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辉讲堂·古典记忆大讲堂」讲座回顾 | 文化自信系列——绘七五盛世风华·知申城艺术大美:中国画对待自然的方式

文摘   2024-11-27 10:36   上海  




     「相辉讲堂·古典记忆大讲堂」

  ——文化自信系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支持下,校研究生会围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方面,协同相关院系面向全校师生深入开展相辉讲堂之“四个自信”系列讲座活动,引领广大研究生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定四个自信,砥砺奋进前行

2024年10月29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复旦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会承办的“相辉讲堂·古典记忆大讲堂”之文化自信系列讲座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第五教学楼5301报告厅顺利举办。复旦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沈国麟教授作开场致辞,沈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复旦大学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并指出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致辞后,讲座主讲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翔则以“观察自然的另一种方式——谈谈中国山水画”为题,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欣赏与品鉴,带领同学们感受山水画中的哲学思想与人文情怀,向同学们展示了传统艺术在文化继承与发展道路中的广阔前景与无限可能










讲座精彩回顾

讲座伊始,陈翔老师首先从山水画与风景画这两个画种的概念入手,详细辨析了两者对待自然之方式的差异。陈老师指出,风景画偏重于对自然景观的再现,但这种再现是经过画家选择的、对自然风光中最符合画家审美的部分加以客观的再现。也即,风景画并非纯粹地描摹自然,而是在描摹中融入画家本人的审美品味。

而山水画则是画家感悟到的心灵景观,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借用而达成的、对自我的探索与反省。陈老师进一步阐释道,天人合一、物我齐一是中国传统天地观的基本构成,因此自然景观对于观者的意义不仅是向外的观察与解读、更是向内的探求和省察。也由此,中国传统山水画对绘画的基本要求是技道合一。相较于西方绘画技巧中色彩、明暗等部分的可分析性,中国传统山水画则有着自身特殊的术语,诸如笔墨,线条等。而这些不仅仅是对笔墨本身的要求、更是与对作画者的要求合一的。

紧接着陈老师论述了山水画对于时空的独特表现形式。山水画所表现的空间,绝大多数都是人得以生存与游历的地方,所以山水必须可望、可居、可游、要做到自然之美与人文痕迹的结合。而这种表现方式则类似于无人机的视野,同时囊括了空间与时间的跨度、将人的活动置于山水之间,从而达到于不局限于某一刻视野的审美效果。此外,山水也是作画者人格的投射,陈老师认为山水画是人们用来衡量自己的重要参照物,古人善于用具体的自然景象来比喻抽象的理念和情感,以期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达到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最后,陈老师总结了传统山水画的两点现实作用。其一是成教化、助人伦。借由自然山水形象的再塑造,传达和宣扬不同的思想意识与审美趣味;其二是用以文人自娱。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科之一,其间寄托了文人情怀、也是骚人墨客的精神陶冶。同时,传统山水画在人工智能AI图像处理的辅助下也能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陈老师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例,这幅中国山水画的里程碑在人工智能的还原下,演绎出了景物丰富、色彩绚丽的山水实景。并且通过对比AI技术生成的、以中西方画作为主题的实景图,也能较为直观地看出中西绘画艺术之间的特征与差异。

(向左滑动可查看更多图片)

在讲座的结尾,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岳娟娟老师向中文系系友陈翔老师赠送礼物,这份礼物由陈翔老师在复旦学习、生活的印记组成,结集成“陈翔复旦履痕”册,以此纪念陈老师的复旦时光与青葱岁月。讲座则在全体师生的合影留念中拉下帷幕。

(向左滑动可查看更多图片)



讲座感想精选

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硕第一党支部书记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2级硕士生 罗炜:

听完这场关于中国画对待自然方式的讲座,我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陈翔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本质区别,让我对中国画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抒发和人生哲学的体现。画家们通过笔墨、线条等技法,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心灵景观,借以探求和反省自我。这种天人合一、物我齐一的观念,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我也被中国画中蕴含的丰富寓意和深厚文化底蕴所震撼。无论是行旅、渔樵还是隐居等主题,都反映了古人的人生哲学和审美追求。而中国画的品评标准,更是将画家的综合素养和画作的气息意境放在首位,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格和精神的重视。

总之,这场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中国画的认识,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我意识到,要想走好未来的路,我们一定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3级硕士生 汪席远:

陈翔老师围绕着“中国画对待自然的方式”这一主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美育课。老师从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区别展开,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风格特点娓娓道来。从中我了解到中国画对待自然的独特视角,评画如评人、绘景同绘心,中国山水画在自然与人文间追求“技道合一”,令我感触颇深。这场讲座让我从全新的视角感悟山水画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涵育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未来,我们应该全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赓续中华文脉,结合所学知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出土文献中心2024级博士生 冯朗沨:

这个讲座聚焦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赏析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主题。中国山水画不仅展现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

陈翔老师将试图通过细致入微的解析,教授我国最早的品画方法:谢赫的“绘画六法”,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山水画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这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美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日新月异的AI时代,如何了解、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更能为上海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认为这场讲座必定能带给听众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体悟。透过对中国山水画的解读,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内在价值。这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上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希望通过相辉讲堂之“四个自信”系列讲座活动的开展,共同迎接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的到来,同时也使广大研究生能够从党和国家的非凡历程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奠定立身立业、自强强国的根基,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来源:惠风钟文

编辑:融媒体部 杨雨阳

复小研
复旦大学研究生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