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万年县委原书记毛奇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双开”处分。
毛奇2003年毕业后,直接进入江西省上饶市乡镇工作,从此开启了他在官场的快速晋升之路。
在此后的20年官场生涯中,毛奇平均每两年就升职一次,或者平调锻炼,最终在39岁时以青年干部的身份担任了万年县的县委书记。
从官场之路来看,39岁能当县委书记的人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纵观毛奇的履历,发现特别值得一说的有两段。
第一段是在2015年,那个时候他刚从县委常委副县长转任汪家乡党委书记,这个经历培养了他的独当一面,也给下一段预设了伏笔。
第二段是2017年,他从婺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调任共青团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党组书记,期间还挂任住建部人事司调研员。
调研员的经历给了毛奇多个岗位全面的锻炼和提升,为后续的升职做好了准备。
看到毛奇优秀的履历,我不由得想问:毛奇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呢?
我猜测有一种可能是,毛奇一直就是坏的,只是伪装成青年才俊,骗过了组织部门的层层考察,最后当上县委书记。
但是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组织部门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
毕竟,选拔和培养干部的过程中,品德和操守应该是最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毛奇是个好同志,只是在担任县委书记后,权力失去了制约,开始腐化堕落。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是否说明我们的监管机制出了问题呢?
为什么一个原本表现优秀的干部会在权力面前失足?
再深入想一想,感觉挺奇怪的。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毛奇每月至少要学习一次党课,甚至还要公开讲授党课,学习党的纪律处分条例。
这些内容他都知道,也都懂,但他为什么就不怕呢?这背后是否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如果只看能力和业绩,忽视了品德和操守,选拔出来的干部可能会有潜在的风险。正常的监督体系应该能够在早期发现并制止干部的不当行为,但毛奇的案例显然暴露了监督体系的不足。
其实不仅是毛奇书记,还有其他类似的案例也值得关注。比如,李秋平,1982年生,仕途与毛奇非常相仿,也在40岁左右升任县长。然而,他因猥亵女选调干部被查处。
这些案例反映出哪些深层次的问题?是干部选拔机制不健全,还是监督机制失效?
这这些青年才俊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早期的表现优秀,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重用。然而,一旦掌握了更大的权力,他们却没有经受住考验,最终走向了违纪违法的道路。
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被少数人滥用。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公众号希望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我将第一时间删除!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