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思路来源
《护理研究》2024年38期发布的一篇名为《基于扎根理论构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内疚感下游效应维度的理论模型》[1]的学术论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扎根理论构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内疚感下游效应维度的理论模型,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方法,从十堰市多家医院和社区中选取36名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数据,并运用扎根理论对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家庭照顾者内疚感下游效应维度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照顾质量、生活质量和社交关系五个主要范畴,构建了“心理-生理-照顾-生活-社交”五维理论模型。主要发现:
- 心理健康:内疚感导致照顾者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成为影响整体状态的核心维度。
- 生理健康:长期照顾压力影响照顾者的身体健康,是维持其他维度稳定的基础。
- 照顾质量:高质量的照顾能增强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但内疚感可能降低照顾质量。
- 生活质量:良好的生活质量对照顾者的长期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内疚感常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 社交关系:良好的社交关系为照顾者提供情感支持,但内疚感可能导致社交孤立。
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内疚感下游效应维度的五维理论模型,为理解家庭照顾者的复杂经验提供了全面框架,并为未来干预措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照顾者内疚感的概念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指的是个体在意识到自己现实的或想象的行为对他人(尤其是被照顾者)或自己造成伤害时,产生的一种反省、自责并伴随负性情绪体验的心理状态与过程[2]。这种内疚感可能源于违反与个人相关的道德或社会标准的行为,尤其在照顾者认为自己有道德责任照护病人(如痴呆症病人)但行为或想法违反这一道德标准时更为显著。适度的内疚感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能激励个人采取适当的行动,但过度的内疚感则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和破坏性经历。
目前,国外在照顾者内疚感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不仅深入探讨了内疚感的成因、表现及其对照顾者和被照顾者双方的影响,还初步构建了一些理论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
然而,尽管这些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启示,但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仍然较为稀缺,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同时,针对照顾者内疚感的有效干预措施和长期追踪研究也显得相对不足,难以全面理解内疚感的发展轨迹及长期影响,故未来需进一步进行纵向长期追踪。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国外的研究结果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传统文化、家庭观念、医疗政策以及社会支持体系都与国外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照顾者内疚感的产生和表现。因此,我国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针对我国传统文化、医疗政策的病人照顾者内疚感的相关研究。需要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验证和丰富现有的理论模型,更全面地了解内疚感在我国照顾者群体中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强化社会支持、提供心理辅导、优化医疗政策等方式,来减轻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的内疚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参考
[1] 康云,邵艳,彭贵海,等.基于扎根理论构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内疚感下游效应维度的理论模型[J].护理研究,2024,38(09):1638-1644.[2] 段添娇,王家兰,夏丽荣,等.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内疚感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2023,9(21):3882-3885.[3] 王楠,安力彬,宋泽超,等.照顾者内疚感量表的汉化及在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04):507-512.优护优联致力于提供个性化、全程1对1的护理科研论文辅导服务。
覆盖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方案实施、数据处理、报告撰写、选刊投稿等全流程。
我们专业团队将协助您精心打磨每个环节,助您轻松收获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不仅提供模块化指导,更是为您提供个性化、贴心的支持,让您的科研之路更加顺畅、高效。
选择优护优联,开启您的科研成功之旅!
👇偷偷进步,惊艳他人👇
聚焦护士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每一位护士提供综合、专业、优质的培训和咨询服务,观看更多护理好课,请关注【优护优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