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性接触传播的数据解析

文摘   2024-09-06 10:43   黑龙江  

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性接触传播的数据解析

UNDERSTANDING AIDS



     “我真不知道我是感染者,我们相恋、分手,但都属于正常交友,我们都无心伤害谁。最让我接受不了的,还不是染上艾滋病的痛苦,而是无心伤害了16个人以及16个家庭所承受的内心折磨。” 某高校大学生小林染艾浑然不知,在三年时间里间接感染16人,发出了崩溃的呐喊。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11月披露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15到25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相应年度青年感染总人数中的占比,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7年的23.58%。


高校成为艾滋病高发区,为所有大学生敲响了警钟。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高病死率恶性传染病。HIV病毒能够特异性地攻击和破坏人体免疫细胞,造成人类免疫系统损害、相关免疫功能逐步丧失、逐渐成为许多疾病的攻击目标,进而导致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发生。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艾滋病潜伏期内,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感染HIV的人,在免疫系统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没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被称为HIV感染者,这时候看上去与常人无异。当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时,称为艾滋病病人。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年学生中由于性接触而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占比为98.6%,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主要是男男同性传播。

由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中男女比例为11:1,相比于男生,女生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较少。


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01
高危性行为

高危性行为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性行为,是指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其包括没有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韩孟杰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知晓率并不低,但是经调查,“有过性经历的学生,安全套使用率不到40%”,该群体处于性活跃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在调查报告中,男生上大学后有过高危性行为的占7.34%,女生占2.64%,根据以上数据我们也可以得知,男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接受高危性行为的比例逐渐增大,从2.32%到13.37%。                                                                                   

由图表可知,青年感染艾滋病的途径主要是男男性传播。男男之间发生性行为时,由于存在更多的性器官暴露和摩擦,更容易导致黏膜破损和出血,从而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此外,男男性行为的伴侣相对固定,也容易造成不安全性行为的持续时间较长,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高危性行为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可能导致性传播疾病和意外怀孕等健康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高危性行为,并鼓励大学生采取安全、负责任的性行为。

网约性行为
02

网约性行为即和网友“约炮”,是指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寻求非固定性伴侣的偶遇性行为。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当中,8.39%的大学生尝试过和网友约炮,但只有4.49%的大学生实际发生过,且男生接受约炮的比例比女生高。


联合国近日公布的一份调查研究显示,男同性恋越来越多的使用移动社交软件,是亚洲青年和少年(25岁左右) 艾滋病患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断有年轻的男同性恋告诉我们,他们使用移动约会软件进行约会,结果就是和更多的人发生偶然性关系。众所周知,这种冒险性的行为会加剧艾滋病的传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及太平洋地区艾滋病顾问Wing-Sie Cheng女士说道,“我们确信两者间存在一定关联,我们需要进一步和移动软件供应商合作,共享有关艾滋病的信息,保护青少年的健康。


约炮软件排名


         1


陌陌
2

觅伊
3

探探
4

Soul


对于网约性行为应该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谨慎参与网约性行为。同时,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03
性教育不足




数据显示,即使到了大学阶段,只有52%的同学曾经在学校里接受过性教育,有28%的同学没有参加过性教育,甚至有20%的同学不清楚。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问过父母有关性的问题,少数部分有跟父母讨论过,但是其中有1.65%的大学生遭到父母的训斥。从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有关性方面的回答中,母亲的参与度比父亲的参与度高。


由以上数据我们得出,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中都存在性教育接受不足的现象。

学校和家庭性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性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和情感需求,建立健康的性关系,促进性别平等,做出明智的性决策,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困难与挑战





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现状因个人、社会差异而异。而总体来说,艾滋病感染者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个人方面

艾滋病携带者并没有症状,因此无法判断自是否感染艾滋病,没有服用药物和进行治疗,在平常的生活中,艾滋病携带者会因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在发现自己与艾滋病感染者接触后,在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有很大的几率可以阻断,但是这种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一个月,大多数缺乏防控意识,不会去服用该药物。

大多数的人不了解艾滋病,尽管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也不会太当回事,不懂其中的利害问题。

也有的人会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就算进行了高危性行为后也有一定的几率不会感染艾滋病。

社会方面

艾滋病患者会有报复社会的心理。艾滋病患者在发现自己被感染上艾滋病后,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就会疯狂地寻找猎物,目的就是为了将艾滋病传染给他人,好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艾滋病误区



我们以福建师范大学校医院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来说明大学生对于艾滋病存在的一些误区。

在报告中校医院主要针对三个问题对大学生进行调查。“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与HIV(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是否有区别”、“HIV感染者外表看起来是否和健康人一样”、“AIDS是否可以有效预防”,大学生的答案令人震惊,错误率高达48.4%、46.5%、35.5(答案均为“是”)。

针对报告中三个问题给出解释

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中文简称为艾滋病,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英文缩写,它是导致得艾滋病的病毒,HIV感染引起AIDS,两者是病因和疾病的区别。AIDS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

由于艾滋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艾滋病感染者通常外表看上去和常人无异。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可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三个阶段。

艾滋病一般是可以进行预防的。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属于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临床上尚无有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可以预防感染,但患者可以通过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达到预防的目的,如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具、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与输血等。患者若已经发生了艾滋病高危行为,应及时进行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此外,有38.7%的同学认为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厕所、共用游泳池和公共电话等会传染艾滋病;有47.1%的大学生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染艾滋病;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不能预防AIDS/HIV。这些看法均是不正确的,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上面的这些行为均不会使其感染上艾滋病。
图片来源网络



总结




如何预防艾滋病

01
防血液传播

(1)拒绝毒品或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2) 输用经检验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3) 不与他人共用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4)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洞、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02
防性传播

(1)树立健康的性道德观,不发生婚前性行为,性伴侣越多,越容易感染HIV;

(2)正确的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的防止艾滋病及性病。



如何治疗艾滋病

- 抗病毒治疗 -

艾滋病主要是由于感染艾滋病毒(HIV病毒)所致疾病,故确诊后需合理用药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常用的药物有:替诺福韦片、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依菲韦伦片等,需根据艾滋病毒复制情况选择。

- 抗感染治疗 -

部分艾滋病感染者会合并感染,从而引起发热、咽痛等,针对该情况,需配合抗感染药治疗,例如制霉菌素片、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等。

-免疫调节治疗 -

艾滋病毒对人体机体免疫影响较大,患病期间患者免疫会下降,故需配合能够调节免疫的药物治疗,比如异丙肌苷片、盐酸左旋咪唑片、香菇多糖胶囊等,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除了需药物治疗外,部分艾滋病患者还需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教育等,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以上几种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只有通过加强性教育、采取预防措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入生观等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让我们一起为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延寿县疾控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相关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