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
Foreword
点击封面 直达订刊
为纪念林徽因教授(1904—1955)诞辰120周年,本刊在此期开辟纪念专栏。
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跨越工程技术、文学戏剧与视觉艺术领域的“全才型”人物,她将生命中最主要的激情、洞察力与创造力投注于中国建筑学的启蒙与复兴,让人联想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的开创性人物阿尔伯蒂,或中国古代建筑学的集大成者李诫。同时,作为一位女性,她的学术与人生面临了独特的际遇和挑战。专栏刊载的第一篇文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女性建筑师群体之崛起:兼记林徽因的建筑设计与研究事业》聚焦于林徽因的女性身份,将林徽因放在女性建筑师群体初登世界历史舞台的宏观背景下考察其个性和成因。
作为兼具诗人和艺术家特质的建筑师,林徽因在设计造型与色彩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已在 2004 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辑出版的《建筑师林徽因》中得到关注,然而作为一位情感充沛的女性和母亲,林徽因还体现出对“人”,尤其是对使用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细心关照,这一特质集中体现在她的住宅建筑思想中,《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林徽因的住宅设计、研究与教学》是对林徽因住宅建筑学成就最新的挖掘和阐述。
作为中国建筑学奠基人梁思成先生的妻子,林徽因的建筑学成就大多与梁思成联系在一起,因此如何在梁、林共同作出的贡献中,分辨出属于林徽因个人的部分,是一个有趣的难题,《书契和谐,精诚合作——林徽因对〈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手稿所作修改之考证》即是通过手稿字迹、语言力度和内容深度诸方面解析这一问题的最新尝试。
古建筑调查是林徽因建筑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晋汾后记:林徽因、梁思成〈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研究》通过多源文献梳理和现场重访,生动地还原了林徽因在山西一次主导调查和写作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和思考。
在本期的最后,《林徽因先生的遗产——林徽因建筑生涯的十个断面》用10 件与林徽因教授有关的文物,从其求学时期的思想形成、饱含亲情的人居理念、精微营造技艺与宏大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复兴,乃至生命最后阶段献身于国家形象设计的绝响,讲述了林徽因建筑生涯的10个断面。《林徽因测绘图选》则通过9张带有林氏署名或笔迹的测绘图展现了林徽因古建筑调查成果的面貌。
作为林徽因学术研究的后继发展,本期第二部分的论文聚焦于法式制度、古代城市、建筑图像三个方面。
《〈营造法式〉大木作“缝”内涵考释(二):图名与图样》《宋太宗时期御用宫观的创建史与布局》是北宋官式建筑制度与实例的深入探索,《姚承祖〈营造法原〉及〈营造法原图〉梳正考证》则是南方建筑制度的进一步考察。《〈周易〉筮法与明北京城市设计》是从经典术数理论入手研究古都北京城市设计思想的最新成果。
本期收录关于建筑图像史料的研究涉及清代和唐宋两个历史时期,其中《康熙〈皇城宫殿衙署图〉解读补遗》是 2020—2021年本刊发表相关文章的进一步探讨,《存世清代样式房大木木样述略》披露了故宫博物院及国家博物馆藏清代大木模型宝贵的第一手信息。《宝刹飞来 蜂台合势:敦煌莫高窟晚唐第14 窟建筑意匠探讨》对敦煌唐代洞窟中以石窟本体与壁画图像相结合创造复合空间意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探索,而《两宋时期建筑形体组合中的挟屋初探》则从建筑形体组合的视角,对宋画中的建筑图像分析提出了新的方法。
梁思成在 1956 年致费慰梅的信中如是描述林徽因最后的时光:“和今天中国所有知识分子一样,她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与绝对的自信,看到了她的国家和人民伟大而辉煌的前景。……也许她唯一的遗憾是,她没有活着看到自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为之倾尽全力的光明未来。”希望今日的建筑史学研究和城乡建筑发展,正如她之所愿。
本期执行主编
新刊预展
Page Display
随刊赠礼
Gifts
2024 年第 3 期赠礼
随刊附赠:林徽因兖州兴隆寺塔断面图测稿及照片。
期刊订阅
Subscribe
因出版社财务结算方式调整,自2024年第1期起,除预售外编辑部将不再提供《建筑史学刊》各期单行本销售。需要纸刊的读者请在预售期内购买单行本或订阅全年4期(随时可订),感谢理解。
微店订阅链接
淘宝订阅链接
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