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①
文 | 辛弃疾
辛弃疾中年后曾长期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博山是他经常游玩的地方。他有两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以“登高说愁”为议题,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少年时代,不谙世事,喜欢登高,为写“新词”,没有愁苦,勉强“说愁”;成年以后,历尽世事艰难,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作者反复品味着“愁滋味”,在自嘲自讽之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②。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③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①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博山,在今江西广丰西南。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②[层楼]高楼。
③[强(qiǎng)]竭力,极力。
【译】少年时我不懂什么是忧愁,闲来时喜欢登上高楼。我喜欢登上高楼,为写新词无愁也要勉强说愁。
如今我已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愁而又不说愁。想说愁而又不说愁,却说“天气凉爽好一个秋!”
【知人论世】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江西乡里闲居。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据说因状如庐山香炉峰,而香炉又称博山炉,故名。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曾在博山建“稼轩书舍”,常到博山游览,并留宿博山寺,这在他的词作中多有反映,至今犹有遗迹存留。这首词就是作者在博山游玩时书于道中石壁上的作品。
这首词大约作于秦观人生的第一阶段,当时作者正家居读书,写了一些田居题材的诗词。
【文本解读】
本词语言浅近,意义显豁,几乎不用翻译,甚至也不用解释,然而它却自有一种能打动人心的力量,为历来读者所喜欢、吟诵和引用,这是因为它以最平实的语言,把每一个人,尤其是有点文学气质的人的生命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人生少年,总觉得自己长大成熟了,而长大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有心事了,有了青春的烦恼,知愁了,比如王昌龄笔下的“闺中少妇不知愁”,只有到春天的杨柳触动她的春心,才一下子长大了。而有诗人气质的少年,更要以知愁来装一下“深沉”,所以无故寻愁觅恨,爱上高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说起来有点像行为艺术,但那一种生涩和天真未尝不是一种让人留恋风景,弥足珍贵。
待到真正走入烦恼人生,识尽愁滋味,才发现真正的愁是那么的难耐,连提都不想提,亦如李清照所谓“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看来这也是人生的常态,于是只能转移话题:“天凉好个秋!” 但“天凉好个秋”能够逃避愁怀吗?不能的,正所谓“愁为秋心”,秋天的凄凉正促发着诗人的愁怀。从强说愁到欲说还休,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这也是人生的一个局。
仅从共性来说,这首词的感慨也够深切的了,每个成年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感受,可如果我们联想到辛弃疾复杂的人生经历,便马上能理解这位多情词客伟大的情怀。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写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 1181 年至 1192 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三、理解古诗词
注释:
①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②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西南。
③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④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⑤强(qiǎng):竭力、极力。
⑥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⑦休:停止。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四、诗词赏析: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五、古诗词主题
本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