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每天找到「海尔森心理」,只需三步☆“设为星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海尔森心理”→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博主@成都的女孩媛媛,在小红书上记录她的妈妈出家的故事。她通过社交媒体拜托大家:“如果你去成都附近的庙子刚好遇到一个守殿的师父叫机慧,替我叮嘱她一句,一定要保重身体呀,山上苦寒,上坡小心点别摔着,按时吃饭呀。”
据女孩的分享,她的妈妈一生过的很苦。她的外公外婆到快四十岁才有的妈妈,妈妈是老大又乖巧懂事成绩好,所以都很疼爱她,外公家条件好些,基本上没让她做过什么家务。
她的妈妈嫁给爸爸以后,闹了很多笑话,比如我们家的包子比别人家碗还大,我们家的肉比别人席桌上的大刀肉还大,我们家的猪蹄是一个整的,菜切的也是五花八门的…
女孩还有一个弟弟,本来应该是幸福的一家人。可是天不从人愿,弟弟、爸爸先后离世,只留下妈妈和她相依为命。女孩在7-9岁时做了三次骨科手术,妈妈整日以泪洗面,在大家都高兴保住了女孩的腿时,女孩却在高兴她的妈妈终于不哭了。
当女孩的妈妈作出了出家的决定后,家里的亲人并不支持她,觉得她的妈妈还年轻,有我这个女儿在,她可以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可以做饭操持家务照顾我或找个班上,或者再嫁个老公,以后我的负担不会那么重等等这些想法。
只有女孩理解妈妈的痛苦并表示支持:我的妈妈是个善良又单纯的人,但是这样的她,这辈子真的太苦啦,所以哪怕所有亲人都反对她出家,我义无反顾的支持她,因为只有我知道她需要的是什么,家里的事情就让我来挡,你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做自己就好啦。
消息一经发布后,获得了6.2万赞,一位在这所寺庙附近旅行的博主找到庙里。博主问机慧师父:“你开心吗?”机慧师父说:“开心。”他又问:“你觉得这一生怎么样呀?”机慧师父说:“很好啊。”
一名女性,历经人生的挫折,在年过半百后仍然有勇气作出自己的选择,尽管过的清贫,她现在是自由的。多少年来,婚姻中的女性都在受困于妻子这个身份,被家人认为她对家庭对付出就是理所应当,照顾好老公、孩子就是她的义务。
就像女孩的家人在得知女孩的妈妈出家的决定时,第一时间的考虑的是女孩以后的负担会很重。他们将妈妈照顾女儿视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甚至让她妈妈考虑再嫁,女人的生命意义必须依托在孩子、丈夫身上,除了女孩没有人关心她的妈妈是否快乐。
面对同样的问题,在《第三调解室》节目中,也记录了另一个孩子的态度。在他眼中,母亲只是个护士,每个月赚1750元,连护士长都当不上,又是个离婚妇女。选择出家只是因为为了摆脱负面标签,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言语中充满了厌恶与嫌弃。
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态度,令人唏嘘。从小到大,妈妈在我们心中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她总能变出美味的饭菜,缝补好我们弄破的衣服,用温暖的怀抱驱散我们的恐惧。那时候,我们以为妈妈就是为了我们而存在,她的世界似乎只有我们。
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开始意识到,妈妈不仅仅是我们的守护者,她也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故事。她曾经也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女孩,有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只是因为爱,她选择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我们。
长大的一瞬间,就是当我们开始理解并接受这一点:妈妈可以不仅仅是我们的妈妈,她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我们开始学会尊重她的选择,支持她的决定,就像她一直以来支持我们那样。
这个领悟,让我们学会了感恩,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妈妈相处的每一刻。我们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那份无私的爱,不仅仅是依赖,更是陪伴、是倾听、是理解。
所以,下次当妈妈想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不妨给她一个鼓励的微笑,告诉她:“妈,你去吧,我支持你!”因为,妈妈快乐,我们更幸福。
长大,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灵的成熟。懂得妈妈可以只是她自己,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份宝贵礼物。
本文图片及案例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