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謝關照
每日精选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标题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硕博连读”与“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公示》;
Study of Marxism Theory
精彩
分
享
根据《湘潭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接受“硕博连读”与“申请-考核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规定》等文件要求,经个人报考、资格审查、现场复试,现将2025年“硕博连读”与“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公示如下(公示顺序根据报考方式和报考专业,由总成绩自高到低排序):
湘潭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座落在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湘潭市,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湖南省首批招收留学生和国防生的高校。湘潭大学是在党和国家三代领导核心的亲切关怀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校创办于1958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并嘱“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学院源于1975年湘大复校时设立的政治系。1978年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2002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因学校学科调整,2007年学院与哲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合并成立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2013年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恢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我院入选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019年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3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心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学院设有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培训与国际交流中心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中共党史党建系等院属机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挂靠学院,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以及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等思政课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学院是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全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研修培训基地的依托单位。
学院学科学位点和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3个本科专业,2023年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韶峰实验班。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与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共建的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与教育部联合设立的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湖南省首批社科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级,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历史性跨越,在湖南省“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获“显著”结果,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湖南省首批“2011计划”。2018年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和学习服务中心”入选首批省级专业特色智库。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入选CTTI(中国智库索引)2022年度“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位列A级智库。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30人,专职教师108人。教师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首席专家1人、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委员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8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和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3人、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等,1人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多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湖南省最美思政课教师、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等荣誉。
学院坚持以毛泽东思想研究为特色研究领域,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室,由著名学者沧南教授和汪澍白教授主持研究工作。197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80年代初期中共党史硕士点,招收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也主要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或毛泽东思想研究。90年代初,毛泽东思想研究室升格为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后又与韶山管理局联合共建,成立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2004年,中心被遴选为湖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同年底入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次设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和博士点学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学术交流活跃,形成了全国毛泽东论坛、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等常态化学术交流平台。
近五年来,学院和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专兼职人员共承担中央“马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哲学研究》《历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CSSCI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50余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和摘登。《抗战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入选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百年史画丛书,其中《抗战精神》还入选中宣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丛书。获国家社科成果文库、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一大批学生成为国家各条战线的业务骨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的生力军。现有在籍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950余人。学院欢迎校内外本科生报考本院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生可以实现硕博连读。 (更新时间: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