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明: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政务   2024-10-02 11:35   江苏  


10月2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署名文章《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学习时报》2024年10月2日第1版 版面截图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 韩立明


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飞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一重要部署蕴含着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深刻考量。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一体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提供有力支撑。


深刻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重大定位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赋予江苏新的重大使命和责任。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历次对江苏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领会,努力做到理解更全面、把握更深入、落实更主动。

牢牢把握打造重要阵地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拥有充沛的科教资源,“双一流”高校、两院院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均居全国前三,人才总量达400万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82%;具备厚实的产业家底,形成1个8000亿级和5个2000亿—300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排名升至第9位;兼有优越的综合功能,硬联通、软要素交汇融合,开放、金融、文化、高端服务业等功能完备,对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具有较强吸引力。基于这样的良好基础,我们要坚定信心、发挥优势,扎实做好改革文章,加快把高质量发展势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牢牢把握打造重要阵地的内在要求。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一贯要求。对“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江苏工作历次重要讲话中均有阐述,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相互联系的整体。总的要求是要具有“全球影响力”“国际竞争力”“世界聚合力”,为全国作出先行示范;重点领域包括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实现路径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于担当使命,奋力走在前列。

牢牢把握打造重要阵地的目标定位。立足实际发扬自身优势、紧盯关键环节,进一步找准抓手性事项,推动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可感。这个重要阵地,应当是具有强劲驱动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形成,主要创新指标和整体创新能力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行列;应当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高地,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数实融合、软硬结合的优势充分释放,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产业集群;应当是服务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先行地,以更大力度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制度型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做好新型要素与传统要素高效组合、现实要素和虚拟要素叠加赋能的文章。

深刻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出发,找准切入点、下好先手棋,实施创新性、深层次、系统性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

更大力度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塑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决定》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了系统安排,充分彰显了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鲜明导向。我们要自觉把科技工作摆在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中把握,整合全域科教产才资源,切实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使命。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攻坚光电融合广域确定性网络、无蜂窝广域低空覆盖等关键核心技术,发挥第三代半导体等国家级创新中心策源功能,构建30家左右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阵,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市域实现机制。围绕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好用好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加强概念验证、中试验证等平台建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大场景创新、数据开放力度,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推动技术、项目、资金向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一线集聚。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等举措,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之举。我们要坚持产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奋力推动产业强市建设大突破。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大力促进石化产业“减油增化”和钢铁产业全流程数字化,推动传统燃油车产能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地标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推动处于较快增长期的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秉持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的思路,瞄准工业人工智能、未来网络、6G等领域,多方向多路径开展技术预研,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大力发展以专业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总部经济、平台经济能级,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成果转化”和“系统整合”能力。

争当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城市,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决定》提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空间结构,擦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本底。加快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碳捕集和利用专业化。推进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在碳科技产业化上率先闯出新路,大力发展绿氢、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推动产业园区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构筑“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高地,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活力。围绕为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决定》作出进一步部署,明确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我们要秉持“越开放越主动”的格局,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片区、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等三大开放战略优势,不断拓展双向开放、高水平开放。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三年行动,在知识产权等领域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推出更多高技术产品贸易通关便利化举措。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用好放宽教育、法律、电信等市场准入政策,吸引更多外资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功能性平台落户。对照世界银行宜商环境指标体系,加强国际商事仲裁、数字贸易调解中心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建好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支撑。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决定》围绕为人才松绑、优人才评价、促人才交流,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将有效激发各领域各层次人才活力。我们要发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作用,推进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建设,大力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化青年人才全周期、递进式培养机制,更大力度推进海外引才。加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与在宁高校联合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打造特色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抓好科技人才评价、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改革试点,建立放权清单和负面清单,向用人主体授权、为创新人才松绑。优化人才出入境、停居留等政策,解决好人才安居、青年人才扶持等问题,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人才生态。

深刻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急不得也等不得,关键要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等重要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从新质生产力生成条件入手,加强整体谋划、坚持统筹兼顾,确保方向正确、方法得当。

坚持先立后破,防止追新弃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强调“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深刻阐明了“先立后破”的现实逻辑。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产值是产业发展“基本盘”,必须把“立新”摆在优先位置,循序渐进推进动能转换。在转型方向上,我们明确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出“存量减碳、增量近零、碳资源化”总体思路;在具体路径上,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实施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行动,提升数智化水平。只要把新技术、新标准立起来,传统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一定会加快释放。

坚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告诫我们发展新兴产业要遵循规律。立足自身条件能力和潜在空间,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围绕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放大数实融合优势,提出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基础软件;顺应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趋势,积极发展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瞄准基因与细胞、医疗器械等领域,突破免疫性药物、高端首仿药、合成生物等新增长点;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开展飞行器设计制造、能源动力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低空制造、低空服务两大优势集群。同时,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等,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在有条件的领域实现“开道超车”。

坚持分类指导,防止简单操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力。从政府端来说,要区分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不同条件,在规划引导、政策供给、要素保障、改革试点等方面分类施策、分类推进,防止缺位或失位,构建良性发展格局。从市场端来说,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有组织地加强产学研、金介媒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效协作的良好态势,让各类企业竞相发展。

坚持稳扎稳打,防止急躁冒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是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这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尊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快思维”“慢思维”并重,防止把新质生产力标签化,一哄而上、形成泡沫。对一时看不准的产业项目,步子上慢一点、稳一点,不脱离实际、不搞内卷式招商,做到稳步有序发展。对国家有明确要求、认识高度统一、自身又有独特优势的领域,要发挥率先探索作用,坚持能快则快,努力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示范。

内容来源 | 学习时报

编辑丨刘蓓

校对陈新洋

责编丨潘涛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

南京发布
权威发布,清新服务。这里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新媒体平台,南京市委网信办负责运维。
 最新文章