼光前瞻,意志坚定,看准就干。无论绿茶、红茶,还是其它茶类,每有创意,他便殚精竭虑,投入研发,越过无数个日夜、千百次失败,最终告成,将茶品推上高端,甚至有国标也出自其手。机械化自动制茶节工省本、高效高质,他力排众议,果断添置设备,以科技手段推动当地茶业迭代升级。

他虚怀若谷,又胸襟博大。站在茶叶栽培、研发领域的峰巅,不好为人师,甘当学生。但他对茶业后继乏人的担忧,溢于言表。事实上,他面向大江南北,不遗余力培养茶业新人,“只要吃苦肯学”,自己的茶叶知识技能倾囊相授。他牵头组建茶叶合作社,实实在在带动茶农依靠茶叶增收致富。他聊以自慰的是,一双儿女长大成人,各展所长,“子承父业”,相伴左右,为其事业添翼加码。

社会在演进,时代在变化。“茶痴”胡善树和他开辟的茶事业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传统农业的艰辛与不确定性,使得年轻人望而却步,传承后继乏人;二是市场无序竞争也给茶产业发展带来困扰。但胡善树的故事启示人们:唯有初心不改,就能光明犹在。


来源:台州日报、望潮客户端

三门组工
聚焦组织工作新动态,传播组织工作好声音,打造组织工作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