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九中第十一届课堂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纪实(二)
化学组、生物组
“三新”研讨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精耕细作,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化改革。深入开展学校优势学科培育活动,培养教学技能强、基本功硬的教师队伍,通过深入探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帮助教师精准掌握最新教学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融合《银川九中教学质量提升九大行动》框架,以第十届生化学科周为契机,生物教研组、化学教研组开展了“三新”研讨课。
化学教研组石志忠老师展示了一节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问题驱动式教学课——实验探究“苏打兄弟”的性质。石老师通过大量实验,详细讲解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以馒头为引入,组织学生分组实验,结合教师引导和演示,成功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课堂最后以侯氏制碱法结尾,不仅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化学教研组杨娟老师带来了一节钠的氧化物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兴趣实验引入,通过价态提醒,预测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杨老师的课程结构清晰,层层递进,最终建构了物质研究的基本模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物质研究思路。
生物教研组王甜甜老师首先以鸡蛋为材料导入新课,通过视频展示和学生讨论指出了细胞膜的三个功能,其次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自制教具构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组内交流分享,最后利用学案练习题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整节课内容循序渐进、形式贴近生活,学生积极参与,在把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师生之间良好互动。
生物教研组姚志兵老师以视频介绍病原体入侵后机体的免疫过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以连续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指出体液免疫过程涉及的细胞和细胞之间的关联,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构建体液免疫的模型并上台显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整节课知识脉络明显,内容由浅入深,在传统授课的模式之上又添加了许多学生活动,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和核心。
评课环节,副校长马亚鹏指出课堂教学的要义就是“激发兴趣,提高成绩”。教师要上好课,学生的参与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学生对学习的投入越多,成绩必然会节节攀高。
学校党委书记吕莉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对青年教师成长提出宝贵意见,“教师要热爱所教学科,投入才能有教学魅力;教师要钻研所教学科,认知才能让教学更洒脱;教师要关爱所教学生,用心才会有共鸣;教师要敬畏所执课堂,敬业才能让教学更加精彩。”
本次“三新”研讨课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银川九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也为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银川九中将继续秉承创新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字|生物教研组 化学教研组
图片|课程教学处
初审|代豫皖
复审|马亚鹏
终审|潘雪 李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