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口服避孕药用作避孕这一用途时的分类。一般可将其分为紧急避孕药、短效避孕药及长效避孕药。
其中紧急避孕药在无防护措施或其他避孕方法偶然失误时使用,为补救措施,非常规避孕方法,详细介绍可以参照之前的推文” 为什么我吃了紧急避孕药,还是怀孕了?”;
长效避孕药虽然使用方便,每个月经周期服药一次即可,但其激素含量大,不良反应明显,可有经量增加、经期延长甚至闭经。而且由于长效避孕药在体内的蓄积作用,停药后不可马上怀孕。鉴于已被证实长期使用高剂量雌激素的风险,长效口服避孕药在临床已不常用,目前已经被优质且不良反应小的短效产品所替代;
再者,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短效避孕药。短效避孕药,临床称之为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COC)。短效避孕药是目前全球范围广泛使用的高效避孕方法之一,含有低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与女性体内天然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相似)。正确使用时,避孕率有效率可达99%以上。现在临床常用的短效避孕药有屈螺酮炔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Ⅱ)、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
短效避孕药的避孕机制:
① 抑制排卵;②改变子宫颈黏液性状;③改变子宫内膜形态及功能;④改变输卵管功能。
短效避孕药的服用方法
以优思明为例,用法用量通常为:
月经来潮的第1天开始服药,也可以在2-5天开始,按照包装表明的顺序,每天在大约同一时间服用1片(不妨定个闹钟吧~),连续服用21天。随后停药7天,在停药的第8天开始服用下一盒。
漏服小贴士:漏服1片且未超过12 h,应立即再补服1片。如漏服超过12 h或漏服2片及以上时,立即补服1片,若剩余药片为7片及以上时,可继续常规服药,同时,需要避孕套等屏障避孕法最少7 d;若剩余药片不足7片,可在常规服用完本周期药片后立即服用下个周期的药片。
那么对于无避孕需求的女性,为何医生会开具短效避孕药呢。那就得讲讲其除了避孕以外的用途:
异常子宫出血。短效口服避孕药可减少月经量,周期性使用可规律月经周期,连续使用可长期抑制月经,对各种无结构性改变的病因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
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在月经前周期性发生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躯体、精神及行为的症候群,在黄体期发生,月经来潮后可自然消失。轻度症状可采用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调节等支持治疗,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时,具有抗盐皮质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可明显改善症状。
女性痤疮、多毛。雄激素水平增高或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增加均可导致皮脂过量分泌,是导致痤疮发生的重要原因。所有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对痤疮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含有抗雄激素作用孕激素(药品名称中包含“醋酸环丙孕酮”、“屈螺酮”字样)的短效避孕药可能略占优势。多毛症的治疗原则是纠正性激素不平衡、减缓毛发生长或使其停止、改善生命质量。目前,短效避孕药已成为绝经前无妊娠要求的妇女治疗多毛症的一线药物。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短效口服避孕药是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一线治疗药物,并可以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和月经量增多,也可以预防内异症手术后异位囊肿的复发。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保守治疗可以选择短效避孕药使用3~6个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服药治疗3~6个月,可以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此外,短效口服避孕药还可以减少盆腔炎的发生,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以及暂时治疗子宫肌瘤相关的出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所以,对于没有避孕需求的女性,医生还开具了短效避孕药,那么不妨对照看看,是否有上述的疾病治疗需求。
相比与全球范围的广泛使用,短效避孕药在我国育龄期妇女的使用率是比较低的,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激素类药物的恐惧心理,对其了解不足或存在偏见。其实,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多年间不断发展,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雌激素含量不断降低,并且发现和应用了更具有天然孕激素特性、不同类型的孕激素,目前应用较多的短效避孕药品种更加安全、高效。
有些年轻未生育或有二胎、三胎需求的女性,在使用短效避孕药治疗疾病时可能会担心药物对生育力的影响。
对生育的影响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若坚持正确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使用期间可避免妊娠,停用后即可恢复生理周期和生育力,停药第1 个月经周期就可以恢复排卵,恢复生育功能。而且,对停用后的妊娠无影响。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期间妊娠或妊娠期间误服了复方口服避孕药,并不增加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风险,不会导致新生儿畸形。而且,停药后即可妊娠,无需等待3~6个月。
用药禁忌
虽然短效避孕药用途广泛,但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以下人群是禁忌使用的,可以自行仔细对照一下,也可在就诊时详细告知医生您的身体状况,以便评估。在排除用药禁忌后,就安心地遵医嘱用药吧!
禁忌症类别 | 描述 |
个人情况和生育史 | 母乳喂养产妇:产后<6周 |
产后未哺乳且合并其他VTE风险因素的妇女:产后<21d[WHO 3级(慎用)或4级(禁忌)] | |
吸烟:年龄≥35岁且每天≥15根烟 | |
心血管疾病 | 冠状动脉疾病多风险因素,如:老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WHO 3级或4级) |
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或伴血管疾病 | |
DVT或PE:DVT或PE病史,急性DVT或PE并且已经抗凝治疗,长期制动的大手术 | |
已知与血栓形成相关的突变,如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突变,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缺陷 | |
缺血性心脏病病史或目前正在患病 | |
卒中(脑血管意外病史) | |
复杂性瓣膜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房颤风险,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史 | |
风湿性疾病 | 抗磷脂抗体阳性或原因不明的SLE |
神经系统情况 | 持续的无先兆偏头痛,且年龄≥35岁 |
有先兆的偏头痛 | |
生殖系统炎症和疾病 | 目前患乳腺癌 |
内分泌情况 | 糖尿病合并肾、视网膜或神经病变(WHO 3级或4级) |
糖尿病合并其他血管病变(WHO 3级或4级) | |
糖尿病病史>20年(WHO 3级或4级) | |
胃肠道情况 | 初发的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或发作期 |
重度肝硬化(失代偿性) | |
肝细胞性腺瘤或肝细胞癌 |
VTE:静脉血栓栓塞;DVT:深静脉血栓形成;PE:肺栓塞;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END
参考文献
[1]临床常用女性避孕节育药具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20,39(11):1506-1510.
[2]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2):81-91.
[3] 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疗路径[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7):491-495.
文章来源:宁波市妇儿医院
文字/编辑:沈依婷
审 核:苗彩云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