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taOmics | 徐州医科大学朱作斌组-微生物对寿命的调节:机制和治疗策略

学术   2024-10-28 12:27   英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利用肠道微生物群延长寿命:机制和基因操纵的见解

综  述

 原文链接DOI: https://doi.org/10.1002/imo2.36

● 2024年10月2日,徐州医科大学朱作斌、李颖等在iMetaOmics在线发表了题为“Harnessing Gut Microbiota for Longevity: Insights into Mechanisms and Genetic Manipulation”的文章。

● 本文总结了肠道微生物调节宿主寿命的机制,聚焦于肠道微生物群遗传变异及相应产物对宿主寿命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影响。结合肠道微生物群基因操纵技术的进展,探讨了通过纠正生态失调潜在的干预措施,使微生物群能够促进宿主长寿并降低与衰老相关疾病的风险。

  第一作者:施朋、徐思敏

  通讯作者:朱作斌(zhuzuobin@xzhmu.edu.cn)、李颖(sdwhrsly@163.com

  合作作者:杨紫玲、王李颖、吴雅伦

  主要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遗传学教研室、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亮 点

●  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寿命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了微生物代谢物影响衰老途径的调节机制;

●  讨论了基于底物的干预措施,重点是微生物衍生化合物和工程益生菌,以对抗慢性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其他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  强调了通过宏基因组工程对肠道微生物群进行精确基因操纵的潜力,这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可以促进健康衰老和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摘  要

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健康方面至关重要,除了少数病原体外,大多数微生物都是有益的。不断有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组与衰老之间存在联系,暗示其在长寿中的潜在作用。然而,由于微生物群的复杂性,理解这种关系具有挑战性。本文总结了肠道微生物调节宿主寿命的机制,并探讨了促进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基因操纵策略。

视频解读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LyGY4ET8/

Youtube:https://youtu.be/_iPlS1oNzOc

中文翻译、PPT、中/英文视频解读等扩展资料下载

请访问期刊官网:http://www.imeta.science/imetaomics/

全文解读

引  言

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多细胞生物许多生理过程的基础。宏观宿主由大量共生微生物组成。值得注意的是,成人体内细菌与人类细胞的比例约为1:1,当仅考虑有核人类细胞时,这一比例增加到约10:1,不包括无核红细胞。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宿主微生物组相互作用的理解,特别是那些涉及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肠道微生物组占共生微生物的95%。肠道微生物群在出生时就已经建立并不断进化,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营养、生活方式、性别和生理学,导致个体异质性和在宿主中不同的功能。

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多种调节机制对宿主寿命产生影响。在百岁老人的肠道微生物群中观察到某些共性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特定组成与延长寿命有关。例如,虽然肠道微生物组组成在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85岁以上个体的较高的拟杆菌丰度与4年随访中较低的存活率有关。此外,肠道微生物群与各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密切相关,其中许多疾病与肠道生态失调有关的疾病有着显著的相似之处。肠道生态失调是指肠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其特征是密度和组成的变化。尽管存在这些关联,但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宿主寿命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重点阐述了与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长寿调控途径,强调了微生物衍生物质在宿主信号通路复杂网络中的关键作用。

鉴于肠道微生物群与寿命之间的密切关系,操纵肠道微生物群成为促进健康衰老和延长寿命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已经开发了许多基于微生物组的干预措施,包括益生元和合生元补充剂、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和与健康相关的饮食方案,以促进健康。然而,尽管这些干预措施已经显示出一些健康益处,但它们在改变微生物组以促进健康和产生个性化有益反应方面的有效性往往有限,具体取决于个人的基线微生物组组成。因此,本综述不再仅仅关注传统的基于微生物组的干预措施,而是探索了更精确和有效的策略来缓解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并延长寿命。这些策略基于细菌来源的底物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宏基因组工程。

肠道微生物调节宿主寿命的机制

衰老过程受到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的调节,受到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自从发现第一个长寿调控基因以来,已经鉴定出许多其他基因,每个基因都参与了复杂的衰老过程。一项综述提出了衰老的十二个标志,包括基因组不稳定、营养感知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慢性炎症、生态失调等。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肠道微生物调节宿主寿命的机制进行了分类,重点放在将肠道微生物群与寿命延长联系起来的关键信号通路上。

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信号传导 (IIS) 通路

IIS通路是众所周知的寿命调节因子,调节生物体对压力、环境线索和营养物质可用性的反应。30多年前,在秀丽隐杆线虫中首次发现了这一途径,发现敲除胰岛素/IGF-1跨膜受体(IGFR)的同源基因DAF-2可以使寿命延长一倍。IIS通路在物种间是保守的,包括果蝇和小鼠,突显了其在衰老中的基本作用。此外,秀丽隐杆线虫DAF-16(human Forkhead box O(FOXO)蛋白的同源物)的肠道表达增加,通过促进DAF-16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和抑制IIS通路来延长寿命

肠道微生物群可以通过产生特定的代谢物来影响IIS途径。例如,秀丽隐杆线虫缺乏一氧化氮合酶(NOS)来产生一氧化氮(NO),但肠道细菌产生的NO能以依赖DAF-16和HSF-1的方式延长蠕虫的寿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NCIB3610产生群体感应五肽能力孢子形成刺激因子(CSF)和NO,通过DAF-16依赖的IIS途径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然而,由于遗传变异,并非所有枯草芽孢杆菌菌株都能产生CSF。同样,鼠李糖乳杆菌CNCM I-3690菌株通过促进DAF-16转录和增加抗氧化性,通过DAF-2/DAF-16依赖的IIS途径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尽管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图1)。

TOR 信号通路

雷帕霉素(TOR)的靶点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节各种代谢过程中至关重要,包括蛋白质合成、葡萄糖代谢和线粒体功能。TOR存在于两种复合物中,TORC1和TORC2,对环境和激素信号都有反应,尤其是营养信号。TOR通路被认为是IIS通路下游的关键分子机制,特别是在饮食限制的情况下,这与寿命延长有关。TOR的抑制已被证明可以通过提高应激抵抗力、促进自噬、增强线粒体功能、抑制炎症和保护干细胞群来延长不同物种的寿命。最近对大肠杆菌K-12进行的全基因组筛查表明,细菌衍生代谢产物甲基乙二醛(MG)的减少通过抑制TORC2并随后激活DAF-16来延长宿主寿命(图1)。这突显了肠道微生物通过产生特定的代谢物在调节TOR信号传导影响宿主寿命的作用。

图1. 肠道微生物对寿命的调节机制

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复杂的信号网络影响宿主的寿命。关键途径包括胰岛素/IGF信号通路(IIS),其中肠源性代谢物如一氧化氮(NO)和群体感应五肽(CSF)与IGF受体(IGFR)直系DAF-2相互作用,调节PI3K/AKT/mTOR通路,影响营养感应和应激反应。TOR信号通路受细菌代谢产物甲基乙二醛(MG)的影响,MG抑制mTORC2,激活长寿促进因子,如人类FOXO蛋白的秀丽隐杆线虫同源物DAF-16。线粒体功能和生物发生由肠道微生物群通过colanic acid(CA)等代谢产物调节,后者诱导线粒体分裂并激活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从而增强线粒体健康和寿命。应激反应途径由肠道衍生的小分子(如吲哚)调节,吲哚激活芳香烃受体(AHR)等受体,以维持ROS稳态并延长寿命。此外,包括MAPK和NF-κB在内的免疫途径受胆汁酸和细胞壁成分等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调节,控制慢性炎症并促进长寿。

线粒体通路

线粒体是衰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线粒体和细胞核在控制衰老方面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衰老过程中,乙酰化水平的增加会使PGC-1α和HIF-1α等关键基因失活,这些基因对线粒体功能和生物合成至关重要,从而导致线粒体损伤。维持线粒体合成和线粒体吞噬之间的平衡对于维持细胞稳态和促进寿命至关重要。因此,线粒体功能的动态调节为延长寿命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线粒体应激反应,特别是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在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和动力学来调节寿命方面的作用。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肠道微生物群和宿主线粒体之间存在复杂的通讯网络。例如,肠杆菌素是一种主要由肠杆菌产生的铁载体,被吸收并运输到宿主线粒体中,在那里它与ATP合酶相互作用以调节宿主发育。

在另一项研究中,通过大肠杆菌K12的全基因组筛选发现了一种与UPRmt相关的新的长寿促进机制。发现许多肠杆菌分泌的多糖colanic acid(CA)的过量产生在应激条件下诱导线粒体分裂并增强UPRmt,从而延长宿主的寿命(图1)。这些发现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与线粒体及其代谢产物相关的特定信号通路来影响宿主寿命。

应激反应通路

抗逆性是调节生物体寿命的关键因素,使其能够应对各种环境和生理压力,如高温、紫外线照射、病原体和活性氧(ROS)。人们认为,亚致死暴露于这些压力源会激活保护性反应,从而延长寿命。例如,与未受应激的蠕虫相比,早期暴露于氧化应激的秀丽隐杆线虫对热休克的抵抗力更强,寿命更长。此外,关键的长寿相关通路,如IIS和哺乳动物TOR(mTOR)通路,调节hsf-1jnk-1skn-1等应激抗性基因的表达。

ROS不仅由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产生,还由外部因素通过NADPH氧化酶(NOX)和信号通路(如IIS通路)产生。虽然高水平的ROS会损伤蛋白质、DNA和细胞,但维持ROS稳态对生物体的生长和衰老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群可以显著影响ROS稳态和应激途径。例如,加氏乳杆菌菌株SBT2055(LG2055)的活性和非活性态都已被证明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来维持低ROS水平,从而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该菌株还上调了应激反应基因如skn-1trx-1clk-1hsp-70的表达。同样,补充发酵乳杆菌菌株U-21分别通过增强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力和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促进秀丽隐杆线虫和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寿命。此外,研究发现,由大肠杆菌K-12变体产生的小分子吲哚可以通过保守的外源性小分子检测器芳香烃受体(AHR)增强线虫、黑腹果蝇和小鼠的抗逆性、寿命和繁殖期(图1)。这些发现表明,益生菌补充和其他微生物干预可能是维持ROS稳态和促进健康衰老的有前景的策略。

免疫通路

免疫反应是一种复杂的机制,可以保护宿主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同时在炎症和组织修复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它在清除病原体方面有好处,但慢性免疫激活和炎症(通常称为“炎症”)可能会导致衰老过程和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因此,免疫力是调节寿命的重要因素,较弱的免疫防御已被确定为衰老的标志。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真核生物中是保守的,是免疫反应和炎症的核心。慢性炎症与衰老和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有关,可能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存在,影响健康生活。

肠道共生微生物群可以通过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来调节宿主的寿命。一个直接的例子是口服产生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重组乳酸菌(LAB)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这种干预已被证明可以抑制由结肠右旋糖酐硫酸钠(DSS)、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恶唑酮等药物诱导的胃肠道炎症,从而可能延长寿命。此外,已知的益生菌乳酸双歧杆菌菌株LKM512已被证明可以抑制慢性炎症,保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并通过增加肠道多胺(PA)的浓度来延长哺乳动物的寿命。而多胺在细胞生长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对维持肠道健康和寿命至关重要。

肠道中另一种重要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是胆汁酸(BAs),据报道,胆汁酸在衰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项涉及160名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这些人有一个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群,其中富含能够产生独特次级BA的微生物。BA通过两个主要机制发挥抗衰老作用:直接对抗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反应。一方面,BA对革兰氏阳性病原体(包括多重耐药菌株)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并在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和减少炎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BA充当信号分子,通过核和膜受体激活免疫途径,如武田G蛋白受体5(TGR5)和孕烷X受体(PXR),也称为类固醇和外源性传感受体。BAs激活TGR5可以通过ERK1/2和mTOR触发MAPK信号传导,导致细胞因子转录和巨噬细胞迁移减少。另一方面,PXR激活控制BA池大小和组成的反馈调节途径,这对免疫调节至关重要。例如,PXR的缺失导致BA库减少,尤其是胆酸,如前所述,胆酸转化为石胆酸并参与免疫反应。有趣的是,合成配体激活PXR已被证明可以通过与基因启动子中的NF-κB结合位点结合来抑制炎症基因如白细胞介素-1β(IL1B)和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转录。

此外,细菌细胞壁成分可以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并调节寿命。例如,长双歧杆菌(B. longum)菌株BB68和婴儿双歧杆菌(B. infantis)的细胞壁成分已被报道通过p38 MAPK途径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宿主寿命。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发现是,免疫刺激细菌丰度的减少可以保护小鼠免受C9ORF72突变和全身炎症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侵害,这进一步证明肠道微生物会影响炎症和寿命。

这些例子说明了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免疫系统和整体寿命的深远影响,强调了微生物群靶向疗法在促进健康衰老方面的潜力。

基于细菌衍生物的干预措施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衰老的特征是基因表达、蛋白稳定和细胞功能的改变,导致大多数器官的病理生理学下降,并增加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包括慢性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衰老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与这些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肠道生态失调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会加剧慢性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肠道微生物群的有益成分及其分泌的物质在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屏障对于预防肠道微生态失调引起的慢性炎症和降低癌症风险至关重要。多项研究表明,微生物衍生物质,如CA、PA、吲哚及其衍生物吲哚-3-乳酸,可以抑制慢性炎症,促进肠道屏障的完整性,改善肠道肿瘤的进展。此外,例如工程益生菌的开发的创新方法,在治疗炎症方面显示出希望。例如,一种结合了人类P2Y2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和细胞外ATP(eATP)降解酶的工程酵母益生菌被设计用于监测和调节eATP水平,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这些发现强调了微生物衍生物质和工程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肠道生态失调相关疾病方面的潜力。

除了慢性炎症,肠道微生物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特别的研究领域。肠道微生物群-肠道-脑轴包括肠道微生物和脑之间的双向通信,在这种情况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定植的小鼠相比,无菌小鼠在大脑发育、功能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突显了肠道微生物群在神经健康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益生菌菌株L. plantarum GKM3可以促进长寿,减少氧化应激,缓解与衰老相关的认知障碍,进一步强调了肠道微生物在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此外,多篇综述总结了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细菌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和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产生的影响。虽然有证据强烈支持这些条件下肠道微生物群的理论,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然而,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两种这样的机制:发现属于乳杆菌科的肠道微生物群产生异戊胺(IAA)通过调节S100A8的表达来增加小胶质细胞凋亡,导致老年小鼠的认知能力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用特定噬菌体靶向Ruminococacae或使用单菌株DNA寡核苷酸(S100p1-G)通过阻断IAA的产生逆转了这些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另一种机制是高盐饮食导致Butyricimonas virosa丰度降低,后者可以将纤维代谢为丁酸盐,并通过PI3K‐AKT途径通过突触蛋白突触蛋白I(SYN1)影响突触和记忆。这些研究提供了对肠道微生物群如何影响与年龄相关的脑功能障碍的精确理解,并提出了通过微生物群调节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图3)。

图2. 基于基质的干预措施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来源的底物在影响年龄相关疾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慢性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该示意图强调了微生物衍生化合物,如可乐酸(CA)、吲哚和多胺(PA),对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及其减少慢性炎症的能力的有益影响。设计用于调节细胞外ATP(eATP)水平的工程益生菌已被证明可以改善炎症性肠病(IBD)。此外,还描述了将肠道微生物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联系起来的两种机制:(1)乳杆菌科的肠道微生物群产生异戊胺(IAA),这会增加小胶质细胞凋亡,导致认知能力下降;(2)高盐饮食会减少丁单胞菌病毒的丰度,通过PI3K-Akt途径损害突触功能。

鉴于肠道微生物群在长寿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治疗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巨大临床潜力,必须进一步了解肠道微生物调节宿主寿命和健康的精确机制。这种理解将为旨在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干预措施铺平道路。

肠道微生物群的宏基因组工程:操纵肠道微生物遗传变异以延长宿主寿命

肠道微生物组内的遗传变异是影响宿主寿命的关键因素。这种变异是生物系统内自然选择和多样性的基础。在哺乳动物中,肠道微生物组不仅是可遗传的,而且对饮食、药物和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高度敏感。这些环境影响可以驱动微生物组的改变,导致获得新的特征,如抗生素抗性、毒力或产生促进宿主寿命的物质的能力。肠道微生物群的适应性意味着,对宿主有益的遗传变异更有可能繁殖和保留。

尽管许多研究探索了微生物组组成(特别是物种和菌株多样性)与宿主寿命之间的关系,但对这些微生物内部遗传变异的影响关注较少。随着更多有益肠道微生物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机制被发现,来自微生物组的特定酶和底物已被确定为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与对物种和菌株多样性的广泛操纵相比,针对影响这些有益化合物生产的遗传变异可能提供一种更有效、更精确的方法来促进长寿(图2)。

图3. 肠道微生物群在衰老中的作用和基因操纵潜力概述

肠道微生物群与衰老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对健康和疾病都有重大影响。肠道生态失调是一种微生物组成失衡,与不健康的衰老有关,其特征是慢性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增加。从消极的一面来看,生态失调通过扰乱正常的生理过程,特别是与免疫和神经功能相关的生理过程来促进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生。相比之下,平衡的肠道微生物群起着保护作用,促进健康衰老和抵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这种平衡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脑肠轴,它促进了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交流,影响了认知健康和整体生理衰老。肠道微生物群基因操纵的进展为纠正生态失调提供了潜在的干预措施,使微生物群能够支持长寿并降低与衰老相关的风险。通过针对特定的微生物种群或代谢产物,这些策略旨在恢复更健康的微生物群,从而促进健康衰老,减轻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的宏基因组工程代表了操纵这些遗传变异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直接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组成,成为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和延长寿命的有力工具。宏基因组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涉及移动遗传元件(MGE)和CRISPR-Cas系统的技术,为这种干预开辟了新的途径。

原核生物MGE包括4大类,即质粒、原噬菌体、DNA转座子和中间序列元件。最近,已经开发了几个强大的宏基因组工程平台。这些措施包括:

A. MAGIC (Metagenomic Alteration of Gut Microbiome by In Situ Conjugation,原位接合改变肠道微生物组宏基因组)

MAGIC是一个平台,旨在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直接在其原生栖息地内对肠道微生物群进行基因改造。这种方法能够将所需的遗传有效载荷转移到肠道微生物组中的不同微生物类群中,而无需在实验室环境中分离和培养细菌。MAGIC利用细菌接合机制,特别是使用工程大肠杆菌菌株作为供体,将复制或整合的遗传载体引入复杂微生物群落中的受体细菌,如哺乳动物肠道(图4)。该平台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将工程基因传递给其原生栖息地中的广泛细菌受体,从而绕过了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分离和培养的需要,这对许多微生物物种来说往往很困难。这种方法允许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群,保持复杂的生态相互作用,并提高修饰的生态相关性。此外,MAGIC可以通过利用具有广泛宿主范围复制或转座子整合系统的载体来靶向广泛的细菌,使其成为微生物组工程的多功能工具。其快速修饰能力(6小时内)和转偶联供体细菌的持续性至少为15天,突显了其短期基因操作的效率。然而,在体内保持引入的遗传有效载荷的稳定性可能很困难,因为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由于微生物种群内的负选择或不稳定而丢失。此外,其适用性目前仅限于修饰约5%的肠道微生物组,该方法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有效长期保留基因修饰,并且可能对复杂群落中特定物种的精确靶向控制有限。

图4. MAGIC (原位接合改变肠道微生物组宏基因组)

MAGIC是一个平台,旨在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直接在肠道微生物群的原生环境中对其进行基因改造。它利用工程大肠杆菌菌株作为供体细菌,将复制或整合的遗传有效载荷转移到肠道微生物组中的不同微生物受体中。在顶部面板中,供体细菌包含一个复制载体,由复制起点(OriR)、一个稳定的遗传盒和结合机制(tra)标记。接合过程使复制载体能够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细菌,在那里遗传物质独立复制,从而允许引入的基因在受体群体中稳定表达。在底部面板中,供体细菌携带带有转座酶(Himar Tnase)的整合遗传载体,这有助于将所需的遗传有效载荷整合到受体的染色体中。

B. 噬菌体递送 CRISPR-Cas9系统

噬菌体递送的CRISPR-Cas9是一种利用工程噬菌体将CRISPR-Cas 9系统递送到肠道微生物组内特定菌株的技术。这种方法利用丝状噬菌体,如M13,可以将遗传物质转移到细菌身上,而不会引起细胞裂解。通过将CRISPR-Cas9系统整合到噬菌体中,研究人员可以靶向并诱导肠道内细菌种群的菌株特异性耗竭或基因组缺失。该系统能够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允许去除或修改特定的细菌菌株或基因(图5)。它为微生物组操纵提供了几个优势,特别是在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如肠道)中实现菌株特异性靶向和基因编辑。其精确度允许在不影响更广泛的微生物组的情况下对特定细菌菌株进行耗竭或基因组修饰,使其成为研究细菌功能或开发治疗干预措施的有力工具。此外,它可以在不引入外源细菌的情况下使用,这在其他微生物组编辑技术中可能具有挑战性。然而,这种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一个主要的挑战是细菌逃避CRISPR-Cas9靶向的可能性,通过丢失CRISPR阵列或靶位点的突变可能会导致不完全耗竭。此外,由于胃肠道转运过程中噬菌体存活或需要抗生素选择以维持基因修饰等因素,噬菌体体内递送的效率可能会受到限制,这可能会破坏微生物组。总体而言,虽然噬菌体递送的CRISPR-Cas9是一种有前景的技术,但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靶向效率并克服细菌逃逸机制。

图5. 噬菌体递送 CRISPR-Cas9系统和INTEGRATE (通过引导RNA辅助靶向插入可转位元件)

该图展示了两种互补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噬菌体递送的CRISPR-Cas9和INTEGRATE。噬菌体递送的CRISPR-Cas9(左图)利用工程丝状噬菌体,如M13,将CRISPR-Cas 9系统引入肠道微生物组内的特定细菌菌株,靶向并诱导细菌基因组中的序列特异性双链断裂(DSBs),导致菌株特异性耗竭或基因组缺失。INTEGRATE(右图)是一个基于CRISPR的系统,旨在通过转座因子将千碱基大小的DNA序列精确插入细菌基因组。该系统使用CRISPR Cascade复合物将TniQ和转座酶复合物(TnsA、TnsB、TnsC)引导到特定的基因组位点,允许插入供体DNA,而不需要DSB或同源重组。

C. INTEGRATE (Insert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ts by Guide RNA-assisted Targeting,通过引导RNA辅助靶向插入可转位元件)

INTEGRATE是一种基于CRISPR的系统,能够高效、精确地将千碱基大小的DNA序列插入细菌基因组。该系统利用CRISPR-Cas机制将转座子引导到特定的基因组位置进行整合,而不需要双链断裂(DSB)或同源重组(HR)。INTEGRATE利用置换蛋白,如TnsA、TnsB和TnsC,以及RNA引导的DNA靶向复合物(TniQ Cascade),在细菌中实现可编程和无标记的基因组整合,效率约为100%(图5)。INTEGRATE在细菌基因组工程中具有几个优势,特别是它能够实现高效、精确和可编程的大段DNA序列插入,而不需要DSB或HR。该系统允许在特定的基因组位点无缝、无标记地整合多达10千碱基的DNA,通过使用具有多个引导RNA的CRISPR阵列,在多重基因插入中提供高保真度和灵活性。另一个关键优势是其广泛的宿主范围活性,使其在不同的细菌物种和复杂的微生物群中都有用。此外,INTEGRATE避免了与DSB相关的细胞毒性作用,即使在非模型生物中也能提供快速、高效的插入。然而,INTEGRATE有一些局限性。它无法实现无瘢痕编辑或点突变,这需要其他基因编辑技术。此外,它对转座子末端序列的依赖可能会引入序列约束,并且该系统可能不太适合需要精确控制较小或功能序列插入的应用。

合适的利用这些基于微生物组的尖端遗传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彻底改变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治疗。通过利用这些费用,我们可以在促进健康老龄化方面取得突破,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总  结

本综述中讨论的研究强调了一种以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代谢物为中心的新方法,证明了利用这些微生物维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潜力。这种方法通过引入治疗与年龄相关疾病的新概念,为改变制药和医学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现在有大量证据表明,宿主与其微生物群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会影响许多生理过程,包括与衰老相关的过程。然而,肠道微生物内的遗传变异在延长寿命方面的具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

我们提出,由肠道微生物内特定遗传变异产生的微生物衍生代谢物,通过复杂的途径传递长寿信号,在调节衰老过程和维持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潜力巨大,但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复杂组成、遗传变异和代谢物的多样性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通过高通量筛选专注于特定微生物代谢物的鉴定和功能评估,可以为开发旨在增强宿主健康和促进健康寿命的有效药物提供一条有前景的途径。

此外,肠道微生物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为开发更精确和可行的治疗方法以对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和促进长寿提供了令人兴奋的前沿。通过利用这些尖端技术,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未来,有针对性地操纵肠道微生物组成为追求更健康衰老和延长寿命的基石。

作者简介

施朋(第一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在读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两次“挑战杯”省赛二等奖。

徐思敏(第一作者)

 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研究领域为衰老与自然免疫,目前在Cell Host & Microbe, PNAS, Science Advances, The ISME Journal, hLife 和 the Journal of Virology 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朱作斌(通讯作者)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徐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创新平台负责人,江苏省多基因重大疾病精准诊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学遗传学》及《系统生物学》课程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通讯评审,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江苏省遗传学会、江苏省免疫学会等学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彭城国际医学遗传学国际青年论坛执委会主席。

 研究方向:生殖衰老的遗传机制及促生殖、抗衰老基因工程益生菌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大数据挖掘及疾病标志物发现。主持国家及省市级课题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高校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相关研究被中国科技日报、中国网等媒体报道。主编教材《系统生物学》、共同主编英文专著《Recent Advances in Bacterial Biofilm Studies》。

李颖(通讯作者)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科技副总”。

 现就职于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主要从事临床真菌致病及耐药机制研究。现任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检验与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持国家级等各级科研课题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副主编教材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转化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iMetaOmics

更多资讯



  iMeta姊妹刊iMetaOmics(定位IF>10)欢迎投稿!(2024.2.27)

  iMeta姊妹刊iMetaOmics编委招募 (定位IF>10) (2024.3.2)

●  iMeta姊妹刊iMetaOmics电子版和印刷版ISSN申请获批(2024.4.1)

  iMeta姊妹刊iMetaOmics投稿系统正式上线(2024.4.17)

  iMeta姊妹刊iMetaOmics主编正式官宣(2024.4.22)

 出版社iMetaOmics主页正式上线!(2024.4.28)

 iMetaOmics | 浙江大学宗鑫组揭示两猪种宿主-肠道菌群互作差异

 iMetaOmics | 罗鹏/袁硕峰/苗凯/程全发表STAGER: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靠性的标准化测试和评估推荐

 iMetaOmics | 徐州医科大杨欢组揭秘沙门氏菌-宿主-微生物群在免疫与代谢中的相互作

 iMetaOmics | 中科院动物所金坚石组综述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

 iMetaOmics | 浙大张天真组完成二倍体棉种泛基因组构建

 iMetaOmics | 张勇/李福平-先进糖蛋白组学在男性生殖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iMetaOmics | 暨南大学潘永勤/杨华组-炎症蛋白联合检测利于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iMetaOmics | 张开春组利用多组学方法揭示甜樱桃加倍后果色变化的候选基因

 iMetaOmics | 杜娟/林婷婷-慢性泪囊炎患者眼部菌群类型和纵向菌群变化

 iMetaOmics | 陈汉清/陈俊综述有关肝细胞癌治疗的新兴纳米医学策略

 iMetaOmics | 基因组所刘永鑫/卢洪评述微生物在提高杂种优势中的作用

 iMetaOmics | 上科大刘雪松组开发基于通路的肿瘤细胞鉴别工具TCfinder

 iMetaOmics | 中山大学刘鹏/邹宇田-整合人工智能实现HER2阳性乳腺癌精准管理

 iMetaOmics | 安徽农大李晓玉组-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内生菌群的影响

 iMetaOmics | 徐涛/黄蓉/苏国海-急性冠脉综合征纵向多组学队列建设

 iMetaOmics | 通过整合宏组学促进人类与环境健康发展

 iMetaOmics | 苏州大学林俊组-揭示活性微生物及益生元/益生菌与关节炎联系

 iMetaOmics | 中国药科大学徐文波开发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分析软件

 iMetaOmics | 清华刘晓组和复旦王久存组揭示特定细菌在皮肤老化中的作用

iMetaOmics | 中南大学夏晓波团队揭示青光眼和SLE发病机制新关联

iMetaOmics | 庐山植物园刘芬组揭示了自噬在植物-根微生物互作机制中的调控作用

iMetaOmics | 杨瑞馥/袁静综述微生物组与“同一健康”的联系

iMetaOmics | 同济/上海交大-开发支持群体分组分析的宏基因组测序综合分析软件

iMetaOmics | 陈绍鸣-关于靶向NF-κB的潜伏逆转剂及其在HIV潜伏期的表观遗传和突变影响的评论

iMetaOmics | 甘肃农大刘自刚组-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的基因组组装和基因组特征解析

iMetaOmics | 南京农大朱伟云组-外周血清素在结肠稳态中的作用

引文格式

Peng Shi, Simin Xu, Ziling Yang, Liying Wang, Yalun Wu, Ying Li, Zuobin Zhu. 2024. “Harnessing gut microbiota for longevity: Insights into mechanisms and genetic manipulation.” iMetaOmics. http://doi.org/10.1002/imo2.36

更多推荐

(▼ 点击跳转)

高引文章 ▸▸▸▸

iMeta | 引用14000+,海普洛斯陈实富发布新版fastp,更快更好地处理FASTQ数据

高引文章 ▸▸▸▸

iMeta | 德国国家肿瘤中心顾祖光发表复杂热图(ComplexHeatmap)可视化方法

高引文章▸▸▸▸

iMeta | 高颜值绘图网站imageGP+视频教程合集                                        

1卷1期

1卷2期

1卷3期

1卷4期

2卷1期

2卷2期

2卷3期

2卷4期

3卷1期

2卷2期封底

2卷4期封底

3卷2期

3卷3期

3卷3期封底

3卷4期

3卷4期封底

1卷1期

期刊简介

iMeta” 是由威立、肠菌分会和本领域数百千华人科学家合作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主编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双江研究员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傅静远教授担任。目的是发表所有领域高影响力的研究、方法和综述,重点关注微生物组、生物信息、大数据和多组学等。目标是发表前10%(IF > 20)的高影响力论文。期刊特色包括视频投稿、可重复分析、图片打磨、青年编委、前3年免出版费、50万用户的社交媒体宣传等。2022年2月正式创刊发行!发行后相继被Google Scholar、ESCI、PubMed、DOAJ、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4年6月获得首个影响因子23.7,位列全球SCI期刊前千分之五(107/21848),微生物学科2/161,仅低于Nature Reviews,同学科研究类期刊全球第一,中国大陆11/514!

iMetaOmics” 是“iMeta” 子刊,主编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研究员和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担任,是定位IF>10的高水平综合期刊,欢迎投稿!

iMeta主页:

http://www.imeta.science

姊妹刊iMetaOmics主页:

http://www.imeta.science/imetaomics/

出版社iMeta主页: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770596x

出版社iMetaOmics主页: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9969514

iMeta投稿:

https://wiley.atyponrex.com/journal/IMT2

iMetaOmics投稿:

https://wiley.atyponrex.com/journal/IMO2

邮箱:

office@imeta.science



宏基因组
宏基因组/微生物组是当今世界科研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为加强本领域的技术交流与传播,推动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发展,中科院青年科研人员创立“宏基因组”公众号,目标为打造本领域纯干货技术及思想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