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必须全面永久性取消
文摘
2024-09-30 23:18
山东
一线城市取消或者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其中广州力度最大最彻底,全面取消了各项限购政策。各地都应当向广州学习,对于放松管制和干预的政策措施,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要挤牙膏,要全面、彻底放开。房地产是一个“海绵宝宝”,可以吸收天量的大放水;房地产市场兴盛了,土地价格就起来了——这就是经济学原理揭示的,是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相反——于是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这些我们都不谈。今天只谈放开限购本身,它无疑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不能把它当做一项刺激经济的权宜之计,而是要永久性地全面放开限购。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房地产,是企业的财产;居民手里的金钱,是他的财产。双方之间自愿达成买卖协议,这完全是双方的产权范畴,没有侵犯任何人的产权,政府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干预。房地产是一种商品,跟任何商品没有本质不同,双方想怎么买卖怎么买卖,想买卖多少套,都是人家的事情,跟政府没有关系。任何对自愿交换行为的干预,就是在侵犯产权本身。政府应当行使的职责是保护产权。如果它却侵犯产权,那么就走向了自己职能的反面,就是在自我否定。限购有强烈的计划经济意涵,人们应当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粮票、布票、油票、肉票,各种票证,以及各种凭关系才能供应的物资,那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严重混乱,生产受到严重打压、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的分配方式。
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消灭私有财产,你的财产权如何行使,自己说了不算,必须听从中央计划机构的统一指令。计划经济就是权力经济。其结果一点都不平等,而恰恰是等级制、特权制度。谁能接近权力,谁能拿到票证,谁就拥有高人一等的地位。谁能掌握物资的分配大权,就不但决定了他人的富裕还是贫穷,而且决定了他人的生存还是死亡。所以它就是一部分动物比另一部分动物更平等;剩下的动物都穷得很平等。在房地产领域搞限购,其实就是,一部分人有这个资格,另一部分人没有,谁有谁没有,全凭掌权者的喜好,实际上就是发“房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写进宪法和各个重大文件中的,发房票的行为,显然不是市场经济,而是权力主导的经济。
一切阻碍自由交易、侵犯产权的政策措施,都将提高人的时间偏好,打击储蓄和资本积累,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降低。
房地产价格高了,就限购;价格低了,就又是大放水、降利率、又是放开限购、降低首付。政策如同橡皮筋,朝令夕改,哪里还有长远预期可言?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导致的是贫困化。假定你预判明天有人要没收你的资产,或者资产大幅缩水,那么你采取的办法必定是,在今天把它尽可能地挥霍殆尽,这就是毁灭资本,让社会陷入集体贫穷的动物状态。政策预期不确定,是各种投机行为和短期行为的根源。既然政策可能有变,那我何不投机一下,赚点就离场?既然明天跟今天变化如此之大,我考虑什么长远呢?这就是在打击“耐心资本”,将使一个社会鼠目寸光,道德败坏。在通胀政策下,房地产已经不仅是居住功能,而是具有了储蓄和投资功能。通胀拉升资产价格,房地产是抗通胀的利器。购买资产,其实是人们对法定货币投下的不信任票——抛弃货币,变成实际资产。
通胀具有再分配作用,谁先拿到新增信贷,就可以在价格尚未上升之前购买商品,由此推动价格上涨;谁拿不到新增信贷,就只能在价格上涨之后购买商品。由此实现了财富从后者向前者的转移。通胀表现在房地产领域,就是有房一族对无房者购买力的剥夺。通胀打击储蓄,鼓励负债。因为通胀导致储蓄缩水、货币贬值,因此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借了1个亿,还的时候这1个亿的购买力只有1000万了,然后把房子卖出,卖了5个亿,没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在通胀之下,只要有能力的,都会去炒,没能力的,借钱也要去炒,因为借到就是赚到,加入这场瓜分财富的饕餮盛宴中。这是真正的零和游戏,谁不炒谁就受损,谁不炒谁就成了傻子。所以它打击诚实的生产行为,鼓励偷窃和钻营,让全社会寡廉鲜耻,人人都是赌徒心态,陷入癫狂之中。欧神的文章中说所谓的“预期稳定”,是啥意思呢?就是在说,我预判你一直会通胀,所以加杠杆,等着你通胀之后债务缩减,然后资产价格猛涨,转手就能盆满钵满。现在你倒好,迟迟不大放水,搞得我现在不但负债累累,而且房子价格下降都砸在自己手里了。所以这在他看来就是预期不稳了,国爹央妈啊,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所以他写的哪些玩意儿,跟经济学没有一毛钱关系,那就是一个炒房客抢钱失败后的哀嚎。写那种东西,挺丢人的。我们早就说过,经济学难以普及,不是因为它的难度,而是因为人的利益动机。预期不稳、通胀政策,加剧了投机行为和短期行为。但是,炒房本身,没啥问题。把房地产价格上涨归结为炒房客,是拙劣的甩锅战术,是在掩盖真正的责任人。未来是不确定的,一切行为都有投机性质。炒房,之所以被人厌恶,是因为人们将其视为一个负面的囤积居奇行为,这是出台限购政策的原因。但是囤积居奇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它是稀缺资源的一种跨期配置,即将当前不那么稀缺的资源,配置到相对较为稀缺的未来。它要承担未来亏损乃至破产的风险。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是反映稀缺程度的指标,价格低,就是需求不那么迫切,反之则相反。囤积者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在价格低、即需求不迫切的时间段买入,等待未来价格上涨、即需求迫切的时候卖出。囤积者在价格较低的时候买进,增加了需求,这推高了价格;在价格上涨时卖出,这增加了供给,降低了价格,实现了资源跨时间配置的相对均衡。这就是说,他只不过是让这种价格趋势提前到来,并且拉平了价格上涨的曲线,使价格的上涨不那么剧烈。换句话说,即便没有囤积者,价格照样会上涨到这个高度,但是会来得更加猛烈。囤积者还发挥了激励生产的功能,他的购买行为,导致了供给的加大,使生产者手中拥有了更多的货币资金,以在未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
囤积者发挥了重要的资源跨期配置功能,对市场是有益的。
让我们设想一种场景。假如在一个丰裕的年份,粮食价格下降,囤积者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他预判,明年可能是灾年,粮食价格会上涨。这时候,他没有侵犯他人的产权,并且付出了大量收购、运输、储存、保鲜、管理等成本,还要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假如明年不是灾年,他的粮食就无人问津,全都坏了,就会赔得倾家荡产。如果他判断正确,来年发生了饥荒,他储存的粮食这时候就可以拿出来供给,尽管价格会比今年高,但是如果没有他囤积的粮食,由于供给更加短缺,价格只会更高,而且会有更多的人饿死。人们对囤积者的厌恶,一是没有看到他付出的成本,二是只看到赚的,没有看到赔的,三是出于嫉妒心,为什么当初人家囤了,我却没有囤,或者没钱囤,所以就想去瓜分富裕者,四是在短缺中对涨价的愤恨,五是错误归因,饥荒和短缺,又不是囤积者造成的。人们想不到的是,囤积者实际上发挥的是救生艇作用,如果没有他们,自己的处境只会更差。经历过疫情的人们,应当对此有深切的认知,到底是有囤积的物资可供销售好,还是没有囤积更好?显而易见的道理。
认为囤积者多了,自己就买不到东西了,这是无稽之谈,稀缺不是囤积者造成的,囤积者恰恰在缓解稀缺,如果有更多的囤积者,就不会有短缺,市场供给,也不是给定的存在。囤积者没有提高价格,他恰恰在降低价格。增加供给的行为,怎么能是拉升价格呢?认为囤积者只是运气好,或者当初我只是由于没有钱,所以没囤积,由此去嫉妒,那也没道理。他当初的钱,是他过去服务消费者的证明,他敢于囤积,是企业家才能的表现,你不能因为买不起玛莎拉蒂而怪罪市场,也不能因为自己不具备企业家才能而迁怒于他人。
市场对每个人开放,服务他人能力不佳而赚不到钱,是自己的问题,要做的是提升能力;囤积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当初价格低没人要,你却没有抓住机会,不能怪罪别人。正确认识囤积居奇的经济学性质,至关重要。因为不把原理性的东西搞清楚,那就永远会有打击囤积、打击炒房、进而呼吁限购的舆论声势。一切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反映在要素持有人的收入增长上。反之,一切打击生产的政策,最终将减少要素持有人的收入。一切生产都离不开两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那就是土地和劳动力。
一个地方资本积累增长,经济繁荣,表现的结果就是地价高、劳动者收入高。
所以搞限购,就是在打击繁荣,打击农民卖地收入、打击劳动者收入增长。间接上,阻碍了土地要素的自由流转和产权制度改革。剔除通胀因素,要素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要素收入本来就是不断增长的,它将造福于所有要素持有人,并且有利于储蓄的代际传承,这就是资本主义富裕和繁荣的过程。
限购就是限制人们买买买,打击生产供给;通胀又进一步毁灭储蓄和资本,这就是在阻碍繁荣,限制人们的收入增长。这根本就毫无道理,不是一直要刺激消费吗?怎么到了房地产这种大宗商品上,却限制消费了,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粮食比房子还重要,要不要限购粮食呢?一个人会不会因为别人多买了粮食而导致自己吃不上呢?不,别人的多买只会增加粮食供给,让自己吃得更好更多。
房地产是一个链条十分长的行业,从土地开始,一直到装修和家用电器,对房地产实施限购,将影响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改善。综上所述,限购,必须永久性地全面取消。它在法理上是错误的,在经济上是毁灭性的。
人们对住房的旺盛需求难以满足,房价高,不是像松紧带一样时而限制时而放松能解决的,它只会加剧这个矛盾。住房供求关系的紧张,另有原因,它是管制和干预的结果,因此必须在大刀阔斧破除管制和干预上下功夫。比如土地供给限制问题,这是制约房地产供给的关键因素。因为土地与房产,是绝对互补的专用要素,没有地,就盖不了房子。因此应当使土地供给符合市场规律,而不是任意武断地划定所谓“红线”。这涉及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一块土地到底用来做什么,价格说了算,价格能够使稀缺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使所有人的需求按照重要程度得到次序满足。
比如房地产和建筑业的管制问题。房地产行业,可能是管制最严苛的行业之一。从土地用途限制,准入资格限制,到楼高层高容积率电梯配套设施的限制,到质量等级消防标准环保标准,再到从拿地一直到销售,层层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增值税、所得税、契税、印花税,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是打击供给、推高价格的罪魁祸首。必须大力简政放权,使房地产回归市场。只要破除上述限制,消费者的需求无法满足,对于生产者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加大供给,所有人的需求都会得到满足。核心区房地产,由于地段稀缺性,供求关系紧张,必定价格很高,但是非核心区房地产,三千五千一平不是梦,我说的就是一线二线城市。由此,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惠及所有人,而不仅是城市有房一族。当然,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做好“政策效应一致性评估”。能不能买得起房子,最终要依靠经济增长带来的真实收入增长,真实收入的增长,依靠的是投资的不断增加,生产的增加,就业增加,工资率节节攀升,才能有买房和改善住房的真实需求。那么,任何对投资和生产的打击,都将降低真实收入水平,导致大家买不起房。须知,是经济在拉动房地产,不是房地产在拉动经济。如果经济不好,就没人敢买房子,房子价格就是掉地上,也没人敢买,鹤岗就是例证。所以,政策效应一致性评估至关重要,它其实就是在说,所有政策都要趋向于市场化。这边放开限购,鼓励大家买房呢,那边云南来一个不得询问女职工婚育状况的限制劳动力市场自由交换的政策,这时候企业产权被侵犯了,就不愿意再投资了,女职工就业更难了,家庭少了一份收入,拿什么买房?这边正在放松管制,那边一锤子下来把一家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弄死了,市场就没有信心了,就不愿意投资了,劳动者就失业或者工资率降低了,又拿什么买房呢?所以信心比黄金都重要。要想使人购房置业,最关键的就是未来的产权稳定预期,对未来的经济前景看好。毕竟,房地产市场的兴盛,靠的是经济进步和真实收入增长,而不是放水;如果信心不足,你就是放水,也不一定放得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