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传统里的温情与传承

文摘   2025-02-08 07:00   北京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金相邻


正月十一,暖阳早早地就爬上了枝头,给整个村子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


我在这熟悉的乡村小院里醒来,母亲已经在厨房忙碌开了,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提醒着我,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按照传统,正月十一被称为“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父亲作为女婿,早早地就开始准备要带去外公家的礼物。


我好奇地凑过去帮忙,看着父亲精心挑选的点心和酒,心里满是对这传统习俗的好奇。

到了外公家,舅舅早已在门口等候。一见到父亲,


他满脸笑容,热情地迎了上去,那股子亲热劲儿,让我感受到了对女婿的重视。


走进屋内,外公外婆也都迎了出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餐桌上摆满了春节期间剩余的美食,那一道道熟悉的菜肴,承载着浓浓的亲情。


外公笑着给父亲倒酒,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从家长里短聊到农事收成,气氛格外融洽。


我在一旁吃着美味的饭菜,听着他们的交谈,感受到了这“子婿日”里独特的温情。

饭后,我和小伙伴们相约去看村里的“行彩桥”活动。


远远地,就看到一座五彩斑斓的彩桥横跨在小河上,桥上挂满了红灯笼和彩带,


十分喜庆。人们穿着新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涌向彩桥。



我们随着人群走上彩桥,耳边传来各种祈祷声。


一位带着小孩的阿姨轻声念道:“行桥头,阿奴事事贤。”


那温柔的语气里,满是对孩子的期许。


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则大声喊着:“行桥肚,娶雅嬷。”


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他们的脸上却满是认真和期待。

我学着大家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摸着桥栏,在心里默默许下心愿。


阳光洒在身上,彩桥在微风中轻轻晃动,那一刻,我仿佛真的感受到了好运的降临。

回到家后,母亲已经开始准备烙合子了。


她熟练地揉面、调馅,不一会儿,一个个圆圆的合子就摆满了案板。


母亲告诉我,正月十一吃烙合子,寓意着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看着母亲专注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帮忙打下手。

当热气腾腾的烙合子端上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心里满是幸福。


那金黄酥脆的外皮,鲜嫩多汁的馅料,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然而,在这欢乐的日子里,也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



母亲特意叮嘱我,今天可不能打碎东西,要是不小心打碎了,那可是会有“破运”的。


我听得认真,吃饭的时候都格外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就触犯了禁忌。

在这个正月十一,我不仅品尝到了美食,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还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习俗的魅力。


这些风俗和禁忌,虽然有些在现代看来或许有些迷信,但它们却承载着老一辈人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传统习俗正逐渐被人们遗忘。


但我想,这些习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我们应该将它们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也能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夜幕降临,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的点点滴滴,心中满是对传统习俗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守护,这些传统习俗就会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流传下去,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记忆。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金相邻

你若喜欢,点个“赞” “在看” 

金相邻
睿智洞察生活点滴 慧心领悟世间真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