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深层秘密:分层结构理论

文摘   文化   2024-11-05 08:01   广东  



《茶道分层结构理论》



文/逍遥哥



茶道分层结构理论,是茶道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分层结构,主要包含茶道思想内涵的三个圈层:内核层、中幔层、外壳层。并借用地球分层结构的表达方式(地核、地幔、地壳),进行分析与描述,使人更加容易理解茶道内涵。


茶道内涵的本质,就是历史上的智慧者对思想特质的精简化归纳,蕴含着丰富的茶道思想精神、哲学及美学内容。正所谓言简意赅、微言大义


茶道分层结构,主要用于分析这些茶道内涵。通过针对性分析茶道内涵的特征,建立起初步的判断标准,从而逐步构建起茶道内涵的结构与脉络。


更进一步而言,茶道分层结构的建立将有效推动茶道内涵知识的传播与传承。同时,以茶道内涵为基础,将有效地促进各种审美意识与各种生活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比如:横扫日本美学界的“侘寂美学”,起源于中幔层茶道内涵的“道家虚静理念”。其发展轨迹溯源如下:道家虚静理念——禅宗的虚寂禅悟理念——日本千利休“和敬清寂”理念——日本“侘寂美学”理念(Wabi-sabi)。



1、内核层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内核层,是茶道内涵体系的内核与根源,是茶道多元化内涵的源头,也是茶道知识结构里的基石。内核层的茶道内涵,具有“本源性、原性、统御性”的特点。


茶道内涵的内核,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源自中国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阐述“道”的伟大思想体系、哲学体系及文化体系。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道德经》里的核心理念,大意是世间万物的运行轨迹乃至于事物变化运动的规律。同时,“道”也是人类茶道思想的本源和精神内核。


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道法自然,大意就是“道”效法于自然,遵循大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自然而然。人处于自然之中,就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天人合一,大意就是人性归于自然,合于自然万物之道,从而实现人与道合,实现“天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再者,指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


推而言之,“天人合一”概况性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人与人、人与自我生命的关系。譬如,通过修身养性,培养恬淡虚静的平和心态,实现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共处。


庄子阐述得更加入微而有趣。《庄子》有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


意思是:如果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而驾驭自然界运行的变化(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泛指自然界),邀游于无边界、无止境的无穷之境,那还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至高之人,能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从而忘却自己的存在。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就是茶道内涵的真正核心。




2、中幔层

素朴、清静
虚静、恬淡(淡泊)、寂寞、
无为、超然、逍遥、明心见性等。



中幔层的茶道内涵,具有“原始性、纲要性、指导性”的特点,是茶道内涵的主干型内容。中幔层偏重于哲学理论层面,是古代思想家对于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的高度归纳,是古人总结人类顺其自然生活知识的深度智慧产物。


中幔层的茶道内涵,包括但不限于:素朴、清静、虚静、恬淡(淡泊)、寂寞、无为、超然、逍遥等茶道内涵。


素朴思想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道德经》曰:“素抱朴……敦兮其若朴……复归于朴”,又言:“道常无,名朴”,多解读为质朴、本真。《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怀有淳厚素朴的本性之心,才不容易被外在的、红尘的东西迷惑。同时,亦可更接近“道”的本质。


清静思想,又可以称为清净思想《道德经》曰:“归根曰静……静胜躁……清静为天下正。”《庄子》有言:“虚则静……静则无为”。净心而无为,静生虚,虚生寂。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出自《道德经》《庄子》《庄子》有言:“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意思指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逍遥哥笑称之“茶道八字真言”。


虚静思想《道德经》曾论述:“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大体上就是空到极点、无杂念而内心湛然的意思,是一种空而能容万物与空而能知万物的精神状态。守静笃,大体上就是守住一种寂然不动的内心状态,保持不受干扰的探索求索之心。


恬淡思想《道德经》曾论述:“恬淡为上”,又言:“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后世多解读为淡泊而不追逐名利,另见《东观汉记·郑均传》:“好黄老,淡泊无欲,清静自守。”


寂寞思想,孤寂淡泊之意。除了《庄子》所论,还有《文子·微明》所言:“道者,寂寞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


无为思想,《道德经》曾论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多解读为:不违逆自然规律。


超然思想,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道德经》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大意如下:“虽有华美之居与可观之娱乐,却安处其中而超然于物外”。宋代苏辙解释为超然不累于物,即超然物外而不被物质所束缚。


逍遥思想,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庄子·逍遥游》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其中阐述了核心理念——逍遥游。“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明心见性思想源自于唐代。禅宗六祖能言道:“即心即佛,惟愿更无疑虑。一切诸法,在自性中……识自本性,便为明了,回途次第修行。




3、外壳层


“和”理念
“精行俭德”理念
修心悟道”理念
静和”理
“淡泊清欢”理念
“清和澹静”理念
“和敬清寂”理念
清虚无邪意”理念
“中正思想”理念


外壳(qiào)层的茶道内涵,具有“衍生性、应用性”的特点,是茶道内涵的应用型内容,偏重于生活应用层面。


外壳层是在中幔层的基础上,是进行应用化思考的产物。而外壳层的茶道内涵,是各种生活美学的基础。


外壳层的茶道内涵,包括但不限于:和、精行俭德、修心悟道、清淡静和雅、淡泊清欢、清和澹静、和敬清寂、清虚无邪意、中正思想等茶道内涵。



”的理念,出自《论语》与《庄子》。《论语•子路》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学而》有言:“礼之用,和为贵”。《庄子•天下》有言:“和天下,泽及百姓”。


“和”,有和谐、平和、调和、融洽之意。在儒家思想中代表着和谐、适中,被视为一种秩序和理想状态。和的思想,最初指音乐和谐,随后演变成为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


精行俭德”理念,出自唐代陆羽《茶经》。另,《茶经》又言“茶性俭”(或指内敛淡泊)。“精行俭德”是什么意思呢?精于行而俭于德也。大意指行为上不纵不枉、喜欢宁静和接近自然之人;品德上谨守虚静、简朴、内敛、节俭欲望。


关于“精行俭德”,典故出处不明,也没有完全一致的释文。《道德经》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又言:“俭故能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俭,约也”(约束、节制)。《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


关于“精行俭德”,诸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精行俭德”是指注意操行和俭德。有人认为,“精行俭德”是指精通茶艺与规范行为、节约与克制的品德。


有人认为“精行俭德”是指:心行洁净、节俭养德,或洁以修身、俭以养德。自《晏子春秋》:“行精而不以明污”,以及《易》:“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有人认为,“精行俭德”是指向古代僧人修行生活。譬如“精行”,取自佛教“精进之行”之意,而“俭德”则强调生活的俭朴。


有人认为,“精行俭德”是指品性端正、俭朴美德。有人认为,“精行俭德”是指专一践行自律品德。有人认为,“精行俭德”是指谨慎行事,节省费用。

有人认为,“精行俭德”是指行为精严完美,道德俭朴高尚。有人认为,“精行俭德”是指精明勤俭、自律节约。


有人认为,“精行俭德”是指精益求精、品行高尚质朴内敛。有人认为,“精行俭德之人”是指:择善行茶之人,择善俭茶之人,择善德茶之人。





修心悟道”理念,出自唐代皎然。皎然于《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言道:“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认为饮茶是修道的门径,借助于饮茶使得思想升华、超脱物外,以达到羽化成仙的神奇境界。

静和”理念,出自唐代宰相裴汶裴汶《茶述》中言道“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其中隐含了裴汶的饮茶之道与美学见解,赋予了茶独特的崇高地位。体现出了裴汶自“茶之品性”而喻“人之品性”的茶道美学。

淡泊清欢念,出北宋苏轼。他在《叶嘉传》言道:“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意思是性格恬淡、品行高洁,用茶的品性来阐述君子人格。他又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言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描绘了饮茶之后的清淡愉悦,体现出素朴、淡雅、超脱的审美观。

“清和澹静”理念,出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言道: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宋徽宗把心中的茶道精神概括为“清、和、澹、静”或“致清、导和、中澹、闲洁、韵高、致静”。这是其从自然及文化角度,对宋代茶道精神进行的精辟阐述,更是对人类茶道哲学进行的极有高度的杰出探索。

和敬清寂”理念,是日本茶道精神,出自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和敬清寂,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日本茶道文化理念。日本茶道思想的主旨是主体的“无”,即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

“和”指和谐、和悦,既有物质上的和谐,也有精神上的和谐。“敬”指互相尊敬、意味着平等。“清”指物品空间要清洁,精神内心要清净。“寂”则是四谛中的最终归属,是寂静也是涅槃,在精神上与禅宗的“空”、“虚”、“涅槃”极为接近。

清虚无邪意”理念,出自高丽李奎朝鲜高丽时代李奎报归纳的茶道精神:清虚、无邪意。

中正思想”理念,出自鲜时草衣禅师朝鲜时代19世纪初,草衣禅师归纳“中正思想”,逐步形成儒家内涵的韩国茶礼。





综上所述,阐述了茶道分层结构理论。为此颇有感慨,借用庄子之言,表达一下茶道的价值观,以供茶人所研磨。


庄子曾经慨叹人生苦短:“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通“隙”,缝隙),忽然而已。”意思是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是骏马跑过缝隙,不过是迅速而逝却又出乎意料罢了。


庄子又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万物有着大美,却不曾言语,等待着你来发现。天地万物有着存在与变化的规律及大美,人们却还没发现。


庄子再说:“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苟,一为贪,二为:苛),不忮于众(忮zhì:嫉妒、违逆)。”不为世俗所累,无需外物所假托(粉饰)。庄子提醒说:淡泊名利,追求本心。


庄子继续说到:“以本为精(本:本性、大道),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意思是:以本性为重(精华),以外物为轻(粗糙、糟粕),以处心积虑为缺陷,恬淡自在地犹如神明(天地精神)共处。


人生不过百年,天地自有大美,何不淡泊名利、追求本心?岂不是逍遥游于天地之间?!



——摘自《茶道基础理论》,逍遥哥著。

图片来自网络。

——————————————————————

逍遥哥原创文章精选


1.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2.茶文化科普文章:《茶》
3.茶之圣地:湖州
4.谁是下一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重磅发布:茶叶战争模型!有望成为国际茶文化研究的里程碑
6.茶,是一种国家战略力量。
7.苏东坡,一代旷世奇才的超脱人生
8.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精彩解读著名茶诗《望江南·超然台作》
9.明末第一才子张岱,写尽了秋夜饮茶的静美
10.千古第一茶诗:卢仝《七碗茶歌》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茶道基础理论》《史上最美茶诗》《茶道巨匠》,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即将出版。


《人类茶简史》:全球饮茶者的“入门第一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一览数千年浩瀚神奇的人类茶文明,号称是最通俗又最有历史高度的茶史书籍。从诞生到起源,从发展到兴盛,从普通饮品到精神世界,从极致到简化,从衰弱到全球化,一览伟大恢弘的数千年茶叶发展史。


《茶道基础理论》:全球第一部开创性建立茶道理论体系的纲要性专著。该书阐述了人类茶道思想的定义、基本原理、分层结构、形成基础、诞生、发展流派、重要思想及茶道发展史等内容。全书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包括定义、茶道知识体系树、茶道四大原理、茶道分层结构等。第二部分是茶道发展史(原《茶道之书》),包括茶道发展的历史源流、茶道流派、各朝代主要茶道思想等。第三部分是核心思想研究(原《茶的核心思想》),包括了《论茶道》等茶道思想研究内容等。


《史上最美茶诗》:这是部囊括世界经典茶诗的茶诗集,全书28万字,文档页数700页。该书遴选了全球一万多首茶诗中最具代表性的100首茶诗,包括了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国的经典茶诗。每首茶诗进行注释、翻译和赏析,并于其中阐述了创作背景、人生旅程以及灿烂辉煌的茶文化知识。而浪漫和诗意,是这部茶诗集天生就有的独特魅力。


《茶道巨匠》:原名《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深入挖掘人类茶史上熠熠生辉的十位茶史巨匠:陆羽、皎然、杜育、卢仝、苏东坡、宋徽宗、朱权、村田珠光、千利休、冈仓天心,寻找他们活灵活现的人生历程,更是尝试发掘巨匠生命中的孤独与探索,以有趣的角度娓娓道来。

 

官方公众号:伟大的茶。

专用学术邮箱:925063232@qq.com。



伟大的茶
伟大的茶,专注于中华茶文化的传承。始于逍遥哥撰写的原创茶书系列,逐渐演变成为以传承为核心的纯粹茶文化传播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