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7个部分、17000字,用时约需1小时,请谨慎阅读。
苏轼与卢仝
东坡先生相赞,明/释妙声
苏轼三大爱好:喝酒、抽烟、烫头,,,
错了!重来:
苏轼三大爱好:喝酒、饮茶、美食。
年轻时的苏轼喜欢喝酒,但属于又菜又爱的那种,酒量也就那么回事——按宋代高级米酒8-13度、苏轼能饮5合(gě,1合约等于2两),这么来看,苏轼的酒量,大约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一瓶啤酒的量。
中年以后,慢慢的,就喜欢喝茶了,特别是到了地方州郡任职后。
苏轼本人是儒、释、道三教融合得非常好的人——儒,是他的官衣;佛,是他的便服;道,是他的骨髓。苏轼结识佛、道中的高僧大德,比如长江流域的参寥子、佛印、杨世昌;比如岭南的吴复古,这些人,有闲功夫摆弄当时流行的煎茶、点茶,且能玩出花儿来——雅称“茶道”。苏轼与他们交往,基本上,也就是饮茶那点事,或者,以茶为媒。
苏轼这样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文坛之星,近千年来影响过很多人。然而,又有谁曾经影响过苏轼?单就饮茶那点事,唐人陆羽算是一位;唐人卢仝,算是一位。
且说卢仝。
卢仝烹茶图,明/仇英
唐才子卢仝(759-835;这是闻一多先生的生卒考证,本文采信),自号玉川子(玉川,中唐济源的代称),拥有卿相之才,却独守清贫,以致于需要好友韩愈时不时的接济。
卢仝,儒、释、道三通;爱酒爱钓爱喝茶;爱美人——对美女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审美情趣;爱朋友,得到朋友圈的高度认可与尊敬。苏轼,同样。
卢仝最大的文学成就:《春秋摘微》解《春秋》,易懂、无需靠“三传”!卢仝是个美男子,有个性,为人真实、有趣,能吧自己独到观察和感受写成诗,且诗风独特、诡谲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诗体——“卢仝体”。
相对“诗仙”李白,卢仝,更接地气;相对“茶圣”陆羽,卢仝,更加注重自身饮茶的感受。卢仝,是首先将饮茶饮出茶道高度的唐代诗人,被称为“茶仙”。仅一首茶诗,就影响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无数,颇受推崇。
比如,200年后的苏轼。
好吧,先请上玉川子卢仝那首茶诗的原作: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茶,之于卢仝,是闲适生活的标志,是真挚友谊的纽带,亦是创作灵感的媒介。茶之于苏轼,亦然。
苏轼之前,中国有两个著名茶人——陆羽、卢仝;同时代的蔡襄,与苏轼是宋代两位茶人代表。蔡襄类陆羽,苏轼类卢仝。
卢仝涉茶的诗作,其实不多,也就四首:《示添丁》“宿舂连晓不成米,日高始进一碗茶”;《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 其八 客谢竹》 “君若随我行,比有煎茶厄”;《忆金鹅山沈山人 二首 其一》“一片新茶破鼻香,请君速来助我喜”。而真正标题带“茶”的茶诗,只此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正是卢仝的这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苏轼对唐式煎茶、饮茶,及饮茶的感受,产生更浓的兴趣、玩味更多的乐趣。大概不夸张。在苏轼看来,此诗本身,有如神来之笔——苏轼一生创作的茶诗约80首(宋人最多),其中有近20首涉及到玉川子卢仝!苏轼涉及卢仝的茶诗,有不少被奉为茶诗中的经典。而且,苏诗中的茶典故均来自上面的这首茶诗。
苏轼,在其茶诗中多次化身卢仝、自比卢仝、感受卢仝、校正卢仝、笑话卢仝,,,是的,苏轼喜欢卢仝!
卢诗中的“睡正浓”、“军将打门”、“白绢斜封”、“三百片”、“纱帽笼头”等,都是苏轼茶诗中的用典来源。卢诗中的“七碗茶”,这种卢仝阶级渐进的饮茶感受,苏轼,涉及最多,特别是“七碗”中的第三碗——“搜枯肠”、第七碗——“清风生”,,,
苏轼对卢仝发生兴趣,当是与苏轼的那次济源行有关——公元1071年的重阳节前夕,苏轼在将要赴任杭州通判前,特意自京师开封绕道京西北路的孟州济源县,前来拜访一位他的前辈师友:傅尧俞。时,王安石变法已经开始。苏轼,与傅尧俞、司马光等是反对变法的。
苏轼在济源度过了一个愉快的重阳节;在傅尧俞的“钦之草堂”里,主客之间有过有过一次彻夜清谈,除了把酒论诗,私下里聊些对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看法,大概率会是有的。而济源,这方土地上的历史、人文、掌故啥的,“草堂”的主人想必也没少给客人“科普”(推测):清济与浊河、郭文的道、卢仝的茶、李愿的隐——苏轼涉“济”典故的诗文,均在1071年以后。
酝酿了一年,苏轼与“卢仝茶”的故事,终于开始——就从1072年、苏轼到任杭州通判后的那次“试院煎茶”讲起,,,
01 杭州 ∣ 苏轼:文字五千卷
卢仝烹茶图(局部),宋/钱选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
苏轼37岁,在杭州通判任上的第二个年头。王安石变法,已涉及科举制的改革,苏轼,是有抵触情绪的。
八月,新任杭州知州陈襄任命苏轼、刘㧑为本州秋季乡试的贡举监事,乡试试院就设在杭州凤凰山的中和堂。苏轼,由是得闲二十余日,时常闲坐于中和堂、望海楼,很是快适!
其中的某日监考结束,苏轼与刘㧑取水煎茶,来了一次唐代的煎茶道。苏轼记录下了这个煎茶的过程,细致精妙:
苏轼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延伸2:煎茶,始于中唐的一种煮水煎茶方式,由烹茶演进而来——煎茶在技巧和方法、器具使用、茶叶处理、水温控制、饮茶口感等方面更加注重,具有一定的仪式感。
延伸3:煎茶方法,首先将茶饼在文火上烤炙,散发清香后冷却;碾成粉末状,过茶罗;当水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时为初沸,投入少许盐;二沸如涌泉连珠状时,取出一瓢水,并将备好的茶末投入水中,绕沸水中心搅动;水三沸时势若腾波鼓浪,将取出的二沸之水浇点茶汤,止沸育花;当水再开,茶之末饽如雪似花,满室茶香——来自陆羽《茶经》的记载。
02 杭州 ∣ 苏轼:借与玉川生两腋
卢仝烹茶图(局部),宋/钱选;乾隆跋
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
苏轼38岁,这是他在杭州通判任上已是第三个年头(这一年,苏轼始识晁补之),这年的苏通判协助太守陈襄修复钱塘六井,在常州、润州赈灾。
这年的秋天,八月,苏轼寻步杭州下辖富阳县的风水洞,去年才尝试开始词创作的苏轼同志,作词:
临江仙 · 风水洞作
层巅馀落日,草露已沾衣。
上阙,苏轼以道家的眼光照见自然(四大:道、天、地、人),及对“风水洞”清幽景物描写。下阙,则是苏轼借助卢仝的典故自抒所感,及出洞后所见。“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是想象、是夸张,苏轼化身卢仝,隐隐流露出,苏轼超脱的审美趣味,及对人生自由境界的追求。
03 杭州 ∣ 苏轼:且尽卢仝七碗茶
卢仝烹茶图(局部),宋/刘松年
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
探访风水洞的一个月后,九月九日(一说六月六日),苏轼生病了,告假独自游览西湖边上的净慈、南屏、惠昭、小昭庆等几个寺庙,后至报恩院,在饮得七盏浓茶后,精神好许多,作诗:
苏轼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诗后,苏轼自注:“是日净慈、南屏、惠昭、小昭庆及此,几饮已七碗。”七碗,是卢仝饮茶的最高境界。
这天的苏轼,遍游佛寺,兴致勃勃,把自己比作维摩菩萨,又比作谢灵运,饮得七盏浓茶后,自感腋下生清风,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看样子,药也不用吃了。
延伸2:1074年,苏轼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随后,升任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1075年,苏轼密州灭蝗,作《江城子 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1076年,王安石罢相,中秋,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04 徐州 ∣ 苏轼:笑玉川两腋之卑
烹茶图(局部),明/唐寅
公元1077年,熙宁十年
苏轼42岁,由密州知州调任徐州知州(四月;权徐州知州,是代理知州),七月黄河决口,八到十月,苏轼领导徐州军民抗洪成功,徐州城得保。
这年的夏季(推测——抗洪之前),时任京东提刑使、节度镇守徐州的李清臣(字邦直;职位比苏轼高上半格吧),在徐州城南、晚唐诗人薛能建亭的旧址上,复建“阳春亭”。完工后,李清臣邀苏轼、苏辙等人一起登亭赏玩。期间,清风徐来,众人皆爽。苏轼便与弟弟苏辙,及吴彦律、舒尧文、郑彦能五人,便以“风”字为题作赋,苏轼部分的全文如下:
苏轼
贤者之乐,快哉此风。
虽庶民之不共,眷佳客以攸同。
穆如其来,既偃小人之德;
飒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
若夫鷁退宋都之上,
云飞泗水之湄。
寥寥南郭,怒号於万窍;
飒飒东海,鼓舞於四维。
固以陋晋人一吷之小,
笑玉川两腋之卑。
野马相吹,抟羽毛於汗漫;
延伸:“快哉亭”事后,李清臣就调回京师开封。之后的“乌台诗案”中,就是这位李清臣提供的他与苏轼间的唱和诗作,而成为苏轼被定罪的重要依据。沈括,只是个背锅侠。
Plus
亦在本年,苏轼、苏太守受明州奉化一个叫媚川的人的请托,为其祖江瑶柱立传。
话说这位江瑶柱是位性情温和、内外兼修且德行很好的人,年幼稍稍长大时,生得一副颀长、白皙、光滑的美姿仪,且身形圆直如柱——以宋代的审美,这,必是个罕见的美男子。江瑶柱父亲的好友庖公惊异,夸赞道:我阅人无数,你儿的资质之美像过去人们梦想中的玉川子一样;也像是瑶柱(玉饰的琴柱)一样漂亮!于是,他的名字就叫瑶柱。
有意思的是,媚川本人名字中的“川”字,也必然是“玉川子”的“川”;不仅如此,媚川还为他的大儿子取名“添丁”——玉川子卢仝的儿子叫卢添丁。这么看起来,卢仝自然是拥有一副美姿仪,且在民间,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呵呵。
显然,此文是苏轼的应酬之作。全文较长,仅截取个关联片段,乐呵乐呵得了:
…性温平外悫(què,恭谨)而内淳。稍长,去襮颣,颀长而白晰,圆直如柱,无丝发附丽态。父友庖公异之,且曰:「吾阅人多矣。昔人梦资质之美有如玉川者,是儿亦可谓瑶柱矣」。因以名之…
05 徐州 ∣ 苏轼:况逢孟简对卢仝
卢仝烹茶图(局部),明/丁云鹏
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
苏轼43岁,他在徐州知州的任上已是第二年,本年,他在修建了黄楼。也是本年,王安石再次罢相。
九月的某天,忘形之交的道潜与苏轼共坐于徐州的虚白斋(苏轼徐州官邸的室名?)。道潜和参寥子是同一人,是苏轼的方外好友。苏轼说,你就是潜伏在和尚圈的道士,给你改个名儿——就叫“道潜”吧!于是,于是世上就多了一个叫“道潜”的和尚道人。
虚白斋闲扯淡期间,有人送了几条鱼给苏轼,苏轼命人把鱼放生。于是,道潜便以此为题,作诗六韵,其中有“使君事道不事腹,杞菊终年食甘美”的句子,吹捧苏轼。苏轼随后依原韵和诗:
次韵潜师放鱼
法师说法临泗水,无数天花随麈尾。
劝将净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
这次,唐才子卢仝与杜甫,神奇的在苏轼的诗中碰面了,一个是茶仙;一个是诗圣。然而,时人对待俩人的态度却有所不同:孟谏给卢仝寄新茶,是友情;杜甫却曾遭到安史兵丁的欺辱,无关友情。
诗中,苏轼真正想要表达的是:道潜兄,我没你说的那么高尚——“事道不事腹”。别人送来的鱼,恰如当年孟谏寄给卢仝的茶,岂能辜负别人的一番美意。你是知道的,活鱼是放了;死鱼,你和尚自是没吃,我老苏,还是吃了滴!杜甫当年遭到欺辱,自己都敢说。何况某家只是吃条鱼呢,怎么就说不得了?不许谬赞!我是“事道也事腹”,别光捡好的说呀!呵呵。
06 徐州 ∣ 苏轼:玉川狂直古遗民
卢仝烹茶图(局部),明/丁云鹏;乾隆跋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
苏轼44岁,这是苏太守在徐州任上的第三个年头。本年,王安石虽然罢相,但朝廷仍然由“变法派”在推行新法。
苏轼在徐州抗洪抢险保住了徐州城,这是一大政绩;发现徐州有石炭(煤矿),是另一大政绩——对于徐州有4000个“产业工人”的炼铁行业来说,无疑,解决了原本需要伐木烧炭、再炼铁的替代品——宋代的炼铁工艺,很费木炭,而烧炭又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习大大说“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苏轼,守住了宋代徐州城的绿水青山——苏轼是不是穿越回去的。
苏轼有了点政绩便狂,欲学李白,要杀人,作《石炭》诗:为君铸作百鍊刀,要斩长鲸为万段。还好,有点隐晦,没有明指那些变法派的人。他的二把手——徐州通判,田国博(国子博士,名字无考)也作了一首,或者和了苏领导一首(诗没找到),然后拿给苏轼看,嚯,火爆!直接有“铸剑斩佞臣”的句子。
本年三月份,苏轼又和田国博一首:
千里妖蟆一寸铁,地上空愁虮虱臣。
玉川子卢仝曾作长诗《月蚀诗》,月蚀即月食,原本乃自然天象。卢仝认为,之所以月亮没了,是天上蛤蟆给吃了——卢仝是借助月食天象,讽喻中唐朝廷中的宦官奸佞小人。
苏轼:卢仝说得对!
有了属下的精神支持,苏太守就更敢说了,直接欲拿自己徐州冶炼的“一寸铁”,去干翻那些遍地都是的蛤蟆(千里妖蟆,指各地执行新法的变法派)。
以为,人家都是傻子吗?苏同志!政*治上也太不成熟了吧。
四个月后,这首诗,成了“乌台诗案”中,苏轼罪证中重要的一条。
07 惠山 ∣ 苏轼:颇笑玉川子
卢仝烹茶图,明/仇英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
苏轼44岁,四月,和田国博《石炭》诗一个月后,代理徐州知州的苏轼同志,调任湖州知州(任期1079年4月29日至7月28日)。徐州是上州,湖州是中州,似乎是降职了(实际不然,苏轼是“权徐州知州”,而此前的密州属于下州,若从密州到湖州,是正常的升迁),心情自然不怎么好。苏轼在赴任湖州的途中,拐了趟无锡的惠山。
惠山,五年前作杭州通判时,是来过的。这次,同行的两位是弟子高邮秦观和杭州诗僧参寥子。
苏轼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即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苏轼三人在惠山的林间,取山泉水烹茶,光线透过明窗照在紫色的茶盏上,茶汤的色泽和味道,那叫个绝!苏轼自认为:人生就是睡觉和吃饭,吃饱了就都不想了。“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的“三百月”,是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是指孟谏议给寄过来的三百饼茶,意即玉川子卢仝爱茶到了痴迷的程度,饥肠辘辘还要首先侍弄这些茶。
这时的苏轼已经开始厌倦体制化了的官场,更愿意与秦观、参寥子这样官场外闲散的人相处,或者,像这山中人一样,睡起看山花、独自品茗,也挺好。
三个月后,“乌台诗案”事发,七月二十八日苏轼湖州被捕,之后被押往开封东澄街御史台牢狱,直到年底的腊月二十八日定案出狱。
08 黄州 ∣ 苏轼:玉川先生真可怜
玉川煮茶图(局部),明/丁云鹏
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
苏轼45岁,他刚刚历经130天的牢狱生活,还好,小命保住了。正月初一,正值家家户户过新年之时,苏轼,却要与长子苏迈离开京师开封。在与弟弟苏辙在陈州见面三天之后,继续南行。二月一日,苏轼抵达黄州,暂居于定慧院(二月-四月)。
本年春天,苏轼身体有恙,心情不怎么好,也有点思念远方的亲友,以及,京师开封城外洪福寺这个季节赏花的美女们。暮春,苏轼到距此不远的另一座寺院——安国寺溜达溜达,寻开心:
苏轼
病过春风九十日,独抱添丁看花发。
出狱90天后,苏轼在黄州作得此诗。看起来,整个这年的春天,苏轼都是病病殃殃的——显然,这与牢狱生活、与巨大的精神打击不无关系。
苏轼在这首安国寺寻开心的诗中说卢仝“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讲述的是卢仝贫病交加、无钱买酒、抱子赏花的窘境——已经不是调侃了——这TM不就是自己当下的处境吗?!
苏轼诗末的“添丁”,本是卢仝儿子的名子——卢添丁一岁时,母病、没奶吃,常常饥哭;卢家也无余粮。尽管如此,卢仝依然能够调侃好友韩愈——“时时醉饱过贫家”。是一种乐观——苦中作乐呗。
苏轼抱着儿子苏过安国寺看花发——此时的苏过也就四五岁吧,苏轼对比卢仝,又自比卢仝,想想卢仝的不幸,再想想自己过往的美好,心情,自然也就畅达许多。
09 黄州 ∣ 苏轼:两腋清风起
玉川煮茶图(局部),明/丁云鹏
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
苏轼45岁,居临皋亭,有人将黄州东门外的50亩坡地交与苏轼开荒种地,苏轼作《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有趣的是,晋代轵人郭文自称“野人”;苏轼也喜欢这个人)
本年,在黄州东坡自建草房的间隙,苏轼不辞百里,去长江对岸的鄂州(今武昌)大冶县讨来了茶种(用诗跟东方山中寺庙里的老方丈换来的),种在雪堂边,是谓“桃花茶”(紫茶,一种长于紫竹林中的罕见野茶),苏轼作得《水调歌头》词一首:
苏轼
我欲上蓬莱。
词的上阙是说,几场春雨后,前夜又打过惊雷,建西茶山上茶芽争相吐翠一派生机勃勃。茶人将指头的嫩叶采下,将带着新鲜的雨露和云雾的嫩叶捻制成紫云般的茶饼,再将茶饼置于茶碾中制成点茶用的粉末——轻轻地摇动茶碾时,飞起绿绿的茶粉,很美。
下阙是说,客人来了,不管是老龙团(茶饼)、还是真凤髓(茶粉),随便哪种,只要到了兔毫盏里,霎时,舌尖尖上的美妙滋味就上头。叫醒青州从事,一起整上这好茶,原先的睡魔马上就退去了。大概齐,整了七盏,苏轼两腋习习清风起,自感像卢仝一样飘飘欲仙了——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回播一下卢仝的原话:“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呵呵。
延伸:1082年,苏轼自建的房子建成,时,大雪,因而取名“东坡雪堂”;取号“东坡居士”。从此,他叫苏东坡。这一年,苏轼作得《赤壁赋》、《后赤壁赋》;写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诗《戏陈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正月二十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1082年是苏试作品的巅峰年。
10 黄州 ∣ 苏轼:清风击两腋
事茗图(局部),明/唐寅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
苏轼48岁,到黄州,已是第四个年头了。这年,王朝云为苏轼生了小儿子苏遁(9月7日),苏轼希望儿子愚钝一些,他本人就是因为太聪明而误了一生(《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黄州期间,官场上的朋友都躲着他,来往的,基本是官场外的人士,不多。比如:周安。
六月上旬,苏轼在黄州东坡的山麓散步,偶然发现一小片野生的茶树,苏轼便带着孩子们采摘野生茶树上的嫩叶。回到“雪堂”,亲自、严格按照宋代的烘焙方法制茶,并将亲手制作的茶叶分享给孩子们的周叔叔。这个采茶、制茶的过程中间,苏轼作得《寄周安孺茶》。孺茶,有两重意味:一是茶树的嫩叶,二是嫩叶是自家的小毛孩摘得的——孺子采孺茶。
《寄周安孺茶》是首60韵、120句的长诗。前12韵,讲述的是中国的茶史、茶人、茶事、茶道;后面是苏轼本人的“茶史”,苏轼对茶的观察、认知、理解;后12韵,是苏轼带着着孩子们采茶、制茶及饮茶的体会、见解和感悟。此诗是苏轼本人的茶道诗。基本上,也是茶诗中的史诗!
自采、自制,茶成,一个炎热的午后,睡足后的苏轼北窗下煎水点茶——自品:满瓯的茶乳,一瓯,又一瓯,,,大约是七瓯,感叹:人世真局促!而“我”,意爽飘欲仙。
这,大概就是苏轼认可并推崇的唐才子卢仝饮茶的最高境界——“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只不过,这次的腋下“清风”,苏轼的力道强劲——“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搁到现在,那基本就是火箭推进器了:
苏轼
为问刘伯伦,胡然枕糟曲。
延伸:本年,苏轼将自己去年所作、未尝轻出以示人的《赤壁赋》亲笔手书一份,分享与他的前辈师友——傅尧俞。并且说:“钦之爱我”。此赋苏轼手迹的长卷流传至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么来看,交一个靠谱的济源朋友有多重要!
11 黄州 ∣ 苏轼:病腹难堪七碗茶
玉川先生煎茶图,宋摹本/佚名
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
苏轼49岁,在黄州,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四月,苏轼将要离开这里,经庐山赴任汝州团练副使。本年苏轼庐山作得《题西林壁》(4月);一岁的苏遁夭折(7月28日,金陵舟中),请求暂不去汝州,到常州居住;后与王安石相见于金陵蒋山,也曾与秦观再游秦观的老家高邮。
本年春天,还在黄州时,一个午后,苏轼一觉醒来,肚子还是难受。喝点茶吧,恐怕也整不了卢仝七碗了!也罢,继续看看门前卖花吧:
苏轼
贫无隙地栽桃李,日日门前看卖花。
12 淮安 ∣ 苏轼:玉川子是也
茶歌,明/文征明
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
本年,苏轼与秦观同游秦观的老家高邮的途中(推测),在今天淮安的盱眙县,苏轼醉酒后点评李白,以及学李白的那些人、那些事——
苏轼说:李白的诗,飘逸绝尘,无人可比。不过呢,太过随意。尽管如此,诗风学他的人,又达不到他的高度,这个人,就是玉川子卢仝,不过呢,卢仝的诗也还不错!
随后,苏轼又列举、点评唐代的狂人李赤,说他律准,但用力过猛。说到崔颢,豁达不如李白,所作的《黄鹤楼诗》也还凑合。而世俗中的李白,大概与一个叫徐凝的有的一拼。呵呵。延伸:徐凝,唐睦州人,宪宗元和中即有诗名,后游于京洛,竟无所成。后归故乡,悠游所终。与白居易、韩愈有交往。
苏轼其实还是肯定卢仝和崔颢的,特别是卢仝。卢仝和李白,一个是“茶仙”;一个是“诗仙”,都有那么几分道家的“仙风道骨”——苏轼,也有。
李白诗飘逸绝尘,而伤于易。学之者又不至,玉川子是也,犹有可观者。有狂人李赤,乃敢自比谪仙,准律,不应从重。又有崔颢者,曾未及豁达李老,作《黄鹤楼诗》,颇类上士游山水。而世俗云李白,盖当与徐凝一场决杀也。醉中聊为一笑。
13 应天 ∣ 苏轼:习习还从两腋生
撵茶图(局部)/宋,刘松年
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
苏轼50岁。本年,38岁的宋神宗去世(3月5日),10岁儿子赵煦即位(宋哲宗),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四月,苏轼到常州的阳羡买田;五月,出任登州知州(七品;五天);九月,升任礼部郎中;十二月,升任起居舍人(六品)。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于此年。
苏轼选择阳羡买田,其中的一个因素,怕是与卢仝有关——当年,卢仝就是喝了孟谏议寄来的阳羡茶,才有了那首苏轼常常提及的那首经典茶诗——或许,只是巧合。
本年,年长苏轼9岁的友人蒲传正,来信说自己晚年学道,有所心得,已开始隐居生活了,地点就选在你老苏的家乡——峨眉山。苏轼知道,这家伙以前荒于酒色、生活奢靡(此人曾开创了宋人洗澡的六种新方式)。已身在帝国南京应天府(今商丘)的苏轼,给蒲传正寄去象征着简朴生活的蕲簟(竹席)。蕲簟,应当是苏轼离开黄州时,采购于黄州附近蕲春的特产。苏轼告诫老蒲:一要慈,二要俭:
苏轼
习习还从两腋生,请公乘此朝阊阖。
这次,苏轼一首诗中用到两个济源典故。诗中说“公家列屋闲蛾眉”,用典来源就是《盘谷序》里韩愈说李愿“列屋而闲居”;诗中结尾处的“习习还从两腋生,请公乘此朝阊阖”,则是苏轼借着卢仝饮茶的最高境界——习习清风生,祝愿蒲传正好好修道,能乘着这“清风”,朝着得道升仙的方向奔去。对比卢仝的“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异曲同工。
隐居,是李愿的处世方式;饮茶,是卢仝的精神享受,都是某种修为。李愿及蒲传正的这种隐居生活,其实也是此刻苏轼本人的理想。而卢仝的得道升仙之道,真便宜!七碗茶而已。
14 宿州 ∣ 苏轼:堪笑荒唐玉川子
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
这一年,大约在秋天,50岁的苏轼在前往京师开封就任礼部郎中(12月,再次升任起居舍人,六品)的途中,在宿州的灵璧县,偶然结识的一位谢秀才,聊得来,便把随身携带的竹几(竹夫人)赠送给了这位谢秀才。还发了通感慨,啥都是身外之物!目下,对我老苏最有用的也就是那根木头手杖(木上座):
苏轼
堪笑荒唐玉川子,暮年家口若为亲。
此诗,表达了此时的苏轼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希望回归田园,追求内心的自在、平静与真实。最后两句,苏轼以幽默的口吻,自嘲地说自己像“荒唐”的玉川子卢仝一样,但在晚年,家人的重要变得愈发明显。
15 开封 ∣ 苏轼:觉凉生,两腋清风
斗茶图(局部)/明,唐寅
公元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
苏轼52岁。去年,变法的王安石、反对变法的司马光相继去世;苏轼本人于去年的九月已升任三品的翰林学士、知制诰。本年八月,苏轼又成为宋哲宗的老师(经筵侍讲)。
回到京师开封后苏轼,工作之余,豪华版的生活方式也再次开启了。本年,应该是夏天,作于开封的这首《行香子·茶词》(一说,此词作于此后的杭州太守期间),似乎透露了这一点:
苏轼
略从容。
这首词描绘了一次华丽的宴席(绮席)结束后,欢乐的气氛依然浓厚,酒喝完时(酒阑时),兴致仍然高涨。大家一起夸赞皇上的赏赐,刚刚又拆开所赐的茶叶,都是贡品——黄金缕、密云龙,好茶呀!
开始斗茶!
先斗水,“斗赢一水”,好似“功敌千钟”(钟,宋代的一种茶具容器)。斗茶之后便是品茶、饮茶,这种气氛下,不知不觉,也喝美了。这赶脚,像极了卢仝饮得七碗茶后的感受—— “觉凉生、两腋清风”——感觉到丝丝凉意从两腋生出,仿佛有了清风吹拂的夏日清爽之感。斗茶、品茶时,留下了红袖佳人服务着—— 就不必像卢仝那样“纱帽笼头自煎吃”了(“暂留红袖,少却纱笼)。
整个斗茶过程都有音乐与歌声相随,歌笙停止了,意味着本次斗茶活动结束了,这时的庭院和馆舍才变得宁静,人们也才略显从容了些。
宋人,真TM会玩儿!
延伸:斗茶,盛行于宋代的一种茶文化活动,在一个场所中,人们以茶会友,参与者通常通过使用特定的茶具,来比试茶叶的品质、点茶的技艺、茶汤的色泽等,以分出胜负。
16 开封 ∣ 苏轼:买羊沽酒谢玉川
坐听松风图(局部)/明,文征明
公元1088年,元祐三年
苏轼53岁,知礼部贡举。期间,有位叫李廉(字方叔,1059-1109;李廉曾于黄州拜谒、求教苏轼;苏轼称其文。)的旧相识,参加了今年的科举考试。很遗憾,不中。作为主考官的苏轼同志,阅卷时,甚至觉得字体、笔势都见过,在哪?是谁?没想起来。当然,“后门”也没开。李廉有才学、文章好,正常能中;即便不中,苏轼,其实是愿意开一开后门的。
李廉落第,自感没什么,依然能大笑。主考官苏轼反倒是觉得很惭愧,作诗送与李廉:
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
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
青袍白纻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
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苏诗中的“买羊沽酒谢玉川”中的“玉川”,本是玉川子卢仝,苏轼诗中则代称李廉。
话说当年,韩愈为不能敏锐发觉卢仝真正的所思所想,而上门卢仝家“买羊沽酒谢不敏”《寄卢仝》。苏轼借用此典故,并亲自“买羊沽酒”为一个落第举子“谢不敏”,自然,是重续佳话;当然,也是对李廉的尊重和看重。
苏轼之意,李廉能懂。
17 杭州 ∣ 苏轼:玉川风腋今安有
西园雅集图(局部)/清,丁观鹏
公元1089年,元祐四年
苏轼54岁。这一年,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已经告一段落了(元祐更化),同属保守派的“蜀党”与“洛党”之间内讧又起——新开始的“党争”,仍在不断地相互角力——我大宋,让这帮文人给折腾得不轻啊!
三月,“党争”中败下阵的苏轼同志自请外放,出任杭州太守。
十二月二十七日,苏轼游览西湖寿星寺时,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得到这个消息,特意赶到北山,以自己独特的“三昧手”手法为苏轼点茶。这位谦师妙于茶事,是个茶道高手。苏轼是18年前任职杭州通判时,就与南屏谦师结下深厚友谊:
送南屏谦师,并引
苏轼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苏轼见证了谦师炉火纯青的点茶技艺,使用特制的茶盏,品味了谦师好似茶汤,感叹:传说中的天台乳花看不见了,传说中玉川先生饮茶最高境界,习习清风生,也没人感受过——“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事实上是夸赞谦师点茶技艺的高超、茶汤的无与伦比,以及,饮后的飘飘欲仙之感。
18 杭州 ∣ 苏轼:明月来投玉川子
玉川先生烹茶图(局部)/现代,张大千
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
55岁的杭州太守苏轼,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开办传染病医院——杭州的工作顺风顺水。本年作诗《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本年初春,正在闽漕判官任上、负责福建贡茶转运的朋友曹辅,附上小诗,寄来了一饼福建壑源山的新茶。苏轼随即试着用微火煎煮一壶这壑源嫩嫩的新芽,真好茶也!苏轼自比“玉川子”(卢仝),饮得七碗茶后,自感习习“清风”生,连杭州的春天,似乎都提前到来了!苏轼随即以拟人的手法,和诗一首,以答谢意: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曹辅寄新茶的美意,恰如当年孟谏寄新茶给卢仝。卢仝接到新茶后,喜不自禁,随即便“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苏轼,也是这么干的。呵呵。对比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苏轼的诗,多了不少戏谑。诗中,苏轼更是将好茶比作美女,说“从来佳茗似佳人”。
此诗,是为一首宋代茶诗的经典。
19 ** ∣ 苏轼:惊破卢仝幽梦
“军将打门惊周公”诗意画
同样是收到友人寄来的茶,苏轼在答谢这个叫马子约的诗中,直接将自己比作卢仝,做的梦也是卢仝幽梦。这是苏轼未知创作年份及地点的一首诗作:
苏轼
惊破卢仝幽梦,北窗起看云龙。
与卢仝当年收到孟简寄新茶的情形非常接近:“绣衣直指”与“军将打门’类似;同样都是“白绢斜封”;送茶的“快递小哥”同样都打搅了两位的好梦,好在,是茶!拆完快递的反应,略有不同:苏轼,捧起来欣赏——北窗起看云龙;卢仝,则直接煎茶——纱帽笼头自煎吃。
20 杭州 ∣ 苏轼:缟裙练帨玉川家
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
苏轼56岁。正月,杭州知州苏轼的二把手、杭州通判杨蟠(字公济),奉议作诗《梅花》十首。苏轼,则和诗十首,其中的第十首,又提到了卢仝,无关茶:
秾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苏轼的用典来源于韩愈公元811年的二月份,在洛阳的公园里赏完李花后,疯疯癫癫地“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韩愈、张彻在卢仝家里云山雾罩地“瞎扯淡”,扯到了道家神仙谱系中的玉皇大帝,那感觉,有如从卢仝家又到了玉皇家。韩愈说:玉皇家“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帨无等差”,并且说这李花呀,“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没读过韩愈的《李花》,还真不好理解苏轼的《梅花》。
21 苏州 ∣ 苏轼:共把清风借玉川
烹茶图(局部)/清,陈洪绶
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
苏轼56岁,本年,将召回京师任吏部尚书。而朝廷中,关于是否重新将“变法”继续下去的小风,又悄悄地刮了起来。
俩跟着章惇干的“变法派”的“老同学”:黄安中和林子中(苏轼1057年的进士同年;章惇也是),给苏轼发去微信,欲了解近况,表示“关心”,顺便,探探口风。苏轼时在苏州,在给“老同学”的回信中表示:我老了,心灰意冷,但隐于江海间的意志依然坚定,工作上,也愿意像苏州、杭州滋养白居易那样在地方州郡工作——苏轼自比玉川子卢仝,说呀,那些地方上的人,也都愿意我回去呢:
次韵答黄安中兼简林子中
老去心灰不复然,一麾江海意方坚。
那堪黄散付子度,空羡苏杭养乐天。
病肺一春难白酒,别肠三夜绕朱弦。
群仙正欲吾归去,共把清风借玉川。
果然,上任吏部尚书不多久,八月,苏轼外放,到颍州任太守(六个月)。
延伸:1092年,苏轼被召回,任兵部尚书(这是苏轼平生最大的官)俩月后,转任吏部尚书十个月,之后,外放扬州太守六个月。1093年9月,高太皇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苏轼外放定州太守(任期:1093年8月-1094年润4月)。
22 惠州 ∣ 苏轼:书玉川子诗论李忠臣
卢仝诗集,清版
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
苏轼59岁。本年(四月),亲政后的宋哲宗虽只有18岁,可认定他爸——宋神宗当年的“变法”是对的。这样,改元绍圣(就是前面提到的李清臣给出的主意),意即照他爸那套来!这样,主张变法的章惇为相,对死不悔改的“老同学”(1057年的同榜进士)苏轼,丝毫不客气——发配岭南!先英州(四月);没俩月(六月)、人还没到,再贬更远一点的惠州(十月到);惠州三年后,直接贬到了海南岛。
本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日,这天是苏轼被贬惠州的第52天。苏轼重读玉川子卢仝的《月蚀诗》,关于何为忠臣?苏轼,做了点思辨和思考:
玉川子《月蚀诗》云:「岁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娄生,覆尸无衣巾」。详味此句,则董秦当是无功而享厚禄者。董秦,本忠臣也。天宝末骁将,屡立战功。虽粗暴,亦颇知忠义。代宗时,吐蕃犯阙,徵兵。秦即日赴难。或劝择日,答曰:「君父在难,乃择日耶」?后卒污朱泚伪命,诛。考其终始,非无功而享厚禄者。不知玉川子何以有此句。绍圣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此文原名:书玉川子诗论李忠臣)
话说这位董秦,唐代的北京人(幽州蓟人),肃宗时,因战功而赐姓名:李忠臣(716-784)。代宗时,历任汴州刺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此人性贪残好色,将吏妻女多被诱胁以通之;不识书、不喜儒生。朱泚造反,李忠臣出任伪司空、兼侍中,败后,被诛。
卢仝讽喻时政的长诗《月蚀诗》中有提到董秦——“岁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娄生,覆尸无衣巾”,苏轼,仔细研读后,觉着卢仝是在说,董秦这个人是个“无功而享厚禄”的家伙。苏轼考证后认为,董秦不是“无功而享厚禄”的人,并且,不知道玉川子为什么这么说。
Plus
徐积,字仲车,古之独行也,于陵仲子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此一反也。耳聩甚,画地为字,乃始通语,终日面壁坐,不与人接,而四方事,无不周知其详,虽新且密,无不先知,此二反也。
23 惠州 ∣ 苏轼:玉川子作月蚀诗
卢仝诗集,明版
公元1095年,宋哲宗绍圣二年
苏轼60岁,这是被贬惠州的第二年。某日,手头上的卷《玉川子诗集》又翻到了卢仝那首《月蚀诗》,联想到前辈师友梅尧臣曾作过《日蚀》诗。卢仝认为:月蚀,是月亮中的蛤蟆吃的;梅尧臣认为:日蚀,是太阳中的三足鸟吃的。
苏轼认为:有道理!
苏轼引用《战国策》的话:“日月辉于外,其贼在内”。以为,苏轼在说月食、日食的自然现象和宋代的科学观。实则,苏轼借此又在讽喻当下的时政。唉,可爱的苏老头!
24 惠州 ∣ 苏轼:书卢仝诗
玉川图(局部)/明,文征明
公元1094-1097年,绍圣元年-四年
这是苏轼被贬惠州岁月,爱酒的苏轼喜欢爱酒的卢仝;喜欢卢仝的诗,但也常常处于思辨之中。就比如,卢仝的诗——
贤名圣行甚辛苦,周公孔子徒自欺。
其二
天下薄夫苦耽酒,玉川先生也耽酒。
薄夫有钱恣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
有钱无钱俱可怜,百年骤过如流川。
其三
上帝板板主何物,日车劫劫西向没。
自古贤圣无奈何,道行不得皆白骨。
白骨土化鬼入泉,生人莫负平生年。
何时得去禁酒国,满瓮酿酒曝背眠。
苏轼借卢仝的诗,对比自己的昨日、今日、明日,是做了一些思考的。特别是自己被贬岭南的处境,不过,已活得通透的苏轼,看似在纠正卢仝的“错误”,实际上,是一种对生活的旷达:
25 儋州 ∣ 苏轼:枯肠未易禁三碗
林榭煎茶图(局部)/明,文征明
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
苏轼65岁,他仍在海南的儋州,五月十九日(一说在春天),潮州的吴复古(字子野,号远游)来了,给苏轼带来了好消息:24岁的宋哲宗死了,他的弟弟赵佶(宋徽宗)即位,项太后垂帘听政。项太后与高太皇太后一样,不希望瞎折腾,这就意味着这帮“元祐党人”将会被重新启用。对于苏轼,也将意味着即将北归。
三年来,儋州这个地方,苏轼,想要离开。如今,他就要离开了,又似有不舍。
深夜之际,明月升起,他依然难以入睡,喝茶呗——不愿打扰吴复古,毕竟,老先生比自己还大了30多岁,而且那么注意养生(延伸:1096年,苏轼被惠州时,就是这位吴远游追随苏轼的脚步也来到了岭南,并且给苏轼带来了王屋山的一种神草——墓头回草,帮助苏轼改善身体状况);也不愿打扰苏过,也睡了。
这样,垂垂老矣的苏轼,独自一人提着小木桶从一里之外的大水江(今名北门江)取来活水,也取来月色,煎茶品茗,而且是深夜独饮。如今,他就要离开了。
深夜饮茶,这必将是个不眠之夜,在长短不一的打更声中,苏轼,为我们写出了这首句句皆奇、字字皆奇(杨万里语)、清灵绝美的茶诗: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茶本开门七件事之一的俗物,诗人会融入明月、松风,,,又很雅!李白是“邀明月”,苏轼直接把“月”装小桶里拎回去了;卢仝是“三碗搜枯肠”,苏轼则“枯肠未易禁三碗”。这一夜,苏轼、苏老爷子分明就是“诗仙”李白和“茶仙”卢仝的合体,,,
26 虔州 ∣ 苏轼:枯肠五千卷
东坡像,宋刻清拓
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苏轼66岁,北归的途中,在虔州(今赣州),偶然结识一位叫吕倚的人,这位吕倚,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读书与写诗,喜欢收集些古今字帖,然而生活贫困,甚至食不果腹。苏轼对这位老者的境遇表示同情,希望有人能帮帮他:
苏轼
如翁有几人,薄少可时助。
扬雄老年无子,冯衍怀才不遇,大概率这位老先生也是如此。苏轼又用卢仝的典故——“枯肠五千卷”,表示吕老先生虽生活贫困,还是喜欢喝上两三碗茶,然后撑肠拄肚写诗,时常能有贾岛等那样的好诗句出来。对于这样的老者,苏轼很是同情,希望能有几个人时常资助下这位吕倚,正像当年,韩愈对卢仝的资助——“时致薄少助祭祀”。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壮志未酬,也不得不一声叹息!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一种解脱、一种旷达。不是京师开封,不是徐州,不是杭州,而此三州,恰恰是苏轼漂泊不定的人生中,最为惨淡的被贬时光。
幸而,三州时光,总有那么一丝来自玉川先生的精神慰藉。
两个月后,苏轼仙逝……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茶道基础理论》《史上最美茶诗》《茶道巨匠》,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即将出版。
《人类茶简史》:全球饮茶者的“入门第一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一览数千年浩瀚神奇的人类茶文明,号称是最通俗又最有历史高度的茶史书籍。从诞生到起源,从发展到兴盛,从普通饮品到精神世界,从极致到简化,从衰弱到全球化,一览伟大恢弘的数千年茶叶发展史。
《史上最美茶诗》:这是一部囊括世界经典茶诗的茶诗集,全书28万字,文档页数700页。该书遴选了全球一万多首茶诗中最具代表性的100首茶诗,包括了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国的经典茶诗。每首茶诗进行注释、翻译和赏析,并于其中阐述了创作背景、人生旅程以及灿烂辉煌的茶文化知识。而浪漫和诗意,是这部茶诗集天生就有的独特魅力。
《茶道巨匠》:原名《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深入挖掘人类茶史上熠熠生辉的十位茶史巨匠:陆羽、皎然、杜育、卢仝、苏东坡、宋徽宗、朱权、村田珠光、千利休、冈仓天心,寻找他们活灵活现的人生历程,更是尝试发掘巨匠生命中的孤独与探索,以有趣的角度娓娓道来。
官方公众号:伟大的茶。
专用学术邮箱:925063232@qq.com。
苏迷的聚集地,茶友的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