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春:姐才是人间清醒(2)

文化   2025-01-20 07:01   上海  

元春一进宫只是女史,并没有什么位份,估计这样的女官在宫里一抓一大把,但是到了第十六回,她就高升了,元春的升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女官,她升为凤藻宫尚书,二是作为后宫的女人,她升为贤德妃。
这说明她不但女官做的极其出色,而且还得了皇帝的青眼。聪明,有才华,美貌,好性格,这些特质永远是遮不住的。凤藻宫尚书,虽然说不清是个什么品级,但看名称估计是帮着皇后协理六宫的,贤德妃,有封号的妃位是相当高的等级,元春没有身孕,没有生子,能得到这个位份,只能猜测全是靠自身的魅力换来的。

此时元春进宫大概五年左右。在水深火热、波诡云谲的后宫,五年能混到这一步,只说明此人一定非常聪明,有能力,有头脑,有手段,有智谋,才能一手握住实权,一手握住宠爱。

进宫的女孩子,不但要为自己,同时身系家族。形势逼着她们必须努力。作者用了女史这个设定,他似乎不忍心让元春这样的女子单单以色事人。但其实都一样,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学问也好容颜也罢,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朝堂上的乌纱帽和后宫里的石榴裙,某种意义上并没有太大差别。

深宫里的元春,真的有这么聪明吗,红楼梦里好像是没写,但其实写的非常清楚。元春一趟省亲,就把这份智慧展露无遗。
首先,元春为什么省亲?皇帝为什么会允许妃子回娘家?天子无家事,看似走亲戚回娘家的事情,其实都是捆绑着政治目的的,因为皇帝要以孝治天下。他提倡孝道,尊崇孝道,皇帝真的是在乎他的子民是否尊老敬老,知恩感恩吗,并不是 。因为孝道本身是一种顺从,因为君也是君父,臣又称臣子,听爹妈的话,听上级的话,听皇帝的话,听话的老百姓才是最好的老百姓。

所以妃子省亲,是皇帝要做出孝道的表率给大家看。元春也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贾府,满打满算待了不到七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元春却组织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写了半天的诗。长久离别,诉衷肠都诉不过来,有必要趁这会儿写诗吗,元春就那么喜欢写诗吗,事实上元春一点也不想写诗,这么做,是因为她心里明白,让你们省亲,不是只让你们回娘家看父母的。
设想一下,元春回宫,带回一摞诗稿,有颂圣的,有赞孝道的,这就是把皇帝的政绩做了美化和宣传。省亲的妃子不止一个,不见得每人都想到了这一环,都拿出了这样的诗稿。这一件事就看出,元春的心计不输凤姐,敏锐不输探春,才华不输钗黛,应对得体,判断得宜。能在皇宫活得好的人,哪有简单的。
写诗这个举动,一举三得,第一是达到了皇上满意,第二是彰显了元春明澈,第三也让人对贾府刮目相看,不愧是诗礼簪缨之族,家学渊源。元春让众姐妹写一首,却独让贾宝玉写四首,当然确实有考校宝玉学识的目的,但最重要的还是男孩子的诗作适合外传。
拿给皇帝看,或拿给他人看,男儿之作总比闺阁之作拿得毫无顾忌正大光明。对贾府的名望前途都添好处。所以林黛玉作弊帮宝玉写的那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可以想象皇帝看了也会美滋滋。

省亲完后,贾妃回宫,原文写道次日见驾谢恩,并回奏归省之事,龙颜甚悦。看到吧,皇帝很愉快,很满意。因为元春做的正是他所期望的。当然。没有宣传稿的妃子们,探亲一趟也是彰显孝道,但是人家有文稿有报道的,无疑是锦上添花。至此读者往往还沉浸在省亲的大场景之中,这句淡淡的描述往往被忽略。但这句龙颜甚悦,才是关键。

正是因为有这样聪敏的心性,靠谱的判断,元春才能在五年上下的时间,做到了凤藻宫尚书加贤德妃的位置。

上一篇:红楼梦元春:姐才是人间清醒(1)


解味红楼
谁解其中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