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蓟州区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加强驻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选优派强、因村派驻、跟踪服务,不断压实驻村干部“选育管”全链条,推动资源、政策、人才向镇村一线聚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严格选的标准,人村相宜共谋村庄发展。按照市委组织部“先定村、再定单位”的原则,在选定派驻单位、村庄、驻村第一书记3个方面同时发力,为扶持发展工作开展夯实基础。坚持选准选实。结合上一轮经济薄弱村考核验收,紧盯村级组织建设、集体经营性收入等重点指标,对331个经济薄弱村再次全面评估,变“乡镇平摊”为“全区统筹”,遴选出192个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纳入新一轮扶持发展工作。坚持优中选优。严格对照市委要求,将政治素质、作风表现、农村工作经验等作为硬性条件,组织全区单位全员上阵,深入研判选派人选,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确保驻村第一书记选得优、下得去、融得入、干得好。坚持匹配科学。进一步梳理帮扶单位职能优势,因村制宜、科学匹配,将党政部门派到“弱村”,经济部门派到“穷村”,农口部门派到“产业村”,充分发挥出单位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提高选派精准度,激发驻村工作聚能效应。驻村帮扶3个月时间,第一书记们纷纷拿出了实招,助力村庄发展。比如,市农业农村委驻罗庄子镇第一书记协调开展“‘梨’不开您”爱心助农活动,利用一周的时间帮助村民群众售卖滞销红香酥梨、雪花梨12万斤。同时,打破传统“点对点”帮扶形式,立足最大限度发挥帮扶力量,全面摸排派驻单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政策、资源、人脉、视野等方面优势,统筹市区两级资源,建立形成区级乡村振兴资源库,并责成区级部门逐人联系、逐项对接,切实将政策、资源等承接到蓟州区,匹配到有需求的单位,推动一批产业项目、实验基地等落地蓟州。
丰富育的途径,多措并举提供智力支撑。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不断提升驻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能力。突出以老带新。为促进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安身更安心,更好地履职尽责,蓟州区第一时间组织召开驻村干部欢送会暨第一书记迎接会议,并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新老交流会”,交接工作、以老带新,促进扶持发展工作衔接有序。突出系统培训。在市委组织部全覆盖培训的基础上,着眼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能担重任的乡村振兴中坚力量,聚焦工作目标,精准设置课程,开展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五增五提升”指标任务和驻村干部管理制度为重点的培训班,讲清目标要求、纪律规矩,为驻村第一书记加劲赋能。突出融入经常。在各村级党组织,将驻村第一书记纳入每月“党员政治学习日”制度范围,开展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时,以乡镇为单位,由扶持发展工作队队长牵头,定期组织镇域驻村第一书记开展集中学习,对标市委要求的学习篇目,深入学习市区两级农业农村政策,不断提升驻村第一书记服务村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完善管的机制,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严格落实市委关于驻村干部管理的要求,不断压实派驻单位、乡镇党委和驻村干部责任,推动在村在岗、驻村驻心。加强作风建设。把严的要求贯穿驻村第一书记队伍管理全过程,严格岗位管理、严肃作风要求,常态深入镇村进行明查暗访、调研座谈,及时通报负面问题,推动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等制度落实。加强关心关怀。由乡镇统一安排驻村第一书记集中住宿、集中用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一方面便于相互交流村庄发展路径,探讨村庄发展难题,另一方面便于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帮助新任第一书记们驻村驻心,一门心思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加强考核质效。由乡镇党委、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对驻村第一书记制定的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逐一审核把关,并以此为重点考核指标,定期对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实绩考核,考核成绩反馈派出单位,引导发挥“后盾作用”,同向发力促进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