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企业在今天快速发展,但我们依然处在海外市场相对不强势的格局。我们对标汽车等其他行业,缺失的是什么?”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在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和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主论坛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陈启宇看来,缺的是“来自于中国的跨国大药企”,“我们呼吁国内领先的大型药企勇于担当,争先成长为源于中国的跨国大药企,引领本土生物医药行业走向全球,提升全行业价值。”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最近几年在创新上面已步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创新药产品的数量急剧上升,我们创新成果参与全球交易转让也急剧上升。”陈启宇谈到,经过十多年深耕创新赛道,中国已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与之相伴的,“国内药企的阵营正在发生一个快速的变化,创新型、全球化、具有国际能力的企业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我们领先的企业基本是创新型国际化的企业。”
中国美国两地,已成为现在领跑创新药的两个最核心的国家,“美国的创新管线有5000多个,中国也是5000多。”不过,在First-in-class方面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另一个悖论现象正在这两年出现,“我们的创新成果往往被欧美领先的跨国药企所收购,我们不断地投入创新,但是我们的创新成果,特别是中国以外市场成果的权益不断地被跨国公司拿走。”
“这样一个差距的背后其实是市场的问题。美国市场依然是全球生物医药的主战场,中国在创新药依然是全球市场的小头。虽然产品上市多,本土创新能力强,但是我们全球市场的份额依然是小的,美国占据绝大多数。”对此,陈启宇提出,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向海外市场要创新的价值。
“针对这个,从国家层面到各个省市推出了很多产业支持政策,包括上海。上海今年推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是迄今为止力度最大的,而且是最接地气的,解决最后一公里,解决医保支付、创新激励的问题。”陈启宇直抒胸臆,“‘切脉’之准,力度之大,在全国首屈一指。”
生物医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上海市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24年7月30日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研发、临床、审评审批、应用推广、产业化落地、投融资、数据资源、国际化等关键环节,坚持全链条创新、全链条改革、全链条赋能,推出了8方面37条政策举措。
2024年9月30日印发《上海市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面向海外市场,加强创新产品研发,通过自建或联建国际营销网络、海外权益授权许可、国际组织采购、援建援助等方式,加快沪产创新药械产品拓展国际市场。
陈启宇谈到复星早在2004年、2005年就开始走向全球市场,从青蒿素,从非洲市场,开始起步复星的全球化布局。“我们今天在非洲有八九百人的销售队伍,我们在美国构建了仿制药销售队伍,正在打造创新药的销售队伍,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复星的全球网络,我们希望为中国的创新药械产品所用,能够抱团出海,来获得更大的全球市场价值。”
链主企业通过其独特的地位和优势,能够有效整合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在会上,陈启宇谈到,希望能够培育更多本土的链主企业,带动中国创新医药行业再上新台阶,“我们要培育一些具备高能级创新能力的、具备坚实的中国本土市场商业化能力的、具备全球药械临床研究注册上市能力且能够具备跨文化驾驭能力的企业。”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