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议论文的精彩构思(标题+开头段+论证段+结尾段)

教育   2024-12-23 23:29   山东  

01

适用主题:传统文化发展、文化自信
执中华文化之笔 奋扬当代自信之光


开头段: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远,与古为新。“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文化传承需承百代之流,会当日之变,乘时代之风云,汲取千年底蕴,唱响文化繁荣“新曲”,以自信自强、与时偕行的传承姿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论证段:
1.执中华文化之笔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昂起头颅奋扬当代自信之光。
2.执中华文化之笔推陈出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挺起胸膛奋扬当代自信之光。
3.执中华文化之笔面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燃起烈焰奋扬当代自信之光。

结尾段: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诚如斯言,有了这样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路在脚下,梦在远方。中华文化的传播之路充满崎岖和坎坷,但广大青年要明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道理,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红色文化,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02

适用主题:格物致知
网络时代下的“格物致知”

开头段: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如一张无形的网,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紧密相连。只需轻轻一点,我们便能跨越千山万水,知晓天下事。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打开网络,天下我有,致知在格物的传统精神就不需要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网络虽便捷,但格物致知的精神依然不可或缺。

论证段:
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网络提供的只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而非知识的源泉。
2.其次,网络信息的碎片化特点,容易让人陷入浅尝辄止的学习状态。
3.再者,网络虽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人与自然的直接联系。
4.因此,即便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致知在格物的传统精神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结尾段:
总之,网络时代下的我们,既要拥抱科技的便利,也要坚守格物致知的传统精神,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在信息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实践检验真理,用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

03


适用主题: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开头段:
孔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诚如斯言,我们钦佩孔子于乱世追寻真理的勇气,因为唯有朝抵抗力大的方向走,直面人生的磨难与艰辛,方可于乱世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花,点亮民族未来的熊熊烈火。
命运从来都不吝惜馈赠我们逆境,因为他好像知道,人生本就是这样,只有经历磨难方可成长。命运也从不狠心扼杀前途的光亮,因为他也明白,人生本应是这样,于绝缝中寻找阳光。正是因为迎难而上,为我们的心底加固了城墙,正是因为选择了抵抗,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论证段:
1.选择迎难而上的背后是不屈于苦难的志气。
2.选择迎难而上的背后是不拘于枷锁的骨气。
3.选择迎难而上的背后是不甘于弱小的豪气。

结尾段: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们要相信,雨后方有彩虹,浪起才推舟行,选择了一条抵抗力大的路,便意味着人生的一路生花。

04
适用主题:深潜力
向下扎根沃土,向上追求阳光

开头段: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向阳而生,张扬的青春逆风飞扬;沉潜累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内敛的青春蓄势待发。尼采说:“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进黑暗的地底。”青春拔节生长,以向上的锐气,永不懈怠追求阳光;青春蓬勃生长,以向下的积淀,孜孜以求扎根沃土。

论证段:
1.乳虎啸谷,鸢飞戾天,勃发的青春当需向阳生长,不断拼搏,以昂扬的华年孜孜以求,向上。
2.鹰隼试翼,鱼跃于渊,沉潜的青春当扎根沃土,积累学识,以笃定的理想默默耕耘,向下。
3.戢鳞潜翼,激浊扬清,只有不断向下扎根,才能有向上的枝繁叶茂;不断向上汲取阳光,才会养成深根,夯基固本。

结尾段:
青春一词,之于个人,是一段朝阳初开,万事可探寻的丰茂年华;之于社会,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勇机枢;之于国家,是开拓创新、力撼世界的中流砥柱。“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纵情翱翔吧!在追梦人的天宇间;躬身耕耘吧!在实干家的沃野里;勇往直前吧!在奋斗者的新时代。向下扎根沃土,向上追求阳光。

  


【第01组】


(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的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前句写琵琶女的事业衰退、粉丝尽失,后句揭示其人生的归宿,可谓言简意赅。

(3)“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其余的还有很多,如“(                ),(                )”。


【第02组】


(1)领袖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感的句子是:(                ),(                )。

(2)吃饭不忘农人苦,每一粒粮食都是辛苦得来的,如果没有(                )中所描写的农人“(                ),(                )”的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碗里的一粥一饭。

(3)“雨”常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感情,带有丰富的思想韵味,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请写出诗词中带“雨”字的句子“(                ),(                )”。


【第03组】


(1)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两句,也强调了民心对巩固秦朝政权的重要性。

(2)《琵琶行》中白居易听完琵琶女自叙身世之后,发满腔迁谪之感,抒同病相怜之情的两句是:“(                ),(                )。”

(3)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唐宋诗词中表达舍身报国豪情壮志的诗句比比皆是,如“(                ),(                )”。


【第04组】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因为认为“义”比生命更加值得珍爱,“(                )”;因为明白“不义”比死亡更加令人厌恶,“(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眼见层层茅草被卷落对岸江畔,“(                ),(                )”,孩童抱走茅草,年老力衰的杜甫最终只能独自叹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遥想当年“(                )”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少的周瑜英姿勃发,儒雅从容,言笑间,敌军“(                )”。


【第05组】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能够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自己,是因为“(                ),(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                ),(                )”两句描写屋上茅草被秋风卷走后,散落林间池上的情景。

(3)“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                ),(                )”。


【第06组】


(1)荀子《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与《论语·为政》中的“(                ),(                )”,都强调了学与思的关系。

(2)在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声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而“(                ),(                )”则表现了乐声在停止之时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3)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因而“山河”一词作为家国的代名词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                )”。


【第07组】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                ),(                )。

(2)《赤壁赋》中客人触景伤怀,用比喻手法写人生短暂渺小的两句是:(                ),(                )。

(3)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第08组】


(1)《出师表》中,诸葛亮述说自己本是一介平民,并用“(                ),(                )”两句表明自己只想保全自身而无意于功名。

(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                )”,则六国能抵御强秦;“(                )”,则秦可传递万世。

(3)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古诗文中猿的形象常常与愁、悲有关,如“(                ),(                )”。


【第09组】


(1)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象征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2)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                ),(                )。”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外化为艾青表达诚挚的爱国情感的意象。屈原在《离骚》中,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                ),(                )。”


【第10组】


(1)古人常用“丝竹”指音乐,《琵琶行》中白居易以“(                )”一句感叹被贬后与音乐绝缘,《陋室铭》中刘禹锡以“(                )”一句描写陋室清静而无乐音烦扰。

(2)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对于天地间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应有“(                )”的洒脱;而对于造物者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又应有“(                )”的快意。

(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                ),(                )”。


【第11组】


(1)《荀子·劝学》指出,“(                ),(                )”,然而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借助物和人的反应,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3)雨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阅读唐代诗歌,处处听得到“雨”,如“(                ),(                )”。


【第12组】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2)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用“(                ),(                )”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3)“月”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语句有“(                ),(                )”等。(《虞美人》)


【第13组】


(1)《诗经》善用比兴。《卫风·氓》中以桑树起兴,以“(                )写女子年轻时貌美容颜亮丽,以“(                )”写到体衰色减,进而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2)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                ),(                )”在动作上的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

(3)韩愈在《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学相长的原因是:(                ),(                )。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


【第14组】


(1)《过秦论》中“(                ),(                )”两句形象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在《陋室铭》中,刘禹锡用“(                ),(                )”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及文章主旨。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浩叹人生况味,并将这种情怀寄托于一杯祭月的清酒的句子是“(                ),(                )”。


【第15组】


(1)苏轼《赤壁赋》中用借喻的手法写小船,描绘想象中越过那茫茫江面的轻盈与潇洒,写出一种旷达情态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宦途坎坷,失意惆怅,再加上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积蓄在心中,使他泪流不止。在《琵琶行》中,表现他这种状态的诗句是“(                )?(                )”。

(3)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                )枯松倒挂倚绝壁”。(                )


【第16组】


(1)屈原在《离骚》中说,世人不了解他也就罢了,只要他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他将“(                ),(                )”,以特异的穿着和佩饰,继续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形象。

(2)《琵琶行》中的白居易,先是沉醉于美妙的琵琶曲,然后了解琵琶女的人生际遇,感慨之余,发出“(                ),(                )”的千年浩叹。

(3)《阿房宫赋》中,用倒装式的暗喻,以乌云纷扰来比喻宫女清晨妆容的句子是“(                ),(                )”。


【第17组】


(1)《劝学》中说,“(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 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                )。(                ),(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的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局。


【第18组】


(1)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李白的《蜀道难》中“(                ),(                )”,用夸张之笔写行路人到此的感受。

(2)杜牧《阿房宫赋》意在警醒后人不应只“哀”前人,却不肯引以为鉴,落得“(                ),(                )”的下场。

(3)《吕氏春秋》载“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大雁乃候鸟,诗人们常以之人诗,如“(                ),(                )”。(《渔家傲》范仲淹)


【第19组】


(1)《赤壁赋》中,“客”感慨曹操“(                ),(                )”,这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所表达的意思相似。

(2)为鼓励同学们发扬攻坚克难、不轻言弃的精神,学校向师生征集标语,《荀子·劝学》中的“(                ),(                )”两句非常合适。

(3)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 纤细洁白、轻柔飘飞的杨花,常常成为迁客骚人寄托漂泊无依、离愁别恨的感情载体。如“(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20组】


(1)《诗经•氓》中的“(                ),(                )”以桑叶起兴,突出了女子的年轻貌美,与后面写叶子黄且陨落形成了鲜明对比。

(2)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以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的高大壮丽。

(3)在所有兵器中,剑的意象与诗词结合得十分紧密,古代诗人经常借剑的意象来表达尚武精 神、报国精神等多种思想感情,如诗句“(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                )四顾心茫然。)


【第21组】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2)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用“(                ),(                )”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3)“月”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语句有“(                ),(                )”等。(《锦瑟》)


【第22组】


(1)天寒更觉衣被薄,故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                )”的相似体会。

(2)《赤壁赋》结尾两句“(                ),(                )”既照应了开头,又生动地描绘了主客和衣而卧、乐而忘归的场景。

(3)韩愈《师说》文末用“好古文”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同时还以“(                )”一句,交代了作者作此文的直接原因。


【第23组】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

(2)《逍遥游》中,斥鴳不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3)《论语·重仁》中,孔子强调“(                ),(                )”,意思是要提高个人修养,就要时刻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得失。




答案


【第01组】

(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的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前句写琵琶女的事业衰退、粉丝尽失,后句揭示其人生的归宿,可谓言简意赅。

(3)“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其余的还有很多,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第02组】

(1)领袖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感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吃饭不忘农人苦,每一粒粮食都是辛苦得来的,如果没有《观刈麦》中所描写的农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碗里的一粥一饭。

(3)“雨”常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感情,带有丰富的思想韵味,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请写出诗词中带“雨”字的句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掩”“涕”“灼”“阑”。

【第03组】

(1)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也强调了民心对巩固秦朝政权的重要性。

(2)《琵琶行》中白居易听完琵琶女自叙身世之后,发满腔迁谪之感,抒同病相怜之情的两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唐宋诗词中表达舍身报国豪情壮志的诗句比比皆是,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递、沦、汗青、携。

【第04组】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因为认为“义”比生命更加值得珍爱,“故不为苟得也”;因为明白“不义”比死亡更加令人厌恶,“故患有所不辟也”。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眼见层层茅草被卷落对岸江畔,“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孩童抱走茅草,年老力衰的杜甫最终只能独自叹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遥想当年“小乔初嫁了”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少的周瑜英姿勃发,儒雅从容,言笑间,敌军“樯橹灰飞烟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苟、辟、罥、坳、初、樯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第05组】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能够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自己,是因为“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两句描写屋上茅草被秋风卷走后,散落林间池上的情景。

(3)“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写错的字有:“誉”“沮”“罥”“坳”“渊”“妪”“壑”“嫠”。

【第06组】

(1)荀子《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与《论语·为政》中的“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都强调了学与思的关系。

(2)在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声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则表现了乐声在停止之时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3)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因而“山河”一词作为家国的代名词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示例二: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示例三: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示例四:誉将星月同时朽 身应山河满数生  示例五:世路山河险 君门烟雾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罔”“殆”“幽”。

【第07组】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赤壁赋》中客人触景伤怀,用比喻手法写人生短暂渺小的两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写错的词有:“磷”“庾”“粟”“蜉蝣”。

【第08组】

(1)《出师表》中,诸葛亮述说自己本是一介平民,并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两句表明自己只想保全自身而无意于功名。

(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使六国各爱其人”,则六国能抵御强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秦可传递万世。

(3)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古诗文中猿的形象常常与愁、悲有关,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示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示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重点注意的字,如“哉”“锲”“镂”等。

【第09组】

(1)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象征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外化为艾青表达诚挚的爱国情感的意象。屈原在《离骚》中,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通”“蔓”“跬”“至”“涕”“艰”。

【第10组】

(1)古人常用“丝竹”指音乐,《琵琶行》中白居易以“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感叹被贬后与音乐绝缘,《陋室铭》中刘禹锡以“无丝竹之乱耳”一句描写陋室清静而无乐音烦扰。

(2)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对于天地间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应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洒脱;而对于造物者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又应有“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快意。

(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毫”“莫”“渡”“塞”。

【第11组】

(1)《荀子·劝学》指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然而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2)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借助物和人的反应,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3)雨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阅读唐代诗歌,处处听得到“雨”,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骐骥、幽壑、蛟、嫠、嘈、澹、漏、麻、酥。

【第12组】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2)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3)“月”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语句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等。(《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阴”“樯橹”“沧”“堤”。

【第13组】

(1)《诗经》善用比兴。《卫风·氓》中以桑树起兴,以“其叶沃若”写女子年轻时貌美容颜亮丽,以“其黄而陨”写到体衰色减,进而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2)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在动作上的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

(3)韩愈在《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学相长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沃、陨、箸、攻。

【第14组】

(1*)《过秦论》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两句形象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在《陋室铭》中,刘禹锡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及文章主旨。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浩叹人生况味,并将这种情怀寄托于一杯祭月的清酒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写错的词有:劲弩、卒、陋、馨、尊、酹。

【第15组】

(1)苏轼《赤壁赋》中用借喻的手法写小船,描绘想象中越过那茫茫江面的轻盈与潇洒,写出一种旷达情态的句子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白居易宦途坎坷,失意惆怅,再加上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积蓄在心中,使他泪流不止。在《琵琶行》中,表现他这种状态的诗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苇”“凌”“座”“盈”“倚”。

【第16组】

(1)屈原在《离骚》中说,世人不了解他也就罢了,只要他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他将“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以特异的穿着和佩饰,继续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形象。

(2)《琵琶行》中的白居易,先是沉醉于美妙的琵琶曲,然后了解琵琶女的人生际遇,感慨之余,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年浩叹。

(3)《阿房宫赋》中,用倒装式的暗喻,以乌云纷扰来比喻宫女清晨妆容的句子是“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岌”“佩”“涯”“扰”“鬟”。

【第17组】

(1)《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 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的雄心,也只怕会是“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评分细则:(1)(3)错一个字该空不得分;(2)每填对两个得 1 分。

【第18组】

(1)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李白的《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用夸张之笔写行路人到此的感受。

(2)杜牧《阿房宫赋》意在警醒后人不应只“哀”前人,却不肯引以为鉴,落得“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下场。

(3)《吕氏春秋》载“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大雁乃候鸟,诗人们常以之人诗,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范仲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第19组】

(1)《赤壁赋》中,“客”感慨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所表达的意思相似。

(2)为鼓励同学们发扬攻坚克难、不轻言弃的精神,学校向师生征集标语,《荀子·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句非常合适。

(3)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 纤细洁白、轻柔飘飞的杨花,常常成为迁客骚人寄托漂泊无依、离愁别恨的感情载体。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答后两句亦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重点注意的字,如“哉”“锲”“镂”等。

【第20组】

(1)《诗经•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起兴,突出了女子的年轻貌美,与后面写叶子黄且陨落形成了鲜明对比。

(2)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以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的高大壮丽。

(3)在所有兵器中,剑的意象与诗词结合得十分紧密,古代诗人经常借剑的意象来表达尚武精 神、报国精神等多种思想感情,如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示例: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示例: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第21组】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3)“月”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语句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等。(《锦瑟》)

【《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即不得分,共6分)

【第22组】

(1)天寒更觉衣被薄,故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布衾多年冷似铁”、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狐裘不暖锦衾薄”的相似体会。

(2)《赤壁赋》结尾两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既照应了开头,又生动地描绘了主客和衣而卧、乐而忘归的场景。

(3)韩愈《师说》文末用“好古文”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同时还以“余嘉其能行古道”一句,交代了作者作此文的直接原因。

【第23组】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逍遥游》中,斥鴳不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3)《论语·重仁》中,孔子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要提高个人修养,就要时刻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得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锱铢、仞、翱翔、蓬蒿、焉、省。

部编语文学习
多版本语文课文、作文、阅读、课件、试卷、辅导与训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