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老刘在家里休息,突发腰部疼痛,痛得他直打滚,又喊又叫的,即使是这大冬天,也出了一身冷汗,家人赶紧把他送去医院检查,确诊是肾结石引起的肾绞痛。
老刘纳闷,听邻居老王也说体检查出肾结石,但是一直不痛不痒,自己之前也没什么症状,这怎么一痛起来却要了命呢?是不是不痛就没事,痛的才需要治疗?
肾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结石的数量、大小和位置不同,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症状。那么,有哪些症状值得警惕,又该如何治疗呢?今天来聊一聊。
当身体释放出以下3种“信号”时,或是肾结石在形成,应及时就诊。
1.腰腹部疼痛
如果肾结石较大,在肾脏中移动度较小时,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症状,或是间歇性疼痛,多为钝痛或隐痛。
如果结石较小,在肾脏和输尿管中不安分地滚动,则会刺激产生剧烈的肾绞痛。这种突发性疼痛如刀绞般,从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放射至膀胱,让人难以忍受。有时候还会出现在大腿内侧,伴随有呕吐、出汗的现象。
2.尿频尿急、血尿
在肾结石早期,小结石移动的同时会刺激膀胱,引起尿频尿急的症状。如果在移动的过程中损伤尿道黏膜,则会伴随着血色的尿液排出,尤其是在体力活动过后。而当时间久了,结石刺激引起输尿管炎症、水肿等,会导致输尿管梗阻,则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
3.发热、怕冷
最后,在肾结石堆积较多的时候会导致出现急性肾盂肾炎,身体细胞受到病毒的感染,从而出现发热、怕冷等全身部位症状。
引起肾结石的原因复杂,多与遗传、机体代谢功能、饮食结构、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以下高危人群要多注意。
水喝得少、饮料喝得多的人
水喝得太少,会导致尿液中的钙质、草酸盐、磷酸盐等物质浓度过高,容易形成结晶,沉积下后形成结石。如果经常喝饮料,饮料中的磷酸盐、糖会促进体内钙质的排出,致使尿液中钙含量升高,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
身材肥胖的人
肥胖者往往偏好高脂肪、高嘌呤、高糖、高蛋白的食物,而这些食物都会增加尿钙、尿酸的排泄量,导致更容易患高尿酸血症,形成尿酸结石。合并有高血压的肥胖者,则多倾向于形成草酸钙结石。
经常憋尿的人
尿是人体肾脏排泄的废物,所含尿素等弱碱性,长期留在体内,与部分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的物质就是初期的结石。而且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酸无法及时排出,在肾脏中越积越多,也容易形成结石。
盲目补钙的人
生活中,老人、儿童以及更年期妇女需适当补充钙质,但有些人不仅吃补钙的药物,还喝高钙奶粉等,通过各种手段盲目补钙,当过量的钙质没有被身体利用随尿液排出时,就容易造成高钙尿。而泌尿结石中最常见的成分草酸钙的形成,与高钙尿密切相关。
对于以上高危人群,千万不要大意,若出现前文所说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尿常规等检查确认,必要时医生会建议进一步做X线检查或CT检查。
查出肾结石,无论痛或不痛,都需要尽快治疗。若不及时治疗,结石就会越来越大,长期如此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肾积水甚至肾衰竭、尿毒症等严重后果,所以一定要尽快采取措施。
1.药物或手术治疗
如果结石直径小于0.6cm,且无明显症状、无感染和肾功能损害,可先通过多运动、多喝水和服用相应药物排出。中成药在防治肾结石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以尿石通为例,它由广金钱草、鸡内金、车前草等中药配伍组成,具有清热祛湿,行气逐淤、通淋排石的作用,促使输尿管蠕动,增加尿量,帮助排出肾结石,且能预防结石复发。
如果结石直径在1cm或以上,则需要通过手术“碎石”后取出,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镜手术等,但术后5年的复发率较高,因此改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2.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
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包括一些豆类、芹菜、菠菜、卷心菜等蔬菜,同时还要避免咖啡、巧克力、红茶等的摄入量。
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皮、海产品、浓肉汤等。此外,还要少喝啤酒、白酒。
应限制高蛋白食物,少吃肉类,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增加粗粮及纤维饮食,如米麸能减少尿钙的排泄,降低尿路结石复发率。
3.多喝水
日常要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建议要足量饮水,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在身体低活动量的情况下建议成年男性每天喝水量1700ml,而成年女性则是1500ml。
改善生活习惯对防治肾结石尤为重要,无论你被结石困扰了多久,从现在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健康就在离你不远处!
声明: 本公众账号发布的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将妥善处理。
↓↓↓
在公众号回复“养生”,了解“冬季养生之道,养肾为先启新程”
一年四季养生小妙招,360°全方位防病保健 请点击http://t.cn/RuZlKDL
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了解“热门生活小妙招推荐,每天学一招,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