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针对我军实施了残酷的 “囚笼政策”,他们利用军事封锁、分割以及蚕食等手段,企图把抗日根据地包围起来,以此来限制根据地的发展,进而达到消灭我军抗日武装力量的目的。
据不可考究统计,仅仅在抗日战争前期,也就是 1940 年之前,我国军民的伤亡数量就在 1300 万至 2400 万之间。
之所以中间存在这么大的差距,是因为平民除了受到战乱的影响之外,还遭受着天灾人祸,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总数绝对是触目惊心。
到了 1940 年,日军虽然依旧占据着优势,但是已经没办法像战争刚开始那样迅速推进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军开始逐渐适应战争的环境,并且在一些战役当中取得了胜利。
当时最为经典而且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就是百团大战了,但纵观那段时期的战事,除了 1937 年我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之外,到 1938 年在一些地区,其实我军已经能够和日军打得不相上下了。
其中,最让人意外且振奋人心,在中日两国都引起了极大震动的,就要数活捉了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的包森所在的冀东抗日根据地了。
在这之后,冀东军分区还曾经误判了日军的王牌部队,并且成功地将其击溃,当时发生的每一场战争,那都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传奇。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我党在山西、河北以及察哈尔的交界地带组织起了抗日武装,11 月时,晋察冀军区成立了,聂荣臻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冀东处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日本全面侵华之后,这里就变成了抗日战争的前线之一。
最开始,我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再加上当时国共合作和摩擦是同时存在的,所以一些重要的地区被日军给占领。
但我军及时地调整了战略,化整为零深入到敌后去发展地方武装,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打击。其中战绩在全冀东是最突出的,就是包森带领的一支部队。
包森出生在陕西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以及土匪民团的滋扰,他们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尽管家庭条件很艰苦,包森的父辈们还是尽力供他读书。
包森在念高小和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了,毕业之后就加入了我党。
1933 年,国民党特务利用叛徒提供的情报,对省委机关进行了突袭。这次突袭中,包森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表现出了革命者的坚强意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虽说国共两党是合作与摩擦并行的状态,但包森却因为两党合作而得以获释。
从监狱出来之后,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而且他认识到,自己要是没有一定的武力,就好比书生造反,三年都成不了事,想要成功还是得有一定的武力支持才行。
所以在抗大学习期间,包森除了日常的学习之外,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去阅读一些军事书籍。当时在抗大学习的还有很多上过战场的将军,包森就经常找他们去请教。
在抗大学习结束之后,包森被派往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前的革命生涯虽然因为一些意外情况夭折了。
但现在投入到抗日当中,他的劲头更大了,而且这次包森还点亮了军事技能,文治武功的抗日生活就这么开始了。
1938 年一年,包森带领的部队和日军、伪军在正面战场上有过多次的交锋,他们这一队击毙、俘虏日军、伪军上百人次,缴获的枪支弹药不计其数,战果相当丰硕。
1939 年包森最大的功劳就是设计活捉了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这件事让我军军心大振,也震动了日本的朝野。
1940 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为了扩大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力量,包森被派往冀东地区。
因为对冀东地区比较熟悉,最后他选择了在盘山作为我军的据点。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就是看中了它是一个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地方。
在盘山根据地,包森指挥部队进行了多次战斗,比如白草洼战斗、遵化四十里铺战斗、东双城战斗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其中白草洼战斗最让人津津乐道,当时,包森带领部队到达盘山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组织群众参与抗日斗争,发展当地经济等等。
当时盘山地区作为华北的一个重要战略点,驻有日军的多个步兵中队。不远的地方还驻扎有骑兵、炮兵等支援部队,这些部队通常由日本关东军直接指挥。
包森带着人在盘山开展抗日工作,日军也不是瞎子,当然也会有所行动,所以两军时不时地就会发生武装冲突。
一天,我军侦察员在盘山东面的山口发现一支骑兵队伍,侦察员靠肉眼估计这支队伍不到百人,具体是日军还是伪军,因为距离太远,不好确定。
当时由于战争物资的匮乏和工业生产的限制,我军的侦察手段比较原始。
现在抗日剧中经常出现的望远镜,在当时还是属于非常高级的观察工具,在军中的普及率非常低,包森的部队就是没有配备望远镜的部队之一。
消息报到包森那里之后,他也不能判断这支部队到底是日军还是伪军。
日军组建的伪军,兵源既有原中国军队的改编部分,也有招募和强征的民众,他们的任务是维持治安和警备,其忠诚度和战斗力都不怎么行。
不过,包森眼热这支部队的战马,他一直想组建一支骑兵,但无奈我军装备有限。
别说我军,就是国军和日军,战马也是宝贵的军事资产,这送上门来的战马要是白白放走了,肯定会后悔得睡不着觉。
于是包森和政委商量了一下,再根据之前的消息,觉得这支部队是伪军的可能性更大,便决定将他们拿下。
当然,包森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所以没有和他们硬碰硬,而是选择了利用地形伏击,这样即使错估了敌军战斗力,我军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这场伏击真的是一场硬仗,打了一天一夜,我军终于将敌军全歼。
包森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战马,更让人惊喜的是,这支部队竟然是日军的正规军,其武器装备是按照王牌部队配置的。
在整个抗日战争的背景下,这场战役虽然不像活捉日本天皇表弟那样具有象征意义或知名度。
但在误判敌情,敌人武器装备还十分精良的情况下,我军还能将其全歼,说明我军士兵的战斗意识已经不可小觑,往大了说,这就是我军战斗力提升的一个标志。
随着战争的进行,我军和日军过了相持阶段,反败为胜的局面指日可待。
1942 年,包森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了日军的伏击,在激战中,不幸中弹,身受重伤。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包森虽然被转移到安全地带,但他的伤势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牺牲时年仅 31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