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七上课外古诗词02】

教育   2024-12-10 21:12   山东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中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信。

《夜雨寄北》是一封普通不过“家书”,几行浅显的诗句,朴实语言却含着作者新巧构思跌宕有致情感可谓言浅意深,语短情长。这首满含作者情致的《夜雨寄北》,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一、参考译文

你若问我归家的日期,我还没有定期!今夜巴山淅沥的夜雨,却已涨满秋池。

几时才相会在那西窗之下共剪红烛?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听雨的情思。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滞留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从诗歌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情感来看,被怀念的当是与作者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三、重点诗句欣赏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赏析:诗的开头采用问答形式“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同时对眼前环境进行描写写出了景物的萧瑟凄凉,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情。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运用想象通过设想来日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更能反衬出作者今夜的孤独凄凉之情

四、重点问题归纳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有何表达作用?

答:点明季节,渲染寂寥、凄冷的气氛,烘托作者内心的孤寂愁苦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歌虚实结合,由实写孤灯听雨过度到虚拟的剪烛夜话,愁情和欢愉产生了转化,充分抒发了对朋友真挚、执着的思念之情。

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答: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伸长。

(""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4、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答: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5、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

四、《夜雨寄北》默写填空

1.想象将来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采用问答形式“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的句子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部编语文学习
多版本语文课文、作文、阅读、课件、试卷、辅导与训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