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一分,寿减一寸”,三招祛痰,从根源治痰

文摘   2025-01-30 09:45   河北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么

早上醒来嘴里又渴又粘腻

嗓子里总感觉有异物

咳不出也咽不下……

很多人把这种情况

称为有“痰”

关于“痰”,中医与西医的概念不一样,西医认为,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没有痰的。


中医把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与西医概念一样;而“无形之痰”在中医看来,是“随炁升降”的代谢产物,可以上达巅顶,下至脚底,内存于脏腑,外留于肌肤,可以导致各种病患。所以中医有“怪病皆责之于痰”,“百病皆因痰作祟”之说。

痰从何来

中医学认为,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其中又与脾的关系最密切。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之说。

脾为生痰之源

脾主健运,运化水液,是水液代谢的中间环节。在临床上,脾脏最怕受困,一是气困,二是湿困。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瘀而成痰。脾生之痰,痰色白稠厚易出,不需用力咳出,常称此为湿痰嗽,不称为咳痰。

肺为储痰之器

中医上常说:肺为储痰之器,因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肺气通于天,为娇脏,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袭,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

肾为生痰之本

因为脾阳根于肾阳,肾阳充足是脾阳健旺的根本。而脾阳健旺是正气内存的根本,正气内存则是邪不可干的保证。所以,在健旺脾阳的同时,要考虑是否存在肾阳不足之象,适当配入温补肾阳之品,如附子、肉桂、细辛、淫羊藿、吴茱萸等。

三招化痰!

招数一:饮食调理,源头化解

中医认为,“痰”的生成与脾胃功能失调、饮食不节有密切关系。因此,调理饮食是化痰的关键。

  • 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减少油腻、辛辣、生冷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 多摄入化痰食物:如梨子、柚子、蜂蜜等,这些食物具有润肺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有助于化解痰液。

  • 适量饮用茶水:绿茶、菊花茶、胖大海等茶水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作用,适量饮用有助于化痰。

招数二:穴位按摩,疏通经络

中医穴位按摩是化痰的有效方法,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达到化痰的目的。

  • 按摩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正中,用拇指轻轻按揉,每次5-10分钟,可缓解喉咙不适、化痰止咳。


  • 拍打云门穴:位于锁骨外端下缘的凹陷处,用掌心拍打或按揉,有助于疏散肺部痰液。


  • 按压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三寸处,用拇指按压,可健脾和胃、化痰止咳。

招数三: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化解痰液。

  • 呼吸操:通过深呼吸、扩胸运动等呼吸操,可以增强肺部功能,促进痰液排出。

  •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化痰。

  •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身体温暖,以免湿气过重导致痰液增多。

声明: 本公众账号发布的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将妥善处理。

↓↓↓

在公众号回复“养生”,了解“冬季养生之道,养肾为先启新程

一年四季养生小妙招,360°全方位防病保健 请点击http://t.cn/RuZlKDL

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了解“热门生活小妙招推荐,每天学一招,生活更美好

↓↓↓ 

每天生活小妙招
超实用的生活小百科、居家小妙招、日常健康养生常识、美味食谱、情绪管理、智慧语录、趣味知识、优美音乐、幽默段子、实用窍门、情调生活方式等分享交流,招招方便实用,让您的生活不再烦恼!快乐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