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先院士谈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原始创新是突破“内卷”的根本|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

政务   2024-11-16 17:09   上海  

“仅仅是PD-(L)1这个赛道,目前在国外研发批准上市的也就七八个,我国在这一赛道起步比国外晚,但我们一拥而上,已经批准了的就超过十多个。”

在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和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接受采访时谈到了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的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赛道的“内卷”,又如何破除“内卷”?

在陈凯先看来,内卷来源于原始创新的缺失,而破解之道也正在于此。



长期以来,热门靶点扎堆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屡见不鲜。“如果统计我国前十位最热门的靶点,可以看到我们集中的研究数量要比国外高得多。”陈凯先谈到,而看向国外,靶点集中度就相对较低,在不同的方向均衡发力。


“我们的科研创新中,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改善,同质化带来了很多问题,一方面会影响科研产出的效益,同时有一些非常宝贵的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有重复和浪费的现象。”


而研发中的同质化,进入商业化阶段时,则会反映为产品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我们难以获得我们期待的回报。”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在陈凯先看来,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阶段,“从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起点出发,逐渐发展到能开辟更多的赛道,这个过程中间必然会经历一些曲折。”陈凯先谈到,“在一开始,从0到1相对困难,那么做后面的从3到5、到8,这从历史阶段的角度来看,也很难避免。”


但经历这一阶段之后,如何纠正“内卷”,才是当下真正关键的问题——“希望我们随着原始创新能力的增强,开辟更多的赛道,发现自己的新靶点、新机制、新类型,那么这种同质化的现象就可以逐步得到缓解,我们的研发得到的回报、市场的占有率也会得到提升,整个创新的效果会更加有效。”陈凯先谈道。


开辟原创赛道,破除研发内卷,也将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依旧以PD-1赛道为例,国际上最早批准的K药和O药,加起来占了全球市场约3/4,而中国加在一起只占全世界市场的4%。“没有开辟新的赛道,实际上也很难支持产业的发展。”


“今天中国生物医药无论是创新的能力还是产业的发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陈凯先谈到,当前,在生物医药领域,上海肩负两大重要任务,一方面,上海要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另一方面,要崛起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这看起来是两个目标,但其实是一件事,我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


近期,新药研发管线的收购并购是热门话题,“国外愿意花几十亿美元,来与我们达成交易,因为他们期待这一管线在未来能够成为百亿级的、更大的产业。”陈凯先谈到,“如果类似这样的研究工作,能够在国内生根发展,崛起并非遥不可及。”


而在从研发走向产业的这一路上,耐心资本的支持和陪伴至关重要。“原始创新对技术研究的要求更高,要走别人没有趟出来的路,失败的风险也越大。”陈凯先说道,“在这个时候,投资也要更有眼光,越是有创新性的、原创性的项目,风险虽然大,但回报率也就更高。”而这也正是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意义。


陈凯先谈到,尽管一个大的跨国药企,年收入可以高达数百亿美元,看上去如今我们的差距很大,但一旦出现一个真正重磅级的领先新药,就可以带来100多亿、200多亿的年收入,“我们希望在未来,通过国家的支持、企业的努力,可以有世界级的产业集群的崛起,这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分享

↓点赞

↓在看

上海科技
一起来看“所有人关注的科技事”和“科技人关注的所有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