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国家战略

文摘   2024-12-19 19:00   北京  

讲者:吕帆 教授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事关中国无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2018年8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委发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几年过去,我国的近视防控国家策略效果究竟如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吕帆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做了分享~



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的53.6%下降了3.4%。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2021年为52.6%,2022年为51.9%,截至2023年9月为52.7%,较 2018 年下降 0.9%。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近视防控合力增强,综合防控多措并举,监测干预能力提升,示范作用取得实效,科普宣教范围扩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基本实现了《实施方案》近视率下降的防控目标。


科技创新赋能近视防控

过去几年,温州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温医”)在信息化平台应用、大规模筛查、近视防控光学技术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 成果一:标准化近视防控智慧筛查应用体系研发应用

基于2.6亿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需求,引入“智慧+”理念,指导研发电子视力表、自动验光仪、全自动眼轴测量仪、AI眼底照相机等智慧检测设备集群,形成系统高效的近视防控筛查设备集群与信息化平台。2019年6月,温州率先开展百万中小学生近视普查,目前已完成 12次全市域1300多所学校、110万名中小学生的近视普查工作,形成温州模式、浙江经验。



研制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起到近视防控核心作用,引导建立“一生一档、档跟人走、不可修改”的视觉健康数字档案。相关模式由教育部向全国推广,将全国范围中小学生纳入春秋两季近视筛查,为近视防控工作推进创造条件。推进校园近视防控环境研究,自然光照明、可调节课桌椅、交互式护眼多媒体等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 成果二:加速近视防控和治疗药物研究与转化


温医率先完成“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降低近距离用眼引起的短暂性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并在2021年获批全国首个低浓度阿托品院内制剂,实现近视防控有药可用。


2024年3月低浓度阿托品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药物批件审批,正式进入市场。瞿佳教授和吕帆教授牵头制定《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并于今年进行了更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近视防控工作健康发展。


🔵 成果三:近视防控光学技术实现突破与转化


温医团队发明了同心环带微柱面技术(Cylindrical Annular Refractive Element,C.A.R.E.),通过镜片周边远视离焦原理达到近视防控作用。以C.A.R.E.技术为核心的“小乐圆”镜片于2024年4月在中国首发上市,1年半销售100余万片,实现经济效益30亿元。


此外,温医团队还发明了微透镜阵列匀光(Lenslet-Array-Integrateor,LARI)近视防控技术,通过构建六边形蜂窝拓扑结构达到双周期分布离焦效果,实现视网膜像面成像质量深度调制,获得屈光不正主动控制效果,目前已形成系列专利转化,并启动临床研究评估。


🔵 成果四:高度近视光学相干断层弹性成像技术


建立视网膜血管多模态光学相干断层弹性成像技术,量化评估高度近视相关视力和光感受器损伤状态,可预测病理性近视的形成和视功能损害程度。


🔵 成果五:高度近视微血管病变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研制自适应光学眼底微血管成像系统,获得了清晰的视网膜微血管、视细胞等微结构组织图像。目前已经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开发利用市场潜力巨大,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此外,温医团队牵头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指南,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近视防控事业规范、健康发展。



温州建立起全球首个眼健康全要素产业与科技转化中心——中国眼谷。其以建立国内领先的眼健康产学研转化支撑体系为目标,截至2024年6月,已注册企业达286家,入驻企业研究院35家,81所合作金融投资机构, 同56家世界500强上市企业建立合作。其中,60%产品和产业与近视防控有关,涵盖:近视普查、眼球生物参数、近视防控大镜片、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照明系统、健康光显、视觉功能训练设备、干眼和视疲劳衍生产品等等。


近视防控:机理探索对临床方法研究的贡献

周翔天、瞿佳教授团队以巩膜缺氧为切入点,提出近视形成的巩膜缺氧学说,近距离工作等诱导近视的视觉信息可通过破坏视网膜多巴胺内稳态,引起脉络膜血流减少使巩膜缺氧,导致巩膜细胞外基质重塑,最终形成近视。巩膜缺氧学说回答了近视自稳态发育异常学说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组织病理的改变机制、病理改变和近视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组织间的信号传导途径。



脉络膜血流已被一些临床研究采纳作为快速评价指标,研究作为病理性近视早期诊断及近视疗效干预快速预测指标的可行性。


教医协同·近视防控举措逐步落地


教育是第一抓手,近视防控需要教医协同、多部门合作,让各项举措逐步落地把握好三大关键词:阳光、距离、用眼时间,让儿童青少年掌握正确的用眼方法。



近视防控·发挥专业和科普的引领作用


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眼科学和视光学自成体系,我国将视光学有机融入眼科学形成大眼科。在几位牵头专家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全国大型眼科机构已普遍拓展眼视光诊疗服务,全国已涌现成千上万个眼视光诊所、中心、医院,眼镜行业借机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各层级聚焦近视防控,开展了诸多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并全方位推动近视防控科普工作,广泛开展宣讲。据不完全统计,两届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成员线上、线下共宣讲8000多场次,制作各类媒体素材1530多个,出版近视防控相关专著、科普书籍113册,科普视频900多个,覆盖人群超3亿。


总  结

儿童青少年是近视防控重点人群,抓早抓小;

教育是第一抓手,教医协同,多部门合作;

破解近视源头机制,才能更大程度上解决近视问题;

近视防控科学研究和科技转化,提升了我国在眼健康领域的科技发展;

近视防控临床工作在进一步规范和丰富中;

科普在全方位深度渗透。



长按二维码关注



北京眼科学会
北京眼科学会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