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每天找到「海尔森心理」,只需三步☆“设为星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海尔森心理”→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也要有吃相。
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不能扒拉盘里的菜、要等长辈先动筷子......
当时只觉得父母啰嗦,在自己家吃饭还要讲究那么多。
直到成年后,自己开始参加各种饭局,在饭桌上遇见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举动,才算真正明白吃相的重要。
很多时候,从饭桌上的一个举动,便能看出对方是怎样一种人。
吃,是人类最本能的一种行为,吃饭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从微观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越是小的事,人们越不在意,自然就显露出了真实的一面。
在饭桌上,人们往往能够卸下平日的防备与面具,展现出更为真实的一面。
所以我们会看到,明明谈起事来文质彬彬的人,上了饭桌简直像变了一个人。
新菜上桌他先扒拉一遍。嘴里一边嚼着饭一边吹着牛,唾沫与饭渣齐飞,看得人非常倒胃口。
中国的饭桌,从来都不只是吃饭的地方,小小的餐桌承载了太多的社交功能。
有的人在饭桌上相亲,有的人在饭桌上谈生意,一个人的吃相,既可见修养,又能知一个人的本性和生活态度。
林清玄在《从食物看人格》中说:“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人格。”
所以三餐不合的人,大概率在相处中也会三观不合。
博主@yummy队长分享,有一次请人吃饭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奇葩的人。就是你无论吃什么,她总能说出这个食物的不是来。
比如:博主吃鸭血时,她会说,现在这鸭血都是假的,都有问题;博主再吃香菜时,她又说,味道这么恶心你也吃得下去呀……
听到这话的博主,再也没有了吃饭的兴致,此后,再没约她一起吃过饭。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博主遇到的这个人就是典型的“反驳型人格”,不管话题是什么。他们通过争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她真正讨厌的并不是鸭血、是香菜,她讨厌的是你在挑战她作为主导的控制地位,说白了,想要和她成为长久的朋友,就要做她精神上的“附和者”。
尤其是商务宴请、公司聚餐的饭局,这种人均800个心眼子的场合,观察一个人的吃相,大概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值得深交,是否值得托付重任。
抢食如虎,性格直率
当美味佳肴上桌,那个第一个伸筷子、不顾他人是否尝鲜的人,往往性格直率,行事果断。他们热爱生活,对美好事物有着强烈的追求,但同时也可能稍显自我,不太顾及他人感受。
细嚼慢咽,温文尔雅
而那些细嚼慢咽、举止优雅的人,他们内心细腻,注重细节,对待生活有着自己的节奏与品味。他们往往性格温和,善于倾听,是值得信赖的倾听者。
挑食挑剔,追求完美
对食物有着极高要求,这个不吃那个不碰的人,可能在生活中也是个追求完美主义者。他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都有着严格的标准,虽然有时显得过于苛刻,但正是这种态度让他们不断追求卓越。
边吃边聊,社交达人
饭桌上总能找到话题,边吃边聊得不亦乐乎的人,他们是天生的社交达人。善于沟通,乐于分享,他们总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聚会的灵魂人物。
默默吃饭,内心丰富
而那些在饭桌上话不多,默默享受美食的人,他们内心可能藏着另一个世界。他们善于思考,喜欢独处,虽然外表看似平静,但内心却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与情感。
饭桌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洞察人心的窗口。从点菜的选择,到用餐的礼仪,再到对服务人员的态度。这些细微之处,都体现着每个人不同的性格。
在中国,饭桌从来都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那么简单。饭桌,这个小小的社交舞台,无声地揭示着每个人的真实面貌。
下次聚餐时,不妨多留意身边人的吃相,也许你会发现,那些平日里未曾察觉的细节,其实都藏着大大的学问呢!
本文图片及案例分享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