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孩子们要伤害自己?
1、为了摆脱负面心理症状
带来的痛苦
许多孩子在儿童时期情绪调节能力较弱、抗压抗挫折能力缺乏、自我认同感较低,这样的孩子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较弱,并且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深受其害,很难走出来。
当他们的心理痛苦大于身体痛苦,无法释放,无法缓解时,身体的痛苦会替代心理的痛苦,就感觉不到那么痛了。
2、为了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父母因为教养孩子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执时,孩子会感到强烈的自责,会觉得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家庭氛围变差,父母关系不和,甚至有的孩子认为,父母离婚也是因为自己。
这类孩子把本该是父母的问题,归结到自己身上,把愤怒指向了自己,用自伤的行为惩罚自己,缓解内心的混乱、恐惧和内疚感。
由于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自伤也是他们用来调节情绪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
3、为了吸引他人关注
对人际关系进行控制
有时家长面对孩子的自伤行为感到恐慌,为了安抚孩子,过度给予孩子需求满足,孩子识别到这样的信息后,可能会利用这个行为,和父母谈条件,要求家长必须满足自己的要求。
当孩子知道自伤可以换来家人的关注、满足自己要求的时候,就会以此和家人谈条件,让父母妥协。一旦这种行为总是获得预期的结果,那么自伤行为就会被反复强化,持续保留下来。并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会用行为替代心理成长,导致内驱力越来越弱。
4、受到同伴和网络的误导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认知、情绪、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伴之间容易相互影响,相互模仿。网络信息的复杂,对于认知判断不足的孩子也会起到负面影响,让孩子们争相模仿。这种互相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心理满足。
其次,自伤行为也和学习压力、心理能量不足、家庭情感供应不足等有很大关系。
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1、保持对儿童及青少年
所处年龄、行为、情绪的警觉
比如孩子最近是否情绪波动比较大、是否刻意穿着长袖遮挡、是否环境的巨大改变(转学、搬家),导致孩子不适应等。
2、发现孩子自伤后,家长可以进行
友好询问,而不是质问
面对孩子的伤口,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可以帮助孩子包扎,试探性询问原因,多听,少评价。
如果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拒绝展示,父母也要表达出面对孩子自伤的态度。可以给孩子一些能够找到自我价值及自我认同感的方式,增加孩子的内驱力。
3、表达出有效的倾听和理解
当孩子想表达自己自伤的原因及感受的时候,家长只需做到倾听,不评论、不争执、不建议,不要打断孩子的表达,共情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自伤行为,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求助。我们需要想想: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要用自伤的形式解决。
三、目睹孩子的自伤,
家长该怎么办?
当孩子情绪冲动,直接在家长面前自我伤害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表现出恐惧及情绪崩溃,或者给孩子贴标签“你心理有问题”“你想威胁我们吗?”
这时候家长应该保持理智和稳定,陪在孩子身边,关注着他。稳定的家长,才能成为孩子安心的依靠。
最后,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反复自伤并且不能干预的时候,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避免拖延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