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那些活色生香的小厮们

文化   2025-01-20 07:01   上海  

 作者:映日荷花  


与各美其美的丫鬟相比,红楼梦的小厮戏份少、出场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个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桌饕餮盛宴,那些活色生香的小厮正如“刺啦”一声浇在菜上的辣椒油。就这香喷喷的几滴,立时让文学经典有了烟火气,有味儿、耐品、动人。





雅谐有趣的茗烟




我对茗烟的注意和好感来自于他著名的一段话。那是金钏死后,宝玉身着素服,独自带茗烟外出。


到了水仙庵,宝玉以洛神作为金钏的化身而流泪怀念,在庵里借了香炉,“命茗烟捧着炉。出至园后,要拣一块干净地方儿,竞拣不出来。茗烟道:那井台上如何?’宝玉点头,一齐来至井台上,将炉放下。茗烟站过一边,宝玉掏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回身便命收了去。”后面紧接着有一段对茗烟的有趣描写:


茗烟答应着,且不收,忙爬下磕了几个头,口里祝道:“我茗烟跟随二爷这几年,二爷的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日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祀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的,极聪明、极精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等我代祝:你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


这真把茗烟写活而且写绝了!


茗烟其实早就猜到宝玉是祭奠金钏,既然宝玉不明说,自己也就不捅破窗户纸,但他这番祝词,不是分明道出了宝玉的心里话吗?而且说得幽默有趣,且富有文采,其中“天上无双,极聪明、极精雅”,形容何其贴切;“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对仗何其工整;而“须眉浊物”则是将宝玉文人式的口头禅活学活用,从一介小厮口中说出就显得格外诙谐,让人为之绝倒,怪不得“宝玉听他没说完,便撑不住笑了。”



些许文采、些许直白将茗烟的性格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何等聪明的小伙子啊!

纵观全书,每每茗烟出现都是令人轻松的,他的轻松不同于薛蟠等不学无术而造成的笑话,也不同于其他小厮们充满俚俗的低级,他的幽默在其有几分文雅几分稚气的言行中展现无余。


宝玉向王道士寻找治疗妇人妒忌的“疗妒方”,却被误认为要求房中的“春药”,懵懂的宝玉还蒙在鼓里,精明的茗烟立刻跳出来骂王道士“该死、打嘴”,茗烟人小心不小,第一时间维护主人的清誉。


而在宝玉“静中忽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深受青春期心理骚动困扰之际,又只有茗烟最理解宝玉,他“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段话出自第二十三回茗烟推荐宝玉所读《会真记》,字字含情,引人落泪,道出了伤春悲秋的少年心事,给青春迷茫中的宝玉最熨帖的精神抚慰。


作为同龄男性,平日受文艺青年宝玉的影响,茗烟能够理解主人的精神苦闷,又耳濡目染习得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在精神层面与宝玉颇有契合之处。而他作为小厮,又有着社会底层的不羁习性,如与卐儿偷情行警幻之事,使他在生活经验上比宝玉更为丰富。



正如涂瀛《红楼梦论赞》评赞茗烟所言:“宝玉栽培脂粉,作养蛾眉……乃除黛玉外,别无一知己,而能如人意。不尽如人意,庄也而出之以谑,谐也而规之以正,顺其性而利导之,如大禹之治水,适行其所事,而卒也无不行之言,呜呼!其惟焙茗乎?东方曼倩之俦也。”这是说茗烟 (焙茗)是除黛玉之外宝玉的另一个“知己”,是像东方朔一样的幽默大师,玩笑间疏导着宝玉的心结。


“茗”即茶树嫩芽,引申为茶,茗烟即为茶树上笼罩之云雾,所谓茶香如烟。“茗烟”不负其名,恰到好处的书香气,聪明乖觉的烟火气,使他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成为富贵闲人、怡红公子身边最匹配的存在。





少年老成的李贵



李贵也是段子高手,他最出彩的一句——“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引得全场爆笑,连不苟言笑的贾政都撑不住了。


第九回,宝玉要去上学,见贾政接受训话,贾政呵斥了宝玉一顿,又问:“跟宝玉的是谁?”李贵没有文化,居然背诵出《诗经》中的诗句,但把“食野之萍 ”说成“荷叶浮萍 ”,造成了喜剧性效果,暗合贾政刚说过的“精致的淘气”,却也因此使紧张的气氛得以松弛,这未尝不是李贵大智若愚的表演。


到闹学堂风波骤起,在众学童大打出手,闹得不可收拾之际,又是李贵出场,平息是非,解决矛盾。这一节描写,使李贵的精明能干跃然纸上。他对风波中的各方,根据各人的身份和背景,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最后实现了息事宁人、现场解决的最佳结果。


对主人宝玉,是哄的态度,宝玉要直接找老师贾代儒告状,李贵劝解说:“哥儿不要性急。太爷既有事回家去了,这会子为这点事去聒噪他老人家 ,到显的咱们无礼。”


对“准领导”贾代儒的孙子贾瑞,则是在表面的尊重中批评:“这都是瑞大爷的不是,太爷不在这里,你老人家就是这学里的头脑了。”“不怕你老人家恼我,素日你老人家到底有些不正经,所以这些兄弟才不听。”


对小厮茗烟,则是“压”和“唬”的态度,先是“喝骂了茗烟四个一顿,撵了出去”,当茗烟还插嘴时,李贵两次喝骂,让茗烟“不敢作声了”。风波终于平息 ,主要由于李贵高明的处理策略。


王蒙在《红楼启示录》里评赏 “李贵平乱”的段子,也特别肯定了他的危机处理能力。


“李贵”谐音“里贵”,虽是一个奴仆,平日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却能展示不寻常的内涵,显人品之贵重 。





名嘴兴儿




妙语连珠者,当属兴儿。读过《红楼梦》的人一定记得兴儿在尤二姐面前的一番卖弄,堪称一段精彩的单口相声。如果说冷子兴对贾府的介绍不苟言笑的官方版,那么兴儿的则是喜闻乐见的民间版。


兴儿对尤二姐的喜爱,可能是出自骨子里的,每日生活在凤姐的高压政策下,乍一面对如此恤下的“主子奶奶”自然有些忘形。兴儿卖力的向尤二姐介绍贾府诸人,特别是凤姐。他对凤姐的性格仅用八个字就展现出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真是人木三分。


“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皆因他一时看创人都不及他 ,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他说一是以,说二是二 ,没人敢拦他。又恨不得把银子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如今连正经婆婆大太太都嫌了他,说他‘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省,倒替人家去张罗’,若不是老太太在头里,早叫过他去了。”(第六十五回)



这段话是兴儿对尤二姐被偷娶在外的同情,是心曲相通的直言相告,是对他不摆奶奶架子、平等相待的感激、关切、信任的心理状态 。

这些生动的个性化语言,又那样自然地显示出荣府内纷繁复杂的矛盾纠葛;更是那样余味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周围人际关系纠葛的洞察入微,对荣府内上上下下矛盾纠葛的了然于心,及对待这些矛盾的鲜明倾向,从而使他丰富的感情世界,得到了富有特色的动态化刻画,并将那跃动的色彩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宛如听到他那心灵撞击的跳动。


因为对风姐忌恨最深、议论自然最多。他说:“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者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拨火儿”还说他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这议论何等深刻,简直把凤姐的五脏六腑都掏了出来。评价何等准确,可以说把风姐的丑恶灵魂显影定性了。同时也把自己那聪明机灵、巧于识人的个性特色,极其鲜明地凸现出来。其深刻尖锐的认识成为历代读者、评论家认识评论凤姐的重要依据,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不只凤姐,兴儿对荣府内上下人等个性的观察议论,在诙谐笑谑之中更是言简意丰,切中要害。对于其他人物虽然议论不多,但都能抓住要害,一语中的,用形象化的比喻,生动地表达出来。


比如他称李纨为“大菩萨”,是“第一个善德人。称迎春为“二木头”,说探春“玫瑰花”,还说不敢出气,怕“吹到了姓林的,吹化了姓薛的”,既把所议论的人物形象说绝了,又把自己的个性说活了,一个活泼聪敏、爱凑趣逗乐、能言善变,又妙语连珠的人物便跃然纸上。


而在这妙趣横生的议论之中,又反映出他心地的纯朴善良,对是非美丑的了然分明。使读者看到,这地位低下的小厮,不仅有一个供人使唤、受人打骂的血肉之躯,而且还蕴藏着一个丰富、深邃、活泼、可爱的精神世界。


郭宝昌导演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角色不在大小,有魂则立!”


茗烟、李贵、兴儿们不仅是贾府一些重大事件的“牵线人”,也是一些挣扎在自由与奴性夹缝中的叛逃者。没有他们的机敏和巧于应付,《红楼梦》不可能那么的引人入胜。


曹雪芹笔下无“闲人”, 小厮们在整部作品中并无太多笔墨 ,远不及金陵十二钗光彩照人 ,甚至不能与一些丫鬟相提并论,但这并未影响这些出场少的小厮给读者留下的鲜明印象。这群小而饱满的艺术形象,依然有着深入人心的生命力。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在阳春白雪之外,感受着另一个活色生香的精彩世界。


往期内容:
尤三姐的心路历程,比你想象的复杂多了
薛宝钗:不做一件没用的事



解味红楼
谁解其中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