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悟12:区分目的与手段,是认知高手的核心思维

创业   2024-07-07 06:06   中国香港  

背景:

上周日,在读书会的分享活动上,一位来自亚马逊的伙伴问我,他问我对于播客的看法,以及我会不会选择播客。

我的答案是,这要取决于我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我是想成为一个IP达人,要获得更多的粉丝与流量,那么任何有助于IP塑造、影响力传播,以及触达与转化粉丝的方法和渠道,我都会去考虑。

如果我想专注于视频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达人,那么我就很难考虑播客这种方式。

是否选手播客,取决于我的目的是什么。

在这样的回答中,我借用了目的与手段的方法论去进行思考与解答。

播客,在我的思考中,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我想要什么。

判断一个手段是否会被选择,本身并不在于手段自身,而是在于我们的目的,因为只有目的明确了,我们才知道手段是否适合。

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手段,没有既要又要还要不断要都能满足的手段。

金融行业有个不可能三角形,高收益、低风险、流动性不可能同时满足。

在产品服务领域其实也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形,即便宜(经济性)、好用(质量好)、交付快(制造方便)。

感情这个层面也存在不可能三角形。

所以,没有任何手段是完美的,都要受到不可能三角形的制约。

选择,本身就是进行利弊的权衡,这个利弊不是指手段自身,而是对照于目的、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

推荐读物:

王嘉陵老师的《决策思维》,有里面有很多的观点与案例分析,就是在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段目标化所带来的问题。

强烈推荐这本《决策思维》,100多页的小书,用GPA&IPO模型,把决策质量与决策过程说得非常清楚

她说,当一个机会出现时,我们的思维容易陷入是非题的模式,一味地考虑是要抓住这个机会,还是放弃,而没有考虑这个机会是不是能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的最好方案?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案可以到达同样的目标?抓住机会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而非目标的本身。以某个机会为起点的思考,是常见的“手段目标化的陷阱”。

人们有时一旦接收到一个问题的框架,就迫不及待地跳进去埋头苦干,只想解决问题,而忘了目标;或者目标与手段不分,坚持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而非坚持目标本身并与团队一同提出更多、更新的、可以达到共享目标的方法。所有独裁者都是有理想的,只不过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那一种方法能实现理想,并坚持他们独有的方法,因此不能包容有共同理想但有不同做法,或能够提出更好方法的人。这就是犯了手段目标化的错误。领导应该以共享目标团结同路人,让人人都可以贡献达到目标最好的方法,而非以某个达到目标的方法来分出敌我。

启发:

以后,在做任何重大选择的时候,我们不要着急做决策,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目的是不是真正的目的,还是说另一个手段?

对照真正的目的,这些选择哪个更有利于目的、目标的实现?

秋哥谈职场
萤火虫书友会创始人,HRD出身的知识捕手,专注个人成长、职场发展和家庭幸福的图书、课程与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