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3日晚,庆祝大气科学学科创立100周年与双柏一中建校80周年——第21期“南雍讲堂”暨主题团日共建活动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双柏一中、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有训书院、安邦书院共同联合开展。活动回顾了大气科学百年发展历程,传承气象学科的精神与传统,并激励青年一代继续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投身于气象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建设中。
活动伊始,主持人简要介绍了到场的嘉宾,随后团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三个分会场开展活动照片
“气象学科起源”主题分享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本科生梁茗豪首先带来了以“气象学科起源”为主题的分享。他从中国近现代气象史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从民国时期的物候观测所、中央观象台、国立中央研究院等气象机构的设立与发展,到后续战乱导致的气象事业停滞,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气象事业在国家的支持下逐渐复苏并迅速崛起,最终气象科技取得辉煌进展的波澜壮阔历史。
梁同学的分享不仅展示了气象事业的百年坎坷历程,也回顾了竺可桢先生、涂长望先生、邹进上先生等三位气象学科领域的杰出人物,细数了他们在气象学发展中的卓越贡献与不朽事迹。通过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梁同学生动诠释了气象学家群体所承载的崇高科学精神。
“现代气象服务发展”主题分享
梁茗豪同学分享后,南京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双柏分队的成员周煜带来了“现代气象服务发展”的主题分享。
周煜首先回顾了南双情谊,向南大同学们介绍了双柏一中。同时结合“风云对话”实践经历,介绍了一位位在现代气象服务一线的“南大人”。
同时,他结合暑期调研成果,介绍了现代气象服务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的发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气象部门能够更加精确地收集和分析大量气象数据,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不仅帮助社会提前应对自然灾害,还为农业生产、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有效提升了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最后,他也回顾了“你的冷暖,在我心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气象服务精神。
“气象万千,大有可为”讲座
之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黄丹青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气象万千,大有可为”的精彩讲座。
黄教授首先通过几组精美的气象图片展示了风云变幻的壮丽美景和隐藏其中的危险气息。变幻莫测的大气现象不仅塑造了多样的气象景观,还带来了诸如台风、洪涝、高温等自然灾害。她进一步从古代气象学的智慧入手,讲述了古人通过观象台、节气、谚语等方式对大气进行观察和总结的智慧成果,并与现代大气科学相对比。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大气科学依托卫星观测、雷达监测等先进技术,极大提升了对气象变化的预测能力与天气干预能力。然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气象挑战,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频发,黄教授指出,大气科学正面临着服务人类社会的三大关键挑战,要关注国家的重大需求,致力于为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贡献。
在讲座中,黄教授还详细回顾了中国气象学的发展历程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科的百年积淀。从1920年竺可桢先生首次开设独立气象学课程并编写中国第一部气象学教材,到1944年南京大学成立全国首个气象学系,再到1952年建立中国首个气候学专业,南京大学始终在推动中国气象学科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1985年大气科学系的成立,以及2008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成立,该学科逐渐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并在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总结致辞
活动的最后,南京大学挂职干部、双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庆峰作总结致辞。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他指出在双柏一中八十周年校庆和南京大学大气学科百年华诞之际,此活动是一次有意义的创新尝试,让我们对大气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学科的发展到实际应用,大气科学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天气、气候,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他鼓励我们多去探索日常生活中科学的奥秘,用所学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与合影留念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加强了南京大学与双柏县的沟通交流,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气象学发展的回顾以及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梳理,深刻揭示了当代大气科学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充分彰显了当代气象工作者肩负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参与活动的师生们深入了解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科学,同时也学习了科学家精神,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信念。
文编 | 彭蕴慧
美编 | 梁茗豪
责编 | 王万阳 周煜
审核|黄丹青 张庆峰 陈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