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AI修复
在古代苏州,年夜饭是一场庄重且满含温情礼序的盛典。
厅堂之上,红烛高烧,暖黄的光晕漫洒,驱散了冬夜的寒意。一张黑漆八仙桌置于正中,桌面擦拭得锃亮,似能映出人影。桌上摆满佳肴,那道松鼠鳜鱼,色泽红亮,鱼身炸得金黄酥脆,形似松鼠,鱼肉鲜嫩多汁,酸甜的卤汁泛着油光,仿佛还在叙说着太湖的渔舟唱晚;还有碧绿的三虾豆腐,嫩豆腐如羊脂玉般温润,虾仁、虾脑、虾籽镶嵌其间,宛如翡翠中点缀的珍珠,那是水乡泽国的馈赠。
阖家围坐,长辈居上首,晚辈依次侧坐,秩序井然。男子们身着长衫马褂,气宇轩昂;女眷们则着旗袍或襦裙,温婉端庄。孩童们眼巴巴地望着满桌饭菜,却也不敢造次,只乖巧地坐在大人身旁。
开席前,先由家中长子或长孙,双手捧起一盏热茶,恭恭敬敬奉与长辈,名曰“献茶”,此为孝道之始。长辈接过,轻抿一口,脸上绽出欣慰的笑,便会从怀中掏出一个早已备好的红包,递与晚辈,寓意压岁祈福,保佑一年平安顺遂。
待众人坐定,才开始动筷。不过第一筷必是长辈先夹菜,这是尊老的传统。长辈会先取用一些寓意吉祥的菜品,如吃鱼定要留头留尾,象征“年年有余”;夹上一块蹄髈,讨个“提膀”(体胖)的好口彩。晚辈们随后跟上,动作皆斯文有礼,不可在盘中翻搅,不可发出声响。
餐桌之上,谈笑有度,话题皆是这一年家中的喜事、农桑收成,或是邻里间的帮扶情谊。若有远方亲友未归,也会在席间为其留出位置,摆上碗筷,遥祝平安。酒过三巡,长辈会讲述家族先辈的艰辛创业,告诫子孙要秉持勤劳、善良、诚信之德,传承家风。
饭后,女眷们收拾碗筷,男人们则移步庭院,燃放烟花爆竹。一时间,火光闪耀,硝烟弥漫,噼里啪啦的声响震天,似在与旧岁告别,迎接新春的万象更新。孩子们在烟火下嬉笑奔跑,手中挥舞着灯笼,那灯光驱散了夜色,也照亮了阖家团圆的温馨画面。
待烟火消散,众人又聚于厅堂,摆上果盘、瓜子、糖果,继续守岁。长辈会给孩子们派发糕点,讲着古老的传说故事,直至夜深,困意袭来,一家人在祥和静谧中沉沉睡去,梦里都是新岁的甜香与希望,这年夜饭的规矩讲究里,满是苏州人对家的眷恋、对岁月的敬畏,代代传承,绵延悠长。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金相邻
你若喜欢,点个“赞” 或“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